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 第3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大人是惯于伺候他的,恭恭敬敬地听王大珰又讲了一番人的理,方才弓着,“义父教训得是,小年幼无知,竟是一日也离不开义父的智指。不过这买活军的确是有孝心的,他们的一些薄赠,不过是聊表心意,义父若是愿意给脸,便收了也不妨事。”

    王大珰在收到黄大人被俘的消息之后,已经尽量收集买活军的信息,初步认可黄大人的判断,但也不免细问,“你此去究竟经历如何,所见可真,又是如何说动他们放你回来的?你且先仔细说来,这些黄白之,我再行斟酌。”现在他是不会让黄大人把礼呈上来的,这也是王大珰的定力所在。

    黄大人款款应是,他先从自己被俘说起,说到为了追陆平,必买活军的地盘,然而为了不落话柄,便索将计就计,骗得那买活军的健妇将他绑架去——说到这里,王大珰也不由开怀大笑,连,“还是你有急智,果然,我就说,你这一的武艺,如何会被一女所擒?好,好,慎,咱膝这些孩儿们,我就说你是最有见识的。”

    因又问起那健妇可有识破,黄大人,“这便是双方心照了,也是买活军心尚有大义,他们因治也有血案,手段十分残忍,本也惴惴不安,毕竟是乡野党,如何能有查案的人才?听说我要查案,便有意邀了我去追查。因此孩儿上船之后,倒并未受什么苦,到了买活军治之后,见其尚有可悯之,也就请见匪首,说缘故。匪首听闻此图这般重要,也是大惊失,当便拨人手,四搜索,侥幸被他们在吴兴找到了陆平这反贼。”

    “孩儿更苦劝那匪首六,令她勿要再行兵刀,此时他们本已占据了衢县、江县,还要再图龙行、三江源,孩儿力陈其利害,又以命担保,义父必定能为他们主,因此才缓住了他们的举动。又急信请义父来主持大局,那匪首谢六多疑,听说义父风采之后,对义父信不疑,依孩儿来看,此局非义父不可平!”

    真相如何,实际上王大珰并不关心,这几番话是说得真漂亮,他听着连连,又问了些细节,倒都很在上,如买活军是否真由谢六主,还是另有首脑人,以及这谢六的来历究竟是否真正不凡,如传说一样是神仙转世、无生老母等等。

    此时天间,笃信鬼神的人不计其数,黄大人这打从上不信鬼神,哪怕是面见了谢六,也能在一个照面便分析她是异世来客的智者反而是少数,他的信比很多理应定‘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儒生都要得多,这就可见一斑了。

    而凡是人阉竖,就没有不信神拜佛的,信仰比健全人更狂笃定得多,哪怕知民间这些香教、罗祖教,多数是装神鬼,但也难免存了几分忌讳敬重,王大珰听说买活军真正是谢六主,本就已经去了几分戒心——女首领倒不是闹不动静,但要说闹成建、闯、西一般,那是不可能的,那些都是已在图谋天的枭雄,而买活军竟是女主,可见便是白莲教的又一,和前面几贼有本质上的不同。

    既然如此,那便的确是可抚的,不会给将来造成太大的危险,王大珰此时便对买活军的实力有一定的期待了。在他来看,这买活军的能为,了不好,低了也不好,恰要维持在不不低,不至于到真正自立为王,四,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连累到主张招抚的王大珰,也不能低到一即溃,压无法成为说得的功劳。

    到足以引起重视,而又无法短时间剿灭。要让京城里拨更多的资源来行招抚,而王大珰屡次招抚,都能有效地阻止其扩张的脚步,把买活军的势力始终限定在某个范围,而又不至于过分坐大,这才是对王大珰而言最理想的一叛军。此文章,说白了就四个字,‘养寇自重’,黄大人其实心知肚明,但却不好说破。

    他刚才言明了谢六的女份,令王大珰释然,此时却要为买活军反过来描补一番,免得王大珰因首领真是女而失去太多信心。因此沉了片刻,迟疑之,待王大珰几次促,才低声说,“义父,此女来历,恐怕的确不凡,说是谪仙,或也不为过。她手的确是有一些外间未有的好东西。”

    王大珰浑一颤,不由坐直了,尖声,“此话可当真?慎,民间这些教,颇有些鬼蜮手段,你别是被骗了!”

    黄大人便返从门取了一个小包袱来,王大珰见包袱小,只当他带来的是买活军炼制的仙丹,心不由怦怦地了起来——有一代,求仙问的风气就没有淡过,接连十几个皇帝都有用仙丹的习惯,人代代传承,天然便相信世上确有仙丹妙药,服用后可延年益寿。这固的认知,是后世人很难想象的,哪怕是此时还年轻的小皇帝和九千岁,也对仙丹颇有兴趣。若买活军能献上仙丹,王大珰还真不知该怎么置好了,此很是辣手,献得好了能一飞冲天,献得差了——若还吃死了人,那就是杀的大祸!

    这可是仙丹!自己若能吃上一枚,再往上献——但已是镇守太监,再一飞冲天,能飞到哪儿去?王大珰也不知自己该如何期待了,心一时很,见黄大人取了几个小盒一一打开,倒都不像是仙丹,反而松了气,定睛细看,确系从前未有见过之,一个圆如拳,材质奇异的事,表面似乎是无琉璃,背后镶嵌着一个盘面。王大珰定睛细看许久,忽而惊异,“这是摆钟盘面?如何能得这样小?它的摆呢?如何无摆而指针也能走动?”

    他夺过这小钟翻覆细看了几次,又豁地站起来,疾步行到外间,急急查看驿站院设的日晷——如果不是他们驿站之,恐怕连日晷都难寻,只能去找一只猫,用猫大小来辨别时辰,也就是俗说的‘猫钟’了。

    此时天间的时间,实在是非常宝贵的一样东西,能知摆钟的人,自然是寥寥可数,百无一,而此时本土最先的计时工‘六钟’,也是罕见之,只有少数官署和大人家陈列,此是以沙漏作为动力来带动机簧,一座五、六沙漏钟,半人多,一人,一般的平民百姓本都无放去,白日用得最多的还是日晷、漏刻,夜里则以更夫、线香、蜡烛计时,所谓三更蜡烛五更香,都是一个理,这计时办法很不准确,但此时需要准确计时的人群其实也并不多。

    因此买活军治那些百姓,乃至来云县生意的豪商如陈老爷,对儿童手表的反馈是不如谢六预期的,因他们的时间一向就不准确,此固然珍稀,但得了它似乎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他们倒是准时了,然后呢?时间这东西,只有所有人都准时才有意义,一个人的准时反而让人觉得格格不

    对这些人群来说,手表好的确是好,但要说引力,还是自行车更。但在识货的人里,那便不一样了,官衙、皇,这都是时序极为重要的所在,准时是普遍的要求,这也是计时工最多、最先、最确的地方,王大珰是里司礼监来的,吃过见过,他比黄大人更能知小钟表的好,而且能够辨认钟面上的罗数字,从日晷看过时辰回来,再看了看闹钟,颓然坐在椅上,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4】【5】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