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那是因为他有什么对应表现,让你产生了这担忧吗?”
“……也没有。”
“那么……”
“是我自己。”陈茉抢话回答,并且肯定了一遍,“是我自己,我自己陷
了
耗的状态,我需要一个足够合理的答案来获得安全
,我需要知
一个明确的条件,他喜
我的条件,然后确定自己能够提供这
条件,以确保这段关系的牢固
。”
“我为什么要确认这段关系的牢固?”
陈茉自己给自己设问,又上回答:“因为他是我现在能抓到的唯一一
绳索,几乎是唯一的
和
绪的
,我需要这段关系。”
接着,陈茉自己给自己评价。
“听起来很冷酷很自私对吧?”
咨询师没有附和或者评价,只是看着她。
“这是他的表达吗?”
陈茉立刻否认:“不是!”
“那是谁。”
“……还是我自己。”
“不,也不是我自己。”陈茉再次否认,随后,她陷一
若有所思的沉默,然后说,“我也不知
是谁,似乎并没有这样一个
的人来评价我。”
咨询师此时却微笑起来。
“我知那个人是谁。”
“好吧,那你告诉我,那个人是谁。”
“那个人不存在。”
“不存在?”
“对,不存在,你在讲你的自己的事,但你在用第三方视角,你在假定一个他人,然后反过来评价你自己。”咨询师问
,“为什么?”
陈茉想了一会儿。
“因为这样客观。”
“为什么?”
“因为只有客观的事实才能被判断,才有对或者错,才有好或者不好。”陈茉解释着。
“主观的东西哪有对错呢?你觉得是那样,我觉得不是那样,那标准在哪,怎么才能判断你的主观和我的主观谁对谁错,就像打辩论一样,一个正方一个反方,谁赢谁输需要观众、需要裁判,但是在只有两个人对话的时候,没有观众没有裁判,所以我训练自己当一个公正的裁判,这样两个人才能得结论,不然无休无止的辩论
去有什么用,我说的是不是很绕?”
这又是一句第三方视角的评价。
“可是就事论事来说,我们的辩论还没有开始。”咨询师很和缓地说,“以刚刚为例,你讲完之后,我还没有提反对,也还没有评价,你已经作为裁判给
了评价,你认为自己冷酷,且自私。”
“当然,看起来,或者说,在你的意识里,你认为那是某个虚拟的第三人作为公正的第三方的评价,实际上,还是你自己,对你自己
负面评价的人,就是你自己。”
陈茉想了想,好像是这样。
咨询师继续问:“你自己作为裁判的时候,通常判自己赢比较多,还是输比较多?”
陈茉一时怔住。
过了一会儿,甚至很久,她才说。
“几乎没有赢过。”
她总是认为自己错了,有理的是他人,是父母,是上司,是同事,是朋友,是这个社会,是整个世界。
他们都没有问题,是她有问题,是她总是不一样,总是在问为什么,在提反对意见,在搞砸事
,在被驱赶和丢弃,在被批评和指责,是她有问题。
我有问题——这四个字就是陈茉脑袋里的毒草。
这毒草不是凭空
来的,是从小
的
,
的人用一次又一次微妙的格格不
来浇
,最终牢牢的扎
来,当陈茉承受不了自己作为世界的异类时,作为一个有问题的人,她只好想要消失,想要死掉。
我不正常。
陈茉这样认为。
“你这么确定你是个异类吗?”
“对。”
“为什么。”
“所有人都这么说。”
“所有人。”咨询师重读,并且拖慢重复,以示调,“所有人?”
“不,不是所有人。”陈茉严谨地否认,调整了自己的说法,“有一个人跟我说,我很正常,即使我在他面前一哭一
笑,像个疯
,即使我大喊大叫,即使我能
受到他并不真正理解,他不懂我,但是他还是跟我说,我很正常。”
咨询师的引导问句有一了然的
觉:“那个人是谁?”
陈茉笑了笑,果然说:“我男朋友。”
“为什么不相信他?”
“这不是绕回来了吗?”陈茉伸手,虚指了一
咨询师五分钟之前的记录,“我想要相信他,所以才一直问他为什么,希望他给
的答案能说服我,可惜不太能,我也不能咄咄
人的不停问
去,那样太折磨人。”
“什么样的答案能说服你?”
“理的,客观的,说得通的。”陈茉又指了一
记录,“又是我五分钟之前说过的——我想知
他喜
我的条件。”
“不可以没有条件吗?”
陈茉斩钉截铁地说:“不可以!”
咨询师微笑了一,没有说话。
对方没有说话,陈茉却再次怔住了。
凭什么不可以呢?
空气非常安静地充盈着整个屋,咨询师
起来的氛围灯有一
兰草的香气,陈茉对自己
持了二十年的真理慢慢地产生细微的松动和动摇,她在自己的脑
找到那条
隙,像
着放大镜一样,一步一步挪动,细心寻找着源
。
找到了。
陈茉说:“因为……因为通常被定义为无私的父母都不能到无条件的喜
我、
我,那么他人就更不可能。”
“你的用词很有趣。”咨询师提醒,“通常被定义为无私的父母,这听起来是某个论文里面会
现的语句,而不是在
谈
。”
“是吗?”陈茉问,“那一般谈
会什么说?”
咨询师给一个简短而有力的回答。
“我爸我妈。”
陈茉恍然惊觉。
又是习惯的第三方视角,不是吗?
为了让自己开心
在陈茉的咨询周期行到一半的时候,大概也是周遇的驻场周期
行到一半的时候,赵黎从上海发来喜讯,
用曾经很红的一个网络梗,给周遇发了“官宣”两个字,
上了一张照片。
照片赵黎和易丽芳两个人在黄浦江前面意气风发地比心,地
在外滩,背景是著名的东方明珠电视台。
赵黎还嘚瑟不已地把自己的工牌和易丽芳的工牌摆在一起拍照,发双人午茶、发路灯
的影
、发男女同款工服说是
侣装,
式秀了一遍。
他憋得要命,只能给周遇发,不敢发朋友圈,怕万一屏蔽不到位,被其他同事和总监发现。
周遇分享给陈茉看,陈茉很赞同赵黎的这谨慎小心,她对周遇说:“我们两个就是前车之鉴。”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