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别了威妥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林义哲说这样一番话来,威妥玛的心里一惊,但他的脸上,仍然保持着平静。

    “您为什么这么说?”威妥玛笑了笑,问

    “您对英国最大的贡献,是开辟了英国了解国的渠。”林义哲说,“您创立的拼音法对两国文化所起的贡献,和日后所能为英国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您这一次向国索取的权益。”

    “噢?您竟然这么认为?”威妥玛惊奇的说

    “您要知,许多国家和民族之间,之所以会爆发战争,很多时候,是因为相互之间的不够了解,又缺乏沟通的渠。”林义哲说,“英国和国也是这样,如果双方有足够的了解,战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现在,您创立的拼音法,是英国和国增了解的有力工,尽它现在的作用还没有完全表现来,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英国和国伟大友谊的象征。而您的名字,将因为它,而永远的铭刻于史书当。”

    林义哲对于“威妥玛拼音”的度评价,并不是空来风。

    威妥玛在上海海关工作时,就曾负责对来自英国本土的海关人员行汉语培训。他先后在1859年著《寻津录》,1867年撰写了汉语教科书《语言自迩集》,成功发展了用拉丁字母写汉字地名的方法,称作“威妥玛拼音”,成为国地名、人名及事名称外译之译音标准。威妥玛用了8年的时间制定正字法。几经反复,几易其稿。最后才完成。他写的《语言自迩集》是一容量大,容包括西方人学习汉语的教本、北京话语实录描写及汉语语法研究之集大成的著作。它的重要价值除了在北京话和普通话历史乃至国语言学史上的开拓意义外,还在于这是一注重现代汉语语教学并用拉丁字母注音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先河之作,为英两国的文化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林义哲知,事实上,直至20世纪50年代国研制“汉语拼音方案”之前,这么多年里,几乎不再有人“发明”新的字母拼音方案。威妥玛创立的这一音标。能够历时100多年而不衰,除为风气之先外,确有其自独到的和优势。

    威妥玛听了林义哲对自己创立的“威妥玛拼音”的度评价,心动不已,原本对林义哲的敌意也消散了大半。

    毕竟,不是每个英国人和国人,都会了解“威妥玛拼音”的价值的!

    而刚才林义哲说的话关于两国之间应当增了解的见解。也让他敬佩不已!

    “在我看来,在您任职期间,您对国的贡献,远大于您对英国的贡献。”没等威妥玛发叹,林义哲又说了一句石破天惊之语。

    “我对国的贡献?”威妥玛愣住了,他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林义哲。“您指什么?”

    “您竟然忘记了您为了什么,可我,一天都没有忘记。”林义哲笑着回答,“您不记得您当年向国政府提什么建议了吗?”

    威妥玛听了林义哲的话,立时猛醒过来。

    林义哲说的。是自己于1866年写给清朝政府的那份名为“新议论略”的建议书!

    林义哲看到威妥玛想了起来,不由得又是微微一笑。

    “您写的那份建议。可能很多国人已经忘记了,但我却没有忘记它,并且一直在照这份建议行着不懈的努力。”

    “原来您一直记得它。”威妥玛回想着那段历史,叹息起来,“我明白您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多的成就了。”

    那一次,是西方在华人士第一次系统地提改革政外的建议,当最为有名和影响最大的,便是担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的《局外旁观论》(同治四年九月十八日作)和署理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新议论略》。

    这两份文件于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奉上谕各地督抚详慎筹划,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在看到这两份文件之后,当时的湖广总督官文斥之为“包藏祸心。”江西巡抚刘坤一则认为“断不可从其所请”。两广总督瑞麟和广东巡抚蒋益澧则说:“自,不待外求”,“毋庸变其法”。甚至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也认为只学西方的造船便可,洋人的来福枪还比不上广东的鸟枪,包括电报在“奇巧之甚多,然皆观而不适用”。他们这些人在清朝的封疆大吏不是以顽固著称的人,尚且如此反,遑论他人?

    为穿越者,林义哲知,甚至一百多年后的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国大陆的很多史家仍然认为,威妥玛等人的建议“负面价值”是主要的,他们不过是“要求清政府遵守不平等条约,举办有利于列扩大侵略的事业。”

    那么,他们究竟说了一些什么呢?

    事实上,赫德和威妥玛所言,无一不切当时国的要害!

    这两份建议书,所表达的心意思有三

    第一,由于虚文粉饰和腐败成风,国已陷非常危险之境地。

    首先,是当时国的官场异常腐败。赫德在《局外旁观论》说:外省臣工“尽职者少,营私者多”。京官则“名望公正者,苦于辖甚多,分职分,反无讲求之暇;员任吏胥权,以费之有无定准驳,使外官清廉者必被驳饬。”财政困难的原因在于“官之取于民者多,而上输于国者少。”

    其次。是国军队的落后和无能。赫德指国军队“平时拉弓举石。只讲架式,肱怠惰,止得养鸟消遣。”

    再次,国的教育制度早已过时,士人所学非所用,“诗文非不通,使之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

    极度的腐败带来的恶果极多。“非是,以致万国之,最驯顺之百姓,竟致不服变。”

    威妥玛在《新议论略》则说,国如不急图改变,将潜伏着亡国和被瓜分的危险:“盖华果致终衰亡时,……一国预。诸国从之,试问将来华天,仍能一统自主,抑或不免分属诸?此不待言而可知。”

    第二,理对外事务不当。

    国在30年来的理对外关系,以天朝礼义之自居。不能与外国及外国人平等相,导致许多纠纷,数次失和。赫德在《局外旁观论》说:国“居官者初视洋人以夷,待之如狗……似此各,皆由智浅而轻人。力弱而伏人。”

    第三,国必须改革。

    而国想要改革。必须以竞争前化论代替国传统的循环复古的怪论。威妥玛对此有着极为辟的论述,他在《新议论略》这样写:“华之患,悉如一年之,四季转环,考其兴衰始终,皆同一律……尤有人云:尧舜之时为最。……盖查化之约,英法俄各国,以其五百年前与千年以前相比,五百年景况较前甚;以目今与五百年前相比,则目今较五百年前愈。又念自古以来,四海之,无论何国,不较比邻尽心勇齐驱,未闻不为邻所并。”同时,他指国人应该看到,改革与否关系国的生死存亡:“止有国政转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