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 第5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车站里来来往往这么多人,有多少人是送孩来读书的?

    到了接站, 林叙把行李放,给接站的学生看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学校派了车来接他们这批新生, 到了直接上车就行。

    那位同学也一起的吗?接站的学生问。

    他要去海城大学。

    那学生闻言诧异的目光, 海城大学和通大学都是海城本地的知名院校, 常年争第一第二的位置,林叙和林培两人一起站,说明都是今年考来海城的新生。

    同一个地方来的,能同时考海大和大可不容易。

    怎么不报考我们大?接站的学生开玩笑大可不比海大差。

    他考的数学系。

    林叙解释了一,对方立刻就明白了,因为学科设置的原因,大数学系被整调整到了海城大学和师大, 现在的大是没有数学系的。

    接站人递给林叙一个小册, 上面印着简单的学校介绍,譬如大现在有25个工科类专业和7个研究室, 还有新生学时的一些基本信息,譬如阅览室的使用,吃饭用的粮票菜票,还有公费医疗的办理等等。

    林文华刚刚和t林培商量过了,两人先送林叙去大,等把林叙安置好了,他俩再去海城大学。

    车上位置够坐,林叙坐来不久后,汽车就发动了,林叙和林培都好奇地看着窗外的街景,林文华一开始还有大人的矜持,过了一会儿,终于也忍不住看了起来。

    车上坐着的都是这一批学的新生,有年轻一些的,也有年纪明显比林叙大一截的,新生们来自天南海北,彼此并不熟识,大家的格看起来都很羞涩,一直等汽车开到了校门,车里都安安静静的。

    大校门是一座古朴的红墙建筑,校门前的路边伫立着两行白栏杆,看着并不是很气派,了校门,学校里还贴着很多前几年的标语,不过各个角落充斥着的新生迎词还是让人受到了一丝亲切。

    林叙他们了校门,自然有人引导大家找到对应的宿舍,路过教学楼的时候,接站人还会告诉他们这是哪栋教学楼,哪座实验室,可一路走来,林叙什么都没记住,光顾着往前走了。

    宿舍是七人间,上铺,就是最常见的钢丝床木板,地方很窄,林叙的行李看似多,可铺完被壶面盆之后就不剩什么了,林文华看到别人带了箱过来,不由嘀咕:早知也给你俩买个箱了。

    林叙觉得扛个棉包过来就好,轻,也不占地方,现在的箱看样式就特别笨重,得全程手提着,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买不起。

    手提箱不是必需品,上学也用不着。

    舅妈给林叙带的搪瓷缸没用上,学校给每个人发了新的,这个正好用来放牙膏牙刷。

    林叙来报到的时候,宿舍已经来了三个新生了,都和他在同一个院系,年纪最大的已经30了,他说自己是赶上了最后一趟:差以为自己不能报名了,幸亏赶上了。

    林叙是苏省人,算是离海城比较近的了,他们宿舍还有一个苏省的,两个海城本地的,其他同学离海城就比较远了,最远的一个坐火车就坐了三天三夜,所以他来得虽晚,却是发最早的一个。

    整理完行李,也差不多到了吃饭的时候了,堂凭票吃饭,不过票需要学生钱买,林叙的家条件,他可以申请每月13元左右的补助,他们这无业的农村学生都可以申请,学校也有那带薪读书的同学,他们就申请不了补助了。

    大学对你们真不错。林文华说,我送完林培就回家了,叙叙和培培你俩都得好好读书,才不辜负这么好的环境。

    在村里的时候林文华就听说读大学有补助,到了学校,听到老师明确说林叙每月能领十几块后,他才真的相信了。

    这会儿他和林叙林培一坐在堂里,堂吃饭是个小圆桌,地方很窄,菜类远不如后世的大学堂丰富,可饭有白米饭吃,有菜也有,还有免费的汤,比他们在家的伙不知好多少倍,而且光靠学校发的补助就能吃得很好了。

    你俩也不用寄钱回家去,自己先把自己照顾好。

    林文华之所以特意嘱咐这么一句,是因为他听说有的学生家里条件不好,自己舍不得吃穿,把学校发的补助都寄回家。

    我们家你俩不用愁,够吃够喝的。

    家里就林叙林培两个孩,两个人在家吃住家里都养得起,两人来读书了,林文华和郭萍计划每个月给两人汇5块钱,夫妻俩的工分绰绰有余,何况林正祥和王仁凤那边还会贴一些。

    和读大学的付相比,回报何止百倍千倍?

    林叙的意思是,小舅其实不用再另外给他寄钱了,他替自己攒的学费,这一整年来都足够,何况他本也不是钱的人。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