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 第三章 名臣之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父亲姓陈名shi(此时林义哲本不知这个字怎么写),现任陕西察使……”

    听了她的回答,林义哲飞快的在脑海搜寻着这个人的相关历史。

    陈时?陈石?还是陈十?现任陕西察使?这里好象不是陕西吧?

    林义哲思考了好一会儿,还是不得要领,他的额渐渐的渗了汗珠。

    饶是他历史知识再丰富,仅凭这个名字和官职,想要知正主儿是谁,也是难比登天的。

    1867年……同治六年……姓陈的陕西察使……

    突然间,一个名字现在了自己的脑海

    她说的姓陈的陕西察使,难是陈湜?

    此时此刻,林义哲的史学功底发挥了作用,他的脑海突然现了这样的文字:

    “陈湜,字舫仙,湖南湘乡人。咸丰六年,曾国荃赴援江西,招湜襄军事,从克安福、万安。七年,围吉安。国荃奔丧去军,湜代领其众。寻以父忧归。八年,从蒋益澧援广西,克平乐。贼趋桂林,湜率四营遏之於大湾车埠,败之,乘胜划苏桥垒。从攻柳州,克浔州。九年,石达开围宝庆,湜募千人赴援,与李续宜夹击破之。十年,曾国荃围安庆,使湜总军事。湜规地形,请堨枞阻援贼,力扼集贤关,从之。贼酋陈玉成来援,阻,趋集贤关,击破之。十一年,克安庆,自是独领一军。循江而东,会克诸城隘,累擢至员。”

    “同治元年,从国荃攻江宁,建议先并力九洑洲,断江北接济,先后会诸军击走李秀成、李世贤援众。二年,城围合,湜当西路,克江东桥、七甕桥、紫金山诸隘,赐号著勇图鲁。三年六月,克江宁,湜旱西门,遇李秀成率死党走,逆击反奔,寻为他军所擒,以察使记名。四年,授陕西察使,调山西。捻匪方炽,陈筹防五策,建师於龙门、砥间。五年,捻酋张总愚谋渡渭,湜令师焚三河浮桥,督民团备渭北,贼不得逞。六年,命湜驻汾州,节制文武。冬,总愚乘河冰合,窜山西,七年,犯畿辅。湜以疏防褫职,谴戍新疆,巡抚郑敦谨疏请留防。冬,陕回将乘隙渡河,屡击走之,诏免发遣。”

    “左宗棠西征,檄湜率五营固原,断汉伯堡贼南趋河州之,歼余彦禄馀党於罗家嶮。九年,金积堡平,复原官。十年,规河州,宗棠令湜尽护诸将渡洮攻。连克陈家山、杨家山、董家山诸回堡,攻太寺老巢,破其外壕。十一年,提督傅先宗等战殁,贼乘胜来攻。湜置酒会,密令总兵沈玉遂急捣之,占鼇穷蹙乞降,缚悍酋狗齿牙等以献。河州平。十二年,叛酋桂源、本源踞燕戎格,湜率军讨,二酋败遁。湜善视其孥,遂因占鼇来降,数其罪诛之,并斩五麻诸悍目,赐号奇车伯图鲁。四月,逾河收循化。循化撒拉回素犷悍,恃险扰边。湜其阻,群回缚悍目十八、沈五十七等二十馀人献军前,缴械受约束。湜规地势,修城设官,分营扼驻,与西宁、碾伯、河州声息相通焉。寻谢军事回籍。光绪八年,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调统陆诸军,兼治海防,驻军吴淞。以私行游宴被劾归。十二年,复统南洋兵,总湘、淮诸军营务,授江苏察使。二十年,辽东兵事起,诏集旧防山海关,移屯关外鞍山站。二十一年驻大岭,遣将援辽。和议成,擢江西布政使。命剿甘肃叛回,未行,复驻山海关。二十二年,卒,赠太少保。湜从曾国荃最久,后屡蹶,仕久不。世称为宿将,光绪,命绘兴功臣於紫光阁,征集诸将之像,湜与焉。”

    他所知的清史关于陈湜的相关记载,也只有这么多了。

    从历史记载来看,这是一位湘军宿将,一生戎倥偬,还参加过日甲午战争,最后还差了紫光阁。

    如果自己猜的不错的话,自己的这位老丈人,应该正在山西清剿捻军,日并不怎么好过。

    想到自己竟然穿越成了这位清代名将的女婿,林义哲并没有丝毫庆幸的觉,心里反而生了阵阵寒意。

    如果自己在这里“客串”得不对的话,不好就得让这个武将老丈人一刀“喀嚓”了。

    穿越,穿越,你当穿越真象书里写的和电视里演的那么好玩吗?

    林义哲定了定神,继续开始了提问,现在的他,急于清楚自己的份。

    “我是谁?”

    “林义哲……”

    听到她的回答,林义哲不由得微微一愣。

    穿越到了这里,名字竟然不用改,还真是不容易啊。

    “那我的表字叫什么?”林义哲上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立刻问

    在这个时代,人们平日里相互之间都不称呼正式的名字,而是称呼表字,因而表字的重要,绝不亚于姓名。

    “鲲宇……”

    林义哲一边提问,一边将她的回答牢牢的记在脑

    “我是什么的?”

    “鲲宇刚刚考取了举人,现在随着沈大人帮办福建船政啊,鲲宇怎么连这都忘了……”

    林义哲觉察了妻的脸上现了迷惑的神,他明白眠的力量在她上正在减弱,原因是她可能是那不太容易时间接受眠的人,不由得心里暗叫糟糕。他知必须要抓时间了。

    “沈大人是谁?”

    “沈葆桢沈大人啊……他是你的姑父啊……是他给咱们办的喜事啊……”

    林义哲这一惊可非同小可,险些从床上了起来。

    沈葆桢!

    清朝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福州船政局的开山之人沈葆桢!

    一钩已足明天,何况清辉满十分?

    林义哲禁不住轻声。

    这是沈葆桢少年时所作的《咏月》诗。据说原文本是“一钩已足明天,何必清辉满十分?”,颇显自傲。而其舅父兼泰山林则徐在看后则当即提笔,将其改成了“一钩已足明天,何况清辉满十分?”由“必”而“况”,不过一字之差,诗之意境便已由最初的年轻轻狂一变为谦虚取,此后沈葆桢科场虽屡试不成了同年,并相莫逆。

    而时隔二十年后,李鸿章、沈葆桢分任北洋、南洋大臣,同为国之石。同治十三年日本寇台湾,也正是这两位南北洋大臣戮力同心,各自从速调集南洋兵舰13艘与北洋淮军锐6500人火速援台,才最终得以迫使日本退台湾,保住了这座宝岛于华版图之

    沈葆桢富才略,重大局,目光远,创建船政,开发台湾,巩固海防,培养人才,可谓功勋赫赫,而与李鸿章合默契,于万般艰难险阻,建立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则是其一生功业的峰!

    沈葆桢对其参与其的海防事业无限钟,在1879年临终时述遗疏,还念念不忘成立国的铁甲舰队以巩固海防!

    “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甲船一事,至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伏望皇太后圣断施行,早日定计,事机呼,迟则噬脐!”

    想到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