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朝的一年四季 - 第15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手肘撑在桌沿,往阿朝那边倾了倾,带了神秘的调:“这会儿没外人了,我才好跟你说。那教习嬷嬷早年在秦淮河畔的楼里待过,教的可不是寻常闺阁里的规矩,全是些勾人的门。”

    语气一顿,他补充:“当然了,这些事只能在你夫君面前,对别人可要正正经经的。”

    阿朝本来还往前凑着的,听见秦淮河畔的楼,睛瞬间瞪得更大,“秦淮河的楼?就是那些公哥常去的地方?那嬷嬷教的到底是什么?快细说。”

    他打小就听说过,秦淮河楼里的姑、哥儿会勾魂摄魄,只要去了一回楼里,保证连忘返。

    阿朝更是见过,一个扛大包养家活的汉去了一趟楼后,活更加卖力了,只是对家里的娘更不好了,一年到都不怎么回来,一有钱就去潇洒。

    听到苏文彦这么说,他倒要看看到底有什么力。

    苏文彦被他这急切模样逗得低笑,指尖敲了敲桌面,慢悠悠开:“她说啊,要勾人,先得会转。不是直勾勾盯着人看,是垂着帘的时候,尾轻轻往上挑,等对方看过来,再飞快地眨一,像撒了把钩似的,能把人的魂儿勾走半截。还有走路的样,不能像闺阁小那样端着,得故意把步放得慢些,腰肢轻轻晃,裙摆扫过对方鞋面时,要像没察觉似的,接着往前走,留着人在原地琢磨。”

    阿朝听得嘴都微微张着,意识想模仿尾上挑的动作,结果眨得太用力,差眯了:“还有呢?光靠神和走路就够了?”

    他估摸着,跟他夜里勾谢临洲的差不多啊。难他这个叫无师自通。

    “哪够啊。”苏文彦端起茶杯抿了,带着刻意营造的私密,“更要的是说话的腔调。跟人说话时,不能把话说满,比如对方问要不要再喝杯酒,不能直接说要或不要,得先咬着笑一,声音放了说,公要是想喝,我便陪你。把选择权递过去,却又把自己的心意裹在里面,让人不得不顺着话走。

    还有递东西的时候,指尖得轻轻碰一对方的手,碰了就赶缩回来,装作不小心的样,脸上再红一,任谁都得心动。”

    他说完,又补充:“当时,嬷嬷跟我说的是把人换成夫君。”

    阿朝听得连连咋,伸手摸了摸自己的指尖,好像在琢磨,“竟还有这么多门?那要是遇着油盐不的公哥,这些法用怎么办?”

    苏文彦放茶杯,底闪过一丝玩味:“嬷嬷说,那就得用擒故纵。比如对方连着来三天,第四天故意推说‘不舒服’不见客,让他心里记挂着;等他再来,又别太,给他倒酒时故意洒一在他袖,再拿帕替他的时候故意慢些,嘴里还念叨‘都怪我笨手笨脚’,把歉意和亲近掺在一块儿,任谁都扛不住。”

    阿朝听得眉轻轻皱了皱,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这些法倒是新奇,可总觉得,有太刻意了?要是真心对一个人,还用得着这些吗?”

    苏文彦见他这副认真模样,忍不住笑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傻小,楼里的姑娘哪来的真心?不过是混饭吃。我们也就是听听新鲜,你要是学只需要学转那还有房事上的。当然若是夫君有其他妾室的倒是可以学一学。”

    阿朝蹙眉,有些懂了,随后又听苏文彦说了房事上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勾人事项。

    说罢,苏文彦把窗打开,扫了那么一,“阿朝,你瞧桥边那几株桃树,今年开得格外盛,粉嘟嘟的像堆了满树的胭脂。”

    他的目光落在外面,又:“前几日我夫君去吏办事,还说这几日护城河边踏青的人多,连带着桥边的桃糕摊都排起了队。”

    阿朝趴在窗台上,顺着苏文彦指的方向看过去,不远的朱雀桥上,行人往来不绝。

    有穿青布衫的学并肩走着,手里举着刚买的蝴蝶纸鸢;有提着竹篮的妇人,篮沿着新鲜的笋尖;还有白发老者牵着梳双丫髻的孩童,正指着河面上的画舫,低声说着什么,惹得孩童踮着脚拍手。

    偶尔有桃随风飘来,落在行人肩,连带着脚步都慢了几分。

    “这景正好啊。昨日给夫送膳之时,我还看到不少人家带着竹席去护城河畔野餐。”阿朝笑着转,又想到了房事上,轻咳一声,“那教习嬷嬷教成这样,那你肯定很会吧,你夫君怎么说的?”

    苏文彦刚要回话,就听见门外传来小二的声音:“苏公,您要的桃酥来了。”

    他应声,让人来,小二端着一碟粉白的桃来,糕上还缀着片新鲜的桃,透着淡淡的甜香。

    “快尝尝,这是醉仙楼今晨刚的,用的是今茬桃磨的粉。”苏文彦拿起一块递到阿朝面前,一转,回答:“我夫君那个木脑袋,就只会说慢,快,不要了,最近来了。”

    他这些虎狼之词也就在他夫君还有阿朝面前说一说。

    阿朝里闪过一丝促狭,咬了一酥,清甜的香在尖散开,抬再看窗外。

    夕渐渐沉去,护城河畔的灯笼一盏盏亮了起来,黄的光映在面上,和天边的云霞相映成趣。

    云霞的浅光洒在国监的朱红墙上,给厚重的砖墙镀上了一层温柔的橘粉,原本庄严肃穆的飞檐翘角,在暮里也少了几分威严,多了些柔和的廓。

    墙的几株老槐树,叶被染得半金半绿,风一,细碎的光影就顺着墙淌,落在往来谢临洲上。

    谢临洲刚送完最后一位商讨实践课安排的博士。他正准备回书房,就谢珩喊住,这里不是什么好谈话的地方,他带着谢珩了值房。

    要是被其他学、同僚见到此幕,不得要说个三天三夜,说谢临洲威利诱谢珩,说谢珩谦逊的教谢临洲却被拉近书房打一通。

    房,二人相对坐

    谢珩手里还着几张开学考的卷,见四周没人,便递了一张给谢临洲:“谢兄,这次开学考的卷我仔细看了,你给广业斋分的甲、乙、丙三组题目,真是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

    甲组的策论考京都近郊农桑改良之法,正好对应他们常去农桑司实践的容;丙组侧重经义默写与简单议论文,也符合他们基础薄弱的况。

    我先前总觉得你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好,但了白鹿书院这事经历了国监的改革,我想你是对的。”

    谢临洲接过卷,指尖拂过上面的批注,笑着:“也是试了才知,去年看着有些学明明擅实务,却因经义拖了后,实在可惜。分组后能针对补短板,他们步也快些。你突然提这个,是你斋里的学了问题?”

    他对谢珩没有敌意,一切对他们关系不好的传言都来至工人的推动。

    “确实是有事要请教请教你,”谢珩叹了气,眉心,“我斋里有个叫秦砚的学,经义背得瓜烂熟,八文也写得工整,可这次开学考的策论,还是只敢引经据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