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 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元吴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漱兰要说平日里脑也不糊涂,他就没仔细想想,他今天用这莫须有的罪名参林义哲,就算参倒了林义哲,会给朝多大的震动?手段如此作,他黄漱兰日后还不成了朝野上的公敌?谁会想当第二个林义哲?”

    听到老师李鸿藻的话,张之和陈宝琛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张佩纶不惜和黄芳翻脸,一时间后背凉气直冒。

    “要不要……再找人去劝劝漱兰,要他不要上这个折?”陈宝琛提议

    陈宝琛一向忠厚,刚才虽然也给黄芳不分青红皂白的骂的很惨,但他并没有记恨黄芳,在听了李鸿藻的话之后,便一心想着如何解决问题。

    “他不会听的。”张佩纶摇了摇,“现在的他,便有如疯犬一般,逮到谁便会咬谁。谁阻止他参劾林义哲,谁便是他的仇敌。”

    陈宝琛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张佩纶也没有再说话,室的气氛一时间表极度沉闷而压抑。

    许久,还是李鸿藻先打破了沉默。

    “林义哲想是还没有到京吧?”李鸿藻问

    “他应该是走海路前来,这会儿还没有到京的消息,想是还在海上呢。”张之

    “噢。”李鸿藻,转向张佩纶说,“幼樵,待林义哲到了京城,你便去贤良寺请他,到我舍一会。”

    听到李鸿藻要见林义哲,张之和陈宝琛都是一愣。

    “林义哲会来么?”张之忍不住问

    张佩纶对此倒是丝毫不到意外,他想了想,答:“此人极重礼数,老师相请,他一定是会来的。”

    “来是会来,只怕到时候,会无好会。话无好话啊!”陈宝琛

    李鸿藻听到后,又一次默然无语。

    天忽然变得暗了起来,张佩纶抬望去,看到大片的乌云从天边漂来,遮住了天空的太,似乎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

    此时此刻,黄芳已然回到家,心仍是气恨难平。

    黄芳一了书房之,即命书僮准备文房四宝,准备写起奏稿来。

    不一会儿。书僮们便准备完毕,黄芳挥手命书僮退,他关了房门,独坐于桌前,回想着今天酒筵上的不快,想起之前林义哲的“以夷变夏”之行,以及因弹劾林义哲先挨板后遭圈禁的好友宝廷,黄芳心怒火熊熊燃起。

    他愤然起,拿起笔来。在铺好的纸上奋笔疾书起来,仿佛要把毕生的怒火都倾注在这份折上。

    “……筹海大臣林义哲素称名门之后,士林,不过一船政佐理。略有微功,奏对称旨,而得外任封圻,擢卿贰。皇上所以豢养之者至优且渥,宜如何报称,上酬厚之恩。乃闻其议论邪说,谓西洋崇国礼教,外洋富为上理,尽扰所学孔孟之言,崇重机,鄙夷士林,颠倒是非,诡言政。……据其所言,薄我朝二百年之治法,背圣贤千万世之常经,簧鼓后,摇动人心,以致近来士大夫靡然从风,视理学经济、公忠国为迂谈,以熟悉洋务、谄谀迎合为急务,其为惑于世人心者匪浅也。……”

    在先将林义哲痛骂了一通之后,黄芳停了笔,看了几,似乎还不满意,他放了笔,起至书架前,取过一本吴广成写的《西夏书事》翻看了起来,因为在这本书,对于张元、吴昊的事迹记载甚详。

    在看完了《西夏书事》关于张元、吴昊的记载之后,黄芳仿佛又得到了灵,他兴奋地拿起笔,再次写了起来。

    “……昔华州生曰张元、曰吴昊者,闻元昊屡窥国,遂西奔。以大言得用,元昊以书令张元为相国,吴昊副之。元好谋,多奇计,喜诛杀,元昊残暴,多其赞成,故倚畀尤重,西夏之寇方略,多二人导之,国大受其害。今林义哲为图涉便宜,竟以新闻纸左右英国舆其政局,致其首相辞职,政府垮台,……盖林义哲善诡谋,行事全凭一己之好恶,凡士林有忤其者,必至于死地而后快。……其能英国,亦能大清,能破日本,亦能破国。昔者张元、吴昊屡试不第,遂有叛国之志,后果为国大患。林义哲既有国之能,心又偏狭骄狂,喜夷恶夏,异日若对朝廷心怀不满,难保不学张、吴,去投外国,为大清之患。今日若不除之,恐他日追悔无极矣!”

    “今皇上冲龄践阼,时势艰难,全仗两皇太后宵旰勤劳,外大臣各发天良,破除面,挽回积习,成就大义,与维持于其间。臣职司所在,理合纠参。相应请旨,将林义哲,明正典刑,以为人臣有二心者戒。是否有当,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写完了奏稿,黄芳将稿纸拿了起来,细细的观赏了一遍,竟然发现这篇文章一气呵成之后,再要更易一字,也是绝难!

    “林义哲,你等死吧!哈哈哈哈!”黄芳看着奏稿,大声狂笑起来。

    ※※※※※※※※※※※※※※※※※※※※※

    《翁同龢日记》:

    “十一日,晴,。辰初诣阁批本,见翰林院编修黄芳参劾林义哲折,有林义哲‘能英国,亦能大清,能破日本,亦能破国’等语,并冠以张元、吴昊名,请早除之。余读毕,惊悚莫名,脊背为之生凉。枢臣见折,亦不敢为一语。……归时坠,幸未伤。……”

    ※※※※※※※※※※※※※※※※※※※※※

    圆明园,天地一家,大雅斋。

    此时的大雅斋,端坐着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亲王奕忻和军机大臣文祥,除却他们四个,便只有大病初愈的刘诚印一个人服侍在侧,此外再无别人。

    恭亲王和文祥自到这间雅室之,便一直惴惴不安。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也都面沉如。自请安赐座之后,便再无一言。

    四个人就这么坐着,足足过了将近一刻钟,慈禧太后才终于开了

    “六爷,文相,今儿个我们妹找你们来,要商量什么事儿,我想你们也是知的。”

    慈禧太后说着,向慈安太后望了一,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方才继续说:“黄芳的折,你们俩想是已经看过了吧?”

    “回皇太后的话,臣等已然看过。”恭亲王低着

    “六爷,你觉着,黄芳的折,说的可有理?”慈禧太后叹了气,问

    恭亲王此时虽然没有抬,但他仍然能够觉两锐利的目光直过来,将他直直的钉在了座位之上。

    “回皇太后的话。臣觉得,黄芳的折,仍是以夷夏之辨为名,阻洋务之兴。”恭亲王小心地回答。“其针对林义哲之方,多为谩骂之词,并无实在意思,似可不必理会。”

    “事急。六爷,文相,咱们几个也别绕弯了。”慈禧太后对恭亲王的回答显然很是不满。“今儿个在这儿的,也没有别人,你就直接告诉我,林义哲此人,究竟有无反心?”

    听到慈禧太后的这句问话,恭亲王登时额,他自镇定,坐在那里,没有跪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