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三阿哥还是北静王,都不能沾——还是那句老话,这两位是肯定没有希望问鼎皇位的,当然北静王那边儿主要是说的他支持的八阿哥,反正,都没戏。
不但没戏,而且还会惹来一腥,完全的得不偿失。
至于第二条么,是可以安心跟着林如海混。这位林姑父,可是家族亲戚里少有的聪明人。虽然现在的官职还不是太
,但未来的前途,那可是不可限量的。
原因么,也是明摆着的。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林如海是真正的聪明人,直接就站的是康师傅那边儿,如此一来,不哪位阿哥赢得皇位,肯定也得尊敬他这个前朝老臣。
毕竟在一片混战的时刻,能够到完全的
立就十分难得了。只要继位的人不是脑残,那肯定不会
残害前朝老臣的事儿的。
哪怕是风评不太好的四大爷上位之后,也主要是只对那些站队他其他兄弟、反对他继承大统的人了死手,对于其他的老臣们,还是尽量
到了善待的。
当然,肯定是比不上那些一开始就站他的人了。不过这原本也是理所应当的。
论功行赏,原本就是正理。
但是比起“一人得犬升天”,还是稳扎稳打更稳妥。
薛攀将这个理念细细说给了贾珠听,他沉思片刻之后,也很快就理解了薛攀的意思,并且当即就表示了赞同。
薛攀对此表示十分欣,便也就顺势跟贾珠继续往
里
谈了起来。
跟聪明人说话,那真的就是省心又省事儿。
要么怎么说,科举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最公平的选举人才的方式呢。
比方说今晚这些个话,薛攀若是跟贾赦、贾政或者是贾珍、贾琏说,肯定都没有这个效果的。
不学无术或者是学不到上的人,
本就理解不了他刚刚这番话背后真正的
义。
说不定,还要嘲笑薛攀“没有胆量”、“小家气”,认为应当“识时务者为俊杰”、“富贵险
求”呢。
事实上,他们几位至今为止的事儿,不就是这个意思嘛。
没有脑、没有
光,最重要的是没有实力还想学人家玩儿什么“从龙之功”,那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面对这人,薛攀当然是连提都不会提这些事儿——夏虫不可语冰,你跟他们这些人说这些
层次的东西,那不简直就是“对
弹琴”嘛。
没得浪费时间、浪费。
至于贾珠么,薛攀也不过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儿,随便跟他说几句。
没有想到,这位珠大哥哥居然真的听懂了。
不但听懂了,还能够举一反三,真诚地跟薛攀探讨起今后应该如何了。
这就不得不佩服人家的确是有士之才了——反正沟通起来真的没有什么障碍就是了。
如果结合这次夜谈的况客观评价一
,贾珠比林如海唯一欠缺的就是见识和思维的
度了。
才华方面,虽然说同士
跟探
之间的确差着一段距离,但是那也不过是学神和学霸的差距。
全国那么多读书人,能够上甲榜的不过就那么两三百人。是排前三名还是前三百名,差别也没有那么大。
但是界和见识,最重要的是思维的
度,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跟人看齐的了。
所以,即便同时士,甚至同是前三甲,最后的结局也是不同的。
有人为官一路顺风顺,最后直接升任首辅、位极人臣。有人就止步在五六品的官位上蹉跎一生,甚至
崩殂——比如癸未科殿试的那位榜
赵晋同学,就在辛卯科乡试任副主考官的时候因卷
科举舞弊案,在两年后被问斩了……
虽然有各各样的缘由,但是他自己行差踏错也是事实。最后就是导致他寒窗苦读多年好不容易
了一甲第二名
士,不过十年就
败名裂,
首异
,这就多少有些算是太过可惜了。
薛攀边跟贾珠探讨为官之,边不动声
地把远离站队的思想
输给贾珠,到了后来,这位珠大哥哥自己都醒悟了,主动表示以后就老老实实地在翰林院学习,去武英殿编书的事儿,最好也不要掺和了。
薛攀想了一,其实这武英殿编书的事儿,倒也不必避之唯恐不及。
因着照史实来看,目前武英殿里
正在编纂的正是《古今图书集成》,主编陈梦雷,也是
士
,选庶吉士,跟贾珠是一样一样的。
不过这位陈老先生的运气有些不好,一生经历十分坎坷,包括但是不限于——
庶吉士散馆后刚当上翰林院编修,只是想着回老家福州探个亲,就被正好在福州谋反耿忠虏走啦;虽然被掳走但却并没有放弃努力,跟同年
士、同年当编修、也同时被掳来福州的李光地一起准备“暗度陈仓”、“里应外合”,搞死耿
忠,但是却被李光地抢了功劳,等耿
忠倒台之后差
儿被康师傅问斩啦。
最后虽然被时任刑尚书徐乾学救援免于死罪,却也被
放到东北
达十七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七年啊。
但就算如此,这位陈老先生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在父母妻都亡故、独自在东北苦熬的十七年里,还是勤学苦读,写了很多诗作,最后终于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因为给前来
巡的康师傅
献了诗作被重新启用,回到了京城,侍奉三阿哥读书。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