山河日月 - 分卷阅读16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到立储之事。

    第105章 朝会

    康熙望着面说话的人。

    龙椅离众人站的地方毕竟还有一段距离,为了显示帝王在上的地位,间还隔了几阶梯,不仅群臣看不见帝王的表,帝王同样也看不见低垂着的他们的神

    有淡淡的焦躁在康熙心里缓慢浮现来。

    这觉已经很久没有过了,他坐在这个位置上将近四十年,从一开始惶恐害怕,抓着太皇太后的袖不肯松手,到如今成为日复一日的习惯,习惯坐在这把冰冷的椅上俯瞰天众生。

    是至尊,也是寂寞。

    康熙几不可闻地叹了气。

    立储的事是王掞先提起的。

    众所周知他是太师傅,当代大儒,为人古板方正,若说除了索额图之外,还有谁是定的太党,那必然非王掞莫属。

    只不过王掞的忠,却不是利益所趋,他不过是满脑孔孟之,一心拥护太正统,认为储位除了太,再没有人能够胜任。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三番四次上疏请求复立太,康熙虽然没有理会,也没有怪罪。

    “臣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储君,还请皇上尽快定人选,已安万民臣工之心。”

    王掞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显得分外清晰。

    他一说完,便颤巍巍地拜倒在地,殿一片寂静,无人响应,却也无人反对。

    康熙看了他半晌,视线移开,淡淡:“还有人请立太吗?”

    “皇上……”王掞还待再说,康熙却已不再理他,他纵然再没,也知不是自己开的时候,心底暗叹一声,终是闭上了嘴。

    偌大正殿无人开,康熙瞟了一案上奏折,:“朕旨让你们议立皇储,至今已有一些时日,这上面共一百九十三份奏折,里的人选却是五八门。”

    佟国维微微抬起看了一,只见那案上奏折,分别堆成数叠,厚薄不一,想是已经分门别类,他忍不住猜想最厚的那一叠里推举的人选究竟是谁。

    “胤禛。”

    “儿臣在。”

    “你推举的是废太,是么?”

    此言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在胤禛上,他面不变不惊,垂首:“是。”

    “原因呢?”

    “为弟弟,儿臣本不该妄议兄之过,但为臣,却不能不为江山社稷直言。废太有过,且是大过,皇阿玛将其废黜,实是英明果断之举,但如今时过境迁,正如王师傅所说,国不可一日无太,废太得皇阿玛亲自教诲三十余年,战战兢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儿臣以为,可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康熙嘴角一勾,伸手将其一叠奏折来,摊开,只有三份。

    “推举太的人,除了王掞,只有胤禛,佟国维。佟国维,你的理由又是什么?”

    佟国维:“才所言,与四王爷大同小异,废太虽有过,但毕竟当了三十余年的储君,若论治国之,只怕在诸皇,不会有人比他更为娴熟,废太经此一事,想必也已悔过。”

    他嘴里在说,心了把汗,太被废,是因为造反,更是因为皇帝看他不顺,如今请立太,他依旧推举了胤礽,这本就是在拿帝王的心思赌注。

    佟国维的原意,是想拥立八阿哥,以他的人脉,加上胤禩的手段,储位只怕也是手到擒来的事,但是胤禩极力反对,并且费了无数,让他改为拥护废太,佟国维不知自己哪不对,竟真的就被他说动了。

    幸好自己也不是孤家寡人,上面还有个雍亲王,就算要死,起码也有个垫背的。

    康熙放奏折,却叫起另一人的名字。“胤祉,你昨日向朕密告八阿哥私结党,与王公大臣往过密,是也不是?”

    胤祉瞠目结,完全没有想到康熙会在大广众之提起此事,所谓密告,竟放在众目睽睽的就这么说了来。

    他忍不住往胤禩的方向看去,正好也对上对方的视线,那人却无愤怒,只有戏谑。

    胤祉微觉不妥,但慌忙之他也想不个所以然来,何况康熙还等着他回话,不能不作反应。

    “回皇阿玛,确有此事,但……”

    康熙打断他,轻描淡写:“你可知老八推举的太人选是谁?”

    胤祉只能:“儿臣不知。”

    “是你。”康熙看到胤祉猛地抬起,脸上不掩惊讶,不由嘲讽一笑:“你这密告他私大臣,那他推举的人选却是你,这是不是就叫以德报怨?”

    胤祉张了张嘴,说不话来。

    “胤禩,”康熙转向他,“胤祉这般对你,你可还要推举他?”

    胤禩:“诚如方才四哥所说,太乃一国储君,推举储君人选,乃是为江山社稷负责,儿臣举荐三哥,同样也是如此,三哥文采过人,又曾主持编撰、等,又是掌,司擢人才,儿臣以为,众兄弟论任人唯贤,只怕都及不上三哥。”

    “哪怕他这般说你?”

    “是,三哥向皇阿玛密告,是他尽忠职守,儿臣举荐,同样也是尽忠职守。”

    胤禩语气淡淡,却毫无怨怼,他此刻不用抬,也可以想象胤祉张的模样了。

    康熙,表不置可否,却是抛另一个问题。

    “你与老四素来厚,为何这次又分别举荐不同的人选?”

    “禀皇阿玛,儿臣与四哥的,是兄弟之,是私,但举荐太,却是国之大事,一码归一码,儿臣与四哥都不会因私废公。”

    说得好。

    若不是场合不对,胤禛简直想为他喝彩。

    胤禩此举无异于一举两得,既撇清了自己在举荐太上的嫌疑,让皇阿玛消除疑虑,又让老三陷于退两难之地,成了众矢之的。

    胤禛从来都知这人不是池,只不过他一直过于低调淡然,守多于攻,以致于所有人都忘了,能够在七岁便说“愿为贤王”这样的话的人,原本就很不简单。

    果不其然,康熙冷笑起来,却是针对旁人。

    “好一个不会因私废公,朕的儿和大臣们,有的有有义,有的却是狼心狗肺,见利忘义,这殿堂之,当初不乏依附废太的人,可如今推举太人选,也不见你们表表忠心,反倒是平日里泛泛的,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