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 - 第3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纵使宣帝在时,所颁布的政令若是折损他们的利益,也大都难以推行。

    而宣帝去后,再无人能坐稳这个位置。

    孝惠皇后唯有萧斐这么一个女儿,她与那些个兄弟实在算不上亲厚,但这些年羡,看着他们折损,偶尔也会生兔死狐悲之

    当初萧褚前脚“坠而亡”,世家后脚迎重光帝建邺为帝,萧斐曾犹豫是否令人送信到武陵劝阻。

    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

    因以她对士族的了解,若非重光帝,便是西王萧槊。

    此人与重光帝迥异,沉迷声,曾纵手兵卒抢劫南民,以此敛财,实在不堪。

    重光帝虽无雄才大略,但温厚,于百姓而言自是更好些。

    而今得知他承宣帝遗志,令人重建学,萧斐欣之余,又不由得唏嘘。

    若换了从前,萧窈兴许懵懵懂懂,一无所知。

    但班漪那段时日,明面上说是教授礼仪,为免她听得乏味,也断断续续讲过许多旧事。

    萧窈想了片刻,逐渐明白过来公主为何会在离开建邺之前,特地走这一趟。

    她轻声:“尊祖当年,应是极为不易。”

    萧斐推开窗向外看去。

    车自市廛穿行而过,间或有货郎叫卖声传来,熙熙攘攘,十分闹。

    “许多事非朝夕之功能成,薪火未灭,便总有一线生机。”萧斐支着额,似是同她解释,又似是自语,“我常觉世家至此地步,里早就烂了,又岂能久久、不腐不朽?”

    萧窈想了想曾死在她面前的王闵,又想了想自班漪听到的诸多事迹,

    “而今各家早就不复昔年光景,说是芝兰玉树,可萃的弟屈指可数。”萧斐浮现笑意,“你阿父挑崔循与谢昭来办此事,看人的光倒是不错。”

    萧窈意识想问为何,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低思索。

    过了会儿,方才开:“我与谢昭有过往来,许是因的缘故,他并不执于门第之见。父皇有意借重整太学的机会,叫寒门弟也能得的机会,谢昭似乎亦有此意。”

    “至于崔循,”萧窈难得这样认真地审视此人,迟疑片刻,方才又,“他似士族人,又不似……”

    譬如在学之事上,他与谢昭的态度截然不同,是站在士族立场,不为寒门弟开这扇方便之门。

    也总是会挑剔她的礼仪,古板且严苛。

    在另一方面,却又不那么像。

    他不,更不会如王闵那般放浪形骸;时士人大都以清闲为贵,以恪勤不懈为鄙,上担着职责,实权却在不经意间一步步放。

    可崔循不是。

    他大半力都耗在那些事务上,仿佛总有看不完的公文。

    明面上只担着太常少卿一职,手实则攥着诸多权利,从不肯让渡予人。

    萧斐原本只是自己心生慨,不意萧窈竟能说这样条理清晰的一番分析,颇为惊讶。及至听完,笑颔首:“果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从前向来不在这些事上留心,如今倒真是有了。”

    调侃罢,这才认真:“崔氏这位,是他们之难得清醒的人。”

    “真是可惜了。”萧斐抚过手炉上描金刻纹,断言,“以他的能耐,若非崔氏,而是寒门,圣上为之事能轻松许多。”

    重光帝选崔循来此事,便是想通过让渡权利给他,令崔氏与其他士族逐渐分割。

    只是显然,崔循尚未有此意。

    车在学外停时,已近晌午。

    这些时日来,学已然修缮妥当,闲杂人等不得。但萧斐的份摆来,自是无人阻拦。

    原以为此唯有看守的仆役,未曾想,谢昭竟也在。

    他得了通传,门相迎,依旧是那副衣袂飘飘的疏朗俊秀模样,主动解释:“学的匾额须得令拟题字,琢玉无暇,我清闲无事,便先来一步。”

    萧斐:“协律郎写得一手好字,此事由你来,也正相宜。”

    萧窈看去,只见谢昭那素白的湖锦衣袖上,依稀沾了几滴墨迹。想了想,问他:“此所有匾额,都是你来写吗?”

    谢昭:“有些是琢玉来写,还有正殿那块,该由圣上御笔亲题。”

    萧窈对此并不意外。她就知,崔循在此事上不会当甩手掌柜。

    题字看似只是桩琐碎的小事,但悬于各的匾额却另有一重分量,他日各家,日日见着,总难免会提起是这是谁的手笔。

    如一重无形的印迹。

    “昔年学建成之际,我曾来此看过,而今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合该慢慢看过。”萧斐同她,“窈窈既是好奇题字,去看看也成,不必陪我空耗光。”

    萧窈听姑母是想独行,便应了来。

    此尚未收拾来单独的官廨,谢昭题字,是在将来学们听经上课的书堂。诸多书案放得整整齐齐,有些上边放着谢昭已经题好的字,等待墨迹晾

    萧窈一一看过,最后在谢昭题字的书案旁坐了,好奇:“你的字是随松月居士练的?我看着,似是与学外边那匾额上的字迹有几分相似。”

    谢昭颔首:“公主慧。”

    砚台已不剩多少,他放研墨,宽大的衣袖却险些蹭到墨迹。

    萧窈见砚台恰在自己手边,索:“我帮你好了。”

    谢昭并未推辞,眉一弯:“那就有劳公主了。”

    萧窈执着那块乌金墨,又看了的书堂,随:“你为何不叫人来伺候笔墨呢?”

    她前回往崔循的书房去时,已算隐蔽,还是见着两个伺候笔墨的书童。谢昭到底是谢家弟,理说,边应当不缺伺候的

    人才对。

    谢昭:“我少时微末,后又拜在师父门,这些事早习惯自己动手,反倒不喜旁人打扰。”

    解释完意识到此话不妥,着意补了句:“不过今日能得公主相助,是幸事。”

    像是生怕她误会。

    萧窈原本并没听来什么不对,经他描补后反倒后知后觉,没忍住笑了声。

    崔循来时,见着的便是这副形。

    萧窈并未规规矩矩地跽坐,而是拖了个蒲团,随意倚在书案一侧,正亲自动手为谢昭磨墨。

    也不知是听谢昭说了些什么,笑得眉弯弯。

    发上的珠都随之微微颤动。

    母亲的警告言犹在耳,崔循看了片刻,离开,萧窈却恰在这时留意到他的到来。

    “少卿也来了,”萧窈偏过看向他,笑问,“你要题的是哪几块匾?”

    晌午的日光透过窗牖洒在她上,若绚烂,叫人移不开

    以萧窈与谢昭的份, 共一室再无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