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征天下 - 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末三老将 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董卓同时也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想寻找机会将他杀掉。皇甫嵩应召将行,史梁衍劝他起兵抗拒董卓,与袁绍呼应。皇甫嵩不听,盖勋因自己兵弱不能独立,也回到雒。皇甫嵩一到,主官员便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朝廷,将他付审判,想把他杀掉。

    皇甫嵩的儿皇甫寿跟董卓有,从安跑到雒,投奔董卓。董卓正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寿抢步向前,与他辩理,且责以大义,叩落泪。

    在座的宾客动,纷纷替皇甫嵩求。董卓这才离席而起,拉皇甫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后又升任御史丞。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杀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屠灭董卓宗族。

    曾有人向司徒王允建议派皇甫嵩统领董卓的旧,并留驻陕县行安抚。王允拒绝此议。不久李傕郭汜政,皇甫嵩又改任车骑将军,同年八月,升任太尉。

    十二月,因现,被策免。此后,又任光禄大夫、太常等职。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赠以骠骑将军印绶,任命他家里一人为郎官。

    皇甫嵩为人仁谨慎,尽忠职守,有谋略,有胆识。平黄巾贼居功至伟,领冀州牧时要求朝廷减免冀州一年田税,百姓称。他在任期间,上表陈辞、劝谏或有所补益,一共五百多次,每次都亲手书写,而且毁掉草稿,一也不宣于外。

    在军旅,他温恤士卒,甚得众。每次队停顿、宿营,他都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将士们全吃完饭后,他才吃饭。

    吏士有接受贿赂的,皇甫嵩并不显责,而是再赐给他钱,吏士惭愧,有的竟至于自杀。皇甫嵩还折节士,门无留客,当时人称扬他,纷纷归附。

    卢植(139年—192年),字。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卢植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格刚毅,有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喜辞赋,能饮酒一石。

    他年少时,拜大儒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卢植博古通今,喜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

    是外戚豪族,家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

    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有刘备、刘德然及公孙瓒。

    公元168年(建宁元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当时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爵,卢植以布衣份上书给窦武,劝阻窦武封爵,而窦武不听。后来窦武在当年九月辛亥发生的政变时被杀。

    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168年—172年)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仕途。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后,很快便平定叛。之后,卢植因健康原因而辞职。

    同年,由蔡邕、李巡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并将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卢植主动上书,遂自荐。

    后来,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于是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

    一年多后,卢植又被召回朝廷担任议郎,与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的工作。但刘宏认为写书不是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尚书。

    公元178年(光和元年)二月一日,天空发生日。卢植就此上书,陈说政要,批评刘宏之前的过失,但刘宏并不采纳。

    公元184年(光和七年)二月,冀州钜鹿郡人张角发动起义,史称“黄巾之”,天有八州响应,朝野震动。

    经四府(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刘宏便拜卢植为北郎将,命护乌桓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卢植连战连胜,张角率军退守广宗县,据城死守。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县城,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械,准备攻城。

    而这时,刘宏派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检查工作,有人劝卢植向左丰行贿,卢植拒绝。

    左丰没讨到半,于是怀恨在心,六月,左丰返回雒后,向刘宏谗言说:“臣看广宗县城很容易攻破,卢植却兵不动,难他是想等老天来诛杀张角吗?”

    刘宏大怒,诏免除卢植的职务,并用囚车押送回雒,判无期徒刑(减死罪一等)。朝廷拜董卓为东郎将,接替卢植在冀州平定黄巾军,但董卓战败。

    八月,由左郎将皇甫嵩统率的另一支政府军已平定兖州东郡黄巾军,朝廷则改派皇甫嵩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皇甫嵩不负众望,最终凯旋而归。皇甫嵩返回雒后,上书给刘宏,将平定冀州黄巾军的功劳推给卢植,于是卢植官复原职,仍然任尚书。

    公元189年(平六年),刘宏驾崩,大将军何掌控朝政,何听信袁绍等人的建议,意图铲除宦官,甚至征召并州牧董卓京,卢植知董卓必为后患,竭力劝阻,而何不听。

    八月,发生政变,何被杀,董卓京,掌控朝政。

    董卓意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讨,当时无人敢言,只有卢植独自一人来反对,董卓大怒,令将卢植死,蔡邕为其求,而议郎彭伯也赶来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人都会震惊失望。”董卓这才作罢,仅将卢植免职而已。

    不久,卢植以年老不适为由,请求返回家乡涿县。等董卓批准后,卢植便走小路离开雒,董卓果然派人追杀而不及。卢植便隐居在幽州上谷郡,不问世事。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取得冀州,拜卢植为军师。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卢植逝世。临终前,卢植让其挖土薄葬,不用棺木,只有贴单衣而已。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率军北伐乌桓,途径涿县,通告称赞卢植的生平,并派人为其扫墓。其卢毓,后来官至司空,有名于世。

    范晔《后汉书》曾经评价:“风霜以别草木之,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夫蜂虿起怀,雷霆骇耳,虽贲、育、荆、诸之论,未有不冘豫夺常者也。当植白刃严阁之,追帝河津之间,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君之于忠义,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兼姿,逢掖临师。”

    卢植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礼记解诂》)二十卷,还有文集二卷,今已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