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大杂院替嫁小媳妇 - 五零大杂院替嫁小媳妇[穿书] 第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瑶为了不耽误守株待兔,特意搬顾时安用过的“金”牌闹钟,把时间调到晚上十一,就心安理得上床睡了。

    ——她不是贪睡啊,这是先睡个早觉,养蓄锐好把顾时安抓过来。

    晚上十一,五斗橱上的老闹钟开启雷达模式,嗡嗡嗡铃铃铃响个不停。

    林瑶神抖擞从蚊帐里钻来,伸了个懒腰,“啪”一关掉了闹钟。

    午夜的大杂院一片静谧,退去了白日的燥,窗外的竹林随风晃动,沙沙细竹声伴随着青草地里的虫叫和树上的蝉鸣。

    林瑶在屋里撒了,还熏了艾草,厢房里的蚊虫立刻销声匿迹。

    她坐在窗前,托着等了一会儿。

    顾时安还没回来,林瑶百无聊赖线针,一上一织起来。

    现在八月旬了,日过的快着呢,一眨功夫就到秋天了,过了秋天就是冬天。

    云县的冬天冷得吓人,尤其是近两年,去年还没到十二月呢,就连了两场大雪,数九寒天,滴成冰,县里好多人得了冻疮,脚上冻手上也冻,那手红的跟萝卜一样,上冻疮膏也不怎么用。

    翠兰婶冻手好几年了,大杂院不供自来,吃饭炒菜都要自己烧,城里又不跟乡似的,能去外捡柴禾麦草生火,老顾家冬天烧都是烧蜂窝煤的,冬天蜂窝煤特别俏,顾家这样的五之家,上一个月才给百来块蜂窝煤,一家人吃饭喝洗脸,压儿不够用。

    翠兰婶年累月用冷洗碗刷锅,手不冻才怪。

    林瑶防患于未然,跟顾梅商量了俩儿一块凑了几斤线票,走的供销社的价,买回来几斤线

    顾梅忙着上班,再说她手生,织衣慢的跟乌爬一样,林瑶大包大揽,直接全包圆了。

    她打算给翠兰婶和满仓叔各织双线手,老两以前都是厂里发的劳保手,那和,秋天还行,冬天门没走几步,手就给冷风穿透了。

    至于顾时安兄妹仨,自然也人人有份。

    林瑶自己整的保衣,羽绒服,要多少有多少,就是不能堂而皇之拿来穿,只能拆吧拆吧,跟顾梅拿回来的线掺在一块儿,重新捣腾一遍儿,织成现在行的“老衣。

    屋里烛火摇曳,晚归的顾时安面带倦了家门,他正要打洗脸,一挑眉意外发现了东厢房亮着的烛光。

    厢房的窗在夜敞开,月光如纱,一袭碎小睡裙衬托着林瑶一张艳如桃李的小脸,小姑娘正一针一线认真奋斗织衣呢。

    这么晚了,瑶瑶怎么还没睡?

    顾时安沉默片刻,不知是不是应该去敲一门,让小姑娘早些睡。

    他又想林瑶一向是有主见的姑娘,晚上没睡说不定在忙其他的事,自己贸然去打扰,会不会惹她不开心?

    顾时东这臭小半夜起来撒,看到这一幕,嘴一咧,在那嘿嘿笑,原来他哥也有给烦扰的这一天啊。

    看吧,谈恋哪是那么简单的。

    顾时东又充当一回狗军师,帮了他哥一把,蹬蹬蹬跑到东厢房敲门,“嫂,我哥回来了,你不给他炖碗宵夜?”

    林瑶如梦初醒,一抬,妈呀,都十一半了,她只顾着织衣了,差儿忘了顾时安了。

    她忙丢手里的线针,笑眯眯从窗里探小脸跟顾时安打招呼,”回来啦,晚上没吃东西吧?肚饿不饿,我给你碗面去吧?”

    说完,林瑶就系上围裙,去了厨房。

    顾时安嘴角翘了起来,瑶瑶关心他呢。

    顾时东一次见他哥笑的这么欠,啧了声,溜回屋去了。

    顾家的小厨房里米面不多了,好在自家擀的面条还剩两小把,林瑶去菜园里摘了一把小葱,丢给顾时安让他去洗,自个儿去厨房忙了。

    笑话,给顾时安面,这家伙儿也别想当甩手掌柜,静等着吃面。

    她又不是顾时安的老妈

    林瑶一个懒,说是给顾时安面,其实,摘菜,刷锅,准备佐料这些事都是顾副局自己

    等一切准备就绪了,林瑶就把顾时安赶去,素手纤纤了碗卤面。

    卤是前张翠兰拿回家的猪,翠兰婶本打算把猪吊在井里,明个儿送去娘家吃的。

    林瑶见了,提议把猪净,卤成连汤带给姥娘送去。

    张翠兰惊讶,“猪不好捣鼓,瑶瑶你还会卤?”

    林瑶自然是会的,林爷爷年轻那会儿就好一,他喜吃,林瑶不怎么吃,却跟着林爷爷学了一手怎么卤

    林爷爷常说,技多不压人。

    或许是天意使然,林瑶一穿到五十年代,这不卤的手艺就用上了。

    就是猪大臭气熏天,林瑶不兴去拾掇。

    顾时东来要帮嫂的忙,其实臭小贪吃,想第一吃到嫂卤的好吃的

    最近公社堂烧的饭菜味倒是不差,就是蒸的馒,窝窝什么的,本不够吃,一到吃饭儿,必须早去排队,不然去晚了,都吃不上。

    街坊邻居抱怨好几回了,葛主任也是有苦难言,今年北方闹灾,老些地方的粮都减产了。

    云县这边儿还算风调雨顺,就这样,他们县里的大分粮也给运到北方去了。

    不运过去不行啊,北方灾民没粮吃,那真就饿死人了。

    县委为此也是愁到不行,上的意思是这阵,过段时间等灾过去了,再说别的。

    公社堂不够吃,社员们只能去供销社买心回来垫肚

    手没钱的,自己在家蒸一锅野菜窝窝,晚上肚叫了啃个窝窝,喝一肚就算过去了。

    林瑶看在里,说不急也是不可能。

    要知华国历史上三年大灾荒,饿死的老百姓数不胜数。

    林瑶这个时代,也如同一粒沙漠的黄沙被命运裹挟着前

    她琢磨着,等过阵找个合适的机会,跟翠兰嫂提一,在老家囤些粮以备不时之需。

    大杂院里住着五人家,整天抬不见低见的。

    要想在大杂院囤粮,无异于天方夜谭。

    不说别的,前院王胜才一家,跟郑大成两,两家盯梢盯的可,大杂院谁家有个风草动的,他们就跟嗅着鱼腥味的贼猫一样,顺着过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致命一击。

    事有前因,不得不防。

    老顾家在乡老家有,地偏的,原主小时候跟着翠兰婶去过一趟,林瑶旁敲侧击在顾梅嘴里探风。

    顾家的老院是顾家传来的老院,乡最常见的土坯墙茅草屋,外围是一大片竹林,南边是个山沟,离得最近的村邻,也有五六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