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 - 第十四部林子渊的经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来的日,我们这一群人,几乎废寝忘,在和林谈。虽然国语注音,是一好的谈办法,但是我们首先要清四十个注音字母的波形,而且每一个字的注音字母,数字不同,林渊平时所的可能不是标准国语,有很多形,要推敲决定,最后还要问他是,或不,才能决定。所以,费的时间相当多。

    在开始的时候,一天,只能谈十来句话,而且是极简单的话。到后来,渐渐纯熟了,可以谈的,就多了起来,比较复杂的语句,也可以表达来。

    前后,我们一共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在这五个月之,我们都住在陈青家的地板上,不理发、不剃须,每个人都成了野人。

    有时候,当我们睡着的时候,记录笔会自行振动,写波形。在这五个月之,记录纸用了一卷又一卷,不知用了多少卷。

    当然,在这五个月之,我们也知了林渊当年,前赴炭帮,前赴猫爪坳之后,发生的一切事。

    我将林渊的经过,整理了一遍,记述来。这是有历史以来,一个灵魂对活着的人的最的倾诉。其有很多话,当林渊在“说”的时候,由我发问来作引导,所以我在记述之际,保留了问答的形式,使各位看起来,更加容易明白。

    由于“灵”是一极其玄妙的存在,这存在之玄,有很多形,人类的语言文字,无法表达,也是在人类语言所能领悟的能力之外。举一个简单的例来说:“灵”可以听到人的语言,但“灵”无形无质,本没有耳朵,如何听?但是“灵”又的确可以听得到,所以,在语言的表达上,明知“听”字绝不适合,但也只好用这个字,因为并没有另一个字,可以表示木没有听觉官的听!

    这只不过是例之一,同样的例,还有很多,总之我在叙述之际,尽量使人看得懂就是。

    首先,是我的问题:“林先生,你在木炭?”

    “是的,很久了,自从我一,就无法离开,放我来!”

    我苦笑:“我们很不明白你的形,在木炭里面?那是一什么样的形?我们如何才能放你来?”

    “在木炭里,就是在木炭里,像人在空气当一样,我只是不来,我要来!”

    “怎样才可以令你来呢?将木炭打碎?”

    “不!不!不要将木炭打碎,打碎了,我会变得在其的一片碎片之!”

    “你的意思是,即使将之打得最碎最碎,你还是在木炭之?即使是小到要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粒,你也可以在其?”

    “是!”我苦笑:“这对你来说,不是更糟糕了么?”

    短暂的沉默:“不见得更坏,对我来说,大、小,完全一样!”

    (这一,我们无法了解,何以“大”、“小”会是一样的呢?)

    “那么,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如何?”

    “我不知!”

    (他自己也不知应该如何,才能使他离开木炭,这真是怪异莫名。)

    我很审慎:“会不会你了木炭之后,本就不能离开了?”

    “不!不!一定可以的,玉声公了一株树之后,他离开了。”

    “他是怎么离开的?”

    相当时间的沉默:“事要从说起,我为何到猫爪坳去的,你已经知?”

    “是,但不能确定你是为了宝藏,还是勘破了生命的秘奥,想去寻觅永恒?”

    “两样都有,但后者更令我向往。我离开了家,一留恋也没有,这一,当时我自己也很奇怪,但事后,当然不会觉得奇怪。我到了猫爪坳,可是来迟了,玉声公寄住的那株树,已经被砍伐!树虽然被砍伐了,可是树桩还在,据地图上的符号,我几乎没有费什么功夫,就找到了那个树桩。当时,我不能肯定玉声公是还在这个树桩之,还是在被采来的那段树!”

    “这的确不容易断定,结果,你”“我在树桩之旁,聚会神,希望能得到玉声公给我的应,但是一收获也没有,于是,我只好到炭帮去,要找被砍来的树。”

    “是的,你到炭帮去求见四叔的形我已经知了,可是在你不显一切,了炭窖之后”

    “我一定要窖去,在他们拒绝了我的要求之后,我一定要炭窖去!”

    “林先生,我想先知一些因由。你明知炭窖之会有极大的危险?”

    “是!”“你明知炭窖,可能丧失生命?”

    “我知,我知炭窖,不是‘可能’丧了命,而是一定会丧失生命!”

    “那么,是什么使得你定决心,要去作这样的行动?是不是玉声公终于给了你一些什么启示?”

    “没有,在我炭窖之前,一直没有得到玉声公的任何启示。你问我为什么要这样,我想,是由于我已经认识了生命。”

    “对不起,我不明白,你说你认识了生命,是不是一个人,当他认识了生命之后,他必须抛弃生命呢?”

    “抛弃。”

    “我还是不明白,对一般人而言,抛弃,就是抛弃生命。我再重复我的问题:当一个人认识了生命之后,是不是必须抛弃?或者说,当一个人认识了生命之后,是不是必须自己寻觅死亡之路?”

    (在我问了这个问题之后,有很的一段时间,收不到任何讯息,几乎使我们以为已经从此不再有机会收到任何音讯了。但是,音讯终于又传了过来,显然,这个问题,对于一个灵魂来说,也十分难以解答。)

    “不是这样,我想每个人的形不同,不一定是每个人在抛弃了,即死亡之后,都能够有机会使生命第二步。这其形,我还不了解,因为我一直在木炭之,还没有机会知其它类似的形,究竟是怎样的。但是对我来说,我在炭窖之前,我已经对我当时的生命形式,毫无留恋,而且我可以肯定,会另一形式。”

    “你何以这样肯定?”

    “你也看过玉声公的记载罢,当然是他的记载给我的启示所致。”

    “你为什么对当时的“生命形式”一也不留恋了呢?人人都是以这形式生存的!”

    “太短暂、太痛苦了!先生,如果我不是当时使自己的生命另一形式,我现在还能和你谈吗?”

    “那也不见得,我才见过尊夫人,她就相当健康。”

    “是么,请问,还有多少年呢?”

    (我答不上来。照林渊的说法“生命的第一形式”能有多少年?一百年,该是一个极限了吧!)

    “请你说一说你当时炭窖之后的形。关于生命的形式,暂时不讨论去了。因为我不明白,我们所有人,都不容易明白。”

    “是的,的确不容易明白,能够明白的人太少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家才沉迷,在短暂的光很多到来一场空的事,而且为了这些事,用尽许多手段,费尽了许多心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