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借着园工修铁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时正值1874年年末,虽然大清帝国成功的击退了日本对台湾的侵,但一向为天朝所轻的东海小国日本竟然仅凭着几艘铁甲兵舰和几千使用西方武队,竟敢窥伺天朝疆土,对国朝野的刺激可谓极大。而正是在这烈的刺激,大清帝国很快开始了第一次海防大筹议,而之前一直为国保守顽固势力所阻挠的铁路、电报、造船、采矿等一系列对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事业,也都得以破阻力兴办起来。

    这些事业的兴办,从时间上说,正是在慈禧太后万寿庆典之后,何来从什么“边防经费”、“铁路经费”“提用”、“腾挪”之说?

    实际的况则是,因为台湾之役刚刚结束,军费开支浩大,为了节省军费起见,慈禧太后令庆典尽量从简,是以在1874年的万寿庆典,诸如“景”、“修葺街面”等项,全都取消了,除修“天地一家”耗银一百余万两为大宗之外,整个庆典的费,据分学者查阅清务府档案详细考证,当在三百万两白银左右。

    而这三百万两白银的来源,主要自“京外统筹”,即各地官员及商民的“报效”。

    务府档案的记载:各省“报效”的数额如

    直隶:20万两。

    江苏:20万两。

    江西:10万两。

    安徽:20万两。

    广东:20万两。

    广西:20万两。

    福建:10万两。

    浙江:20万两。

    四川:40万两。

    湖北:20万两。

    湖南:20万两。

    云南:5万两。

    贵州:5万两。

    河南:5万两。

    山东:5万两。

    山西:10万两。

    陕西:5万两。

    甘肃:5万两。

    东北各省将军:20万两。

    此外还有:

    台湾商民报效银:4万两。

    琉球王尚泰献银:6万两。

    雪域卫藏班禅献银:10万两。

    康藏众土司献银合计:20万两。

    山西殷商乔家(乔世庸)报效银:10万两。

    湖州殷商席家(席正甫)报效银:10万两。

    云南殷商王家(王炽)报效银:10万两。

    海外殷商陈家(陈廷轩)报效银:10万两。

    海外殷商潘家(潘仕成)报效银:10万两。

    海外殷商卢家(卢仲恒)报效银:10万两。

    以上合计:380万两。

    这些“统筹”和“报效”,才是慈禧太后1874年万寿庆典的真正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为左宗棠倚重并向朝廷举荐表彰的“红商人”胡雪岩,没有给这一次的太后生日庆典一分钱。

    看到这的帐单,有人会问:费这么多金钱,举办这样一场铺张浪费的庆典,有必要么?把这些钱省来,用于救济百姓。或者兴办实业,岂不是更好?并由此得结论:在日本刚刚侵台湾未能得手之际就大搞特搞庆典,那么清王朝的覆灭,就是命注定的事,也是独裁王朝不能逃避的回。

    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地地的伪命题。

    很多历史学家都这样认为,慈禧搞万寿庆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显示大清王朝“同治兴”的光环,此前大清王朝在风雨飘摇度过了将近200多年,到19世纪半叶。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尽有像曾国藩、文祥、李鸿章这样的“兴名臣”来维持,也是衰落之象尽显。

    慈禧在日甲戌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大搞生日庆典,不光是为了满足帝后们的文化娱乐需要。

    在国的社会,逢旬寿时(即满10年的生日)往往比平常的来得隆重。即便是作为普通国人而言,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因此论祝寿的规模与形式,超之过往恰恰也是属于理之。仅就慈禧作为皇太后而言,办一次规模盛大并隆重的生日庆典活动是人之常,完全符合国的文化传统。

    而这样一场庆典。不但可以向国人显示国家的富足,也可向外国显示清王朝的盛。

    指责历史上的慈禧太后铺张浪费,为了面和形象,没把银在了老百姓上。那么后世的兴办奥运会和诸多的这个“会”那个“节”,老百姓又得到了什么,却又令无数“国青年”为之无比狂兴奋激动自豪呢?

    在清王朝最后统治国的近一百年国可谓是发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之后,这个在世人腐朽没落的王朝,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了社会和国家的危机。但是在慈禧太后万寿庆典时,事实上受益的,并不只是层人士,底层的民众也是受益者。

    由于庆典的经费来源于“京外统筹”,并没有给国库增加额外的负担,而和庆典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始后,使各地相关的手工匠人都有了额外的工作和收。而“天地一家”等园工的兴建,不但促成了铁路这一新兴事国生,还给北京郊外大量的穷苦旗民找到了工作,“赖以为者十余万人”,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底层的民众是从得到了不小的收益的。

    后人评价说,仅就促成发展铁路一项,便可以说是这场庆典的最大意义所在!

    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一日(农历),太后万寿第二日。

    张佩纶坐在张灯结彩的小火车车厢,打量着周围,饶是他平日里镇定自持,轻易不假于颜,此时此刻,他的脸上也和诸多一同乘车的官员们一样,写满了惊愕。

    今天是他们这些言官们为皇太后祝寿的日

    但是令言官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接来前往“天地一家”贺寿并接受赐宴时。他们竟然看到了令他们梦也没想到的东西!

    火车!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火车这被他们视为洪猛兽万分痛恨的事,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现在了京城!

    而今天要他们乘火车前往圆明园“天地一家”贺寿,张佩纶觉,似乎是皇太后有意要给他们这些言官一个提醒儿!

    或者说是警告。

    甚至可以说是折辱。

    现在,不光是张佩纶有这样的觉,大多数上了车的清言官们,脸上都有一丝愤然之

    可他们还偏偏不敢不坐。

    君赐不可违!这个理,他们这些个饱读圣贤书的,当然再清楚不过了。

    此时的宝廷和黄芳。气乎乎的坐在那里,小声的谈着。

    “回我便上折参他!这一次我定要参他!”黄芳的声音远远的传来,虽然不甚大,但张佩纶还是听得清清楚楚。

    他当然知,黄芳打算参谁了。

    “听闻皇太后允准外国公使参加庆典呢。”宝廷说,“太后御前,也要有不跪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