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 第60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人这才恍然,也不由得,“这个小黎,虽然文采大概平平,但是个灵活人,不可小瞧了。能从琼州童,来到羊城港安家,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事。”

    “确实,主要她学历也是普通,纯粹靠的是本人会来事,会钻营,虽然没有生意的才能,但如今接连搞了两个大新闻来,也可见到她的胆魄了。”

    董惜白也是好奇,“就不知,她是怎么从琼州岛挣扎到羊城港来的,琼州那边应该也有报纸,一般人就算再有野心,能在琼州挣扎一份前程来,大概也就心满意足了,她竟还来了羊城港,说她心大,敢想敢拼,当真是半不假。”

    “她们黎族的女娘,素来便是如此的——你们或许不知,毕竟那是个穷地方,现在也只是务农,也就是这些年大迁徙的时候,被安顿了许多民过去,这才有了开发起来的势。”

    几妹各有专,也都是见闻广博之辈,坐在一起聊天,彼此都经常有查缺补漏、增见闻的觉,这不是,说到琼州岛,顾眉生就有话说了,因为她亲自去游历过。

    “其实,琼州是整个江南乃至南洋,移风易俗得最好的地区,而且虽然是土番,但我们买地风俗的速度非常快。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大范围崇拜知识教的土番地聚居区,知识教在琼州几乎没有什么人信,这一甚至要胜过彩云……怎么样,没想到吧?

    琼州的土番女娘,几乎都是天生着我们买地女娘的标准的,除了实在没办法之外,别的什么都是几乎一样——本来就是短发,也不裹足,女地位,不落夫家,死后归葬回娘家去,很多五指山腹地的族,首领都是女,乃至是归家的寡妇,遇到事,都先请妇女面调解……除了平时的迷信禁忌也比较多之外,你说这些风俗,是否和买地提倡的有很多近似之?”

    “甚至,就是买地这里,一切土地都由六所有,六来分租赁给个人,收取地租,不允许转租的规矩,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这分公有,一分私人耕的制度,就正是土番黎人祖上传来的规矩,在五指山,依然也还是着这个规矩行事的。

    只有那些沿海的州县,有了汉人杂居,这才和朝一样,有地主、渔主等等,利用生产资料来收取额租金,压榨佃。血统纯正的黎人,对于这行生产形式,都是恶痛绝,因而,我们买活军收了广府之后,只是用很少一分力量,便轻易得到了黎人的信任。

    本来对汉人非常防备的五指山黎人,一旦到县城里来,见到了我们在县城里推行的规矩,所有人,都再没有提防、敌对的,全都当场跪拜,认买活军为主,和所有别的番族都是不同,可说是兵不血刃,就把买地的规矩,推行到了最犄角旮旯的山区里去了。

    甚至可以这么说——就是在如今,经过了客后的清洗,对闽西广北山区番族的笼络等等……这些地方理已经没有什么旧式风俗的残余了吧?可你在一些经过打散混居的汉人村落,还是可以受到那旧式文化,相当顽固的残留,以及我们统治那很无奈的没法沉的觉。

    还是有很多人不会说官话,也不怎么认可买地的规矩,你会有一觉,这些人,是拿他们没有办法的,只能等着他们死绝了,旧式的影响才会结束。”

    但在琼州,事就不一样了,琼州的黎人,从五指山到海边,全都是把自己当成了买地黎人,对六忠心耿耿,甚至不屑于去信仰知识教。他们也自诩为六最眷顾的番族之一,和外界的往,一反从前,非常的活跃。这一切都是因为彼此之间,不但利益完全一致,而且风俗极其相似,连生产制度都很一样,买活军推广的那一,恰恰代表了黎人正在逐渐失落的,同时也非常向往的‘祖上’。

    如此,在最初血洗了沿海州县,那些罪行累累、压迫勒索的汉、黎二族地主,对这些人加以残酷的惩戒之后,黎人便以非常烈的,拥抱了买活军给予的一切。如今,哪怕是五指山最落,也都有人会说汉话,而且对买人相当的友好——见到束发汉人,黎人把他们当成是负隅顽抗的人余孽的话,立刻就是另一番脸,但倘若是买人,走到哪里,都会被当成贵客,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自然,他们的生活也有了极大的改观,因为官民、汉番之间,彼此信任,黎女学得非常的用心,而且她们本来也是心灵手巧,善于纺织的,也有的经验——你们可知,南松时,有个名的织女黄婆,我们从小也曾听过她的传说,都叫她‘织女星’的,那就是从黎人这里学来的手艺。

    松江一地的纺织业,就是黄婆归乡后,得到化而繁荣起来的。这些黎人,尤其是在崖州一带的老熟黎落,也还有很多老人,记得黄婆的名字。我们买地这里,松江县衙特意每年馈赠资,送来‘谢师礼’,表示松江人没有忘却黎人授艺之恩。

    而黎人对此也非常兴自豪,也以特产回赠,更是在崖州为黄婆立了香火祠,并且把城的主‘黄婆路’,当是对此事的纪念。汉番之间,能在短短十几年,相互友好合成这个地步,这是很不容易的。”

    合得这样好,黎人的生活平之提,也就在理之了。因他们学得力,而且非常听话,官府说什么就什么,怎么就怎么,等几年就等几年,因而,不单是棉,什么橡胶园、棕榈园、漆树园,十年,陆续都了收成期,如今五指山的黎族也纷纷外,开辟起这些经济林来了。

    这琼州岛虽然因为常遭台风的关系,稻也不能很丰产,但这些经济树木是真的适合,又有丰富的果产,可以制造果罐。有了这些丰厚的产,何愁岛上的日不好过?顾眉生的说法,“本来住吊脚楼,住竹屋,别说砖房,连土胚房都觉得奢侈,可如今呢?时兴是修泥房,连砖房都不看在里了!”

    “仓促迁居过来的汉人北民,能够得到妥善安置,徐徐被我们消化,移风易俗买地活死人之,也是多亏了黎人的合和劝说。虽然黎人有不少也跑到南洋去了闯发财了,但留来的这些,真是没话说,在土番要争个第一,没有丝毫问题。

    要说这黎蔷,大概也是在这样的风俗之,才会如此大胆吧——倘我不说这些,你们大概也以为这是个天生异数了,很少有第一代平民番女,表现得如此自然,就好似在我们买地大的汉女一般的。”

    的确,买时已成年的汉人,以及买还是孩的新一代买地百姓,格上都有明显区别。更别说是番人了,番人汉俗其实都至少需要十年,而且即便之后,和汉人来往时,也难免还是羞怯张,有一很典型的心态,便是小富即安——

    洋番便是如此,哪怕富众多,想的也多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即可,在政治上,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什么沾染的兴趣。如黎蔷这样,虽是番人,但一俟成年,便跑到汉人这里来厮混,而且还很敢于搅和政治事件的番女,如果不是黎人,那就真是让人非常费解,不知这样的格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4】【5】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