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 薛家长子 - 第8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叹了一声,他最寄予厚望的两个儿都这般小家气,让他如何能放心将江山给他们?

    四皇也知此事有二皇的影,但是他并不在乎,或者说这个场面本就是他和薛虯有意设计的。

    他们不可能私藏记账法,一来不现实,二来四皇也不愿意,既然是好东西,他便希望能造福更多人。

    但就算要传播去,也不妨碍他将利益最大化。私应允教导最多得到几位官的激,论起作用,哪有皇帝的愧疚大呢?

    这个场面就是最好的,推广记账法的目的达到了,皇帝于愧疚,给行了很多方便,让此事难度大大降低(虽然本来也没多少)。顺便踩着太和二皇,立了一波稳重懂事好儿人设,事成之后皇帝还可能另有封赏,简直赢麻了。

    四皇心里兴,嘴角也忍不住微微翘起。对薛虯:“此事我会给底,不过你得帮忙盯着些。”

    并非他不想让薛虯负责,只是此事虽然大,却并不难,底那些小官小吏已经足够胜任,薛虯要把力放在更重要的事上。

    薛虯也明白四皇的心思,了。想起什么,他笑说:“不知府总再见到我会是什么反应。”

    “这有什么的?”四皇不以为意,“他想要学记账法,咱们不是上要教吗?”

    薛虯:“……”

    四皇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不必有心理负担,求人办事本就要付代价。再说你们家本也有能力经营这桩差事,府给谁都是给,并没有吃什么亏。”

    薛虯自然明白这个理,略过这个话题不提。

    四皇又想起一件事:“听说你近日在替贾家的姑娘相看婚事,倒不知你何时对兴趣了?”

    “不想殿连这等微末小事都知。”薛虯被打趣了也不恼,说,“原是我那表夫请我帮忙,替他庶的妹妹寻桩婚事,那姑娘被损了名声,婚事上艰难一些。”

    他把迎况大致说了一,四皇对贾宝玉闹的那桩事也有所耳闻,主要是太过奇葩,纨绔弟坏别人家姑娘名节的事见多了,坑自家妹的却少见,更何况贾宝玉坑的还不是一个,而是一串,除了多年的贾元和别院另居的林黛玉,三一个都没有逃掉。

    当时这件事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听说当日与贾宝玉一起厮混的那几人的辈听说这消息十分慌张,唯恐是自家不肖去的,害自家和荣国府结成死仇。

    没想到查来查去,最后竟查到了贾家上,叫人不知该说什么好。一边封外人的,一边又不住自家人,规矩松散成这样,在整个京城也实属少见。

    这件事闹得大,四皇也听了一耳朵,当时并没有往心里去,今儿听说了迎的事,觉得这姑娘可怜的同时,不免对贾宝玉更为嫌弃。

    他问:“这贾姑娘想要什么样的女婿?”

    “人品好,家里清净即可。这位妹妹安静,不喜俗,最好与她谈得来些。另外……”薛虯顿了顿,加上一条,“对女方家世没有要求。”

    四皇看了他一,自觉明白薛虯的意思,太注定要倒,贾家既依附太,自然也难逃落魄。若贾姑娘的夫家看的是国公府的门第,等到大厦倾颓那一日,她焉能有好日过?

    “你也算替她考虑周到了。”四皇说。

    “份之事罢了,事关女一生,不应允也就罢了,既然答应了,自然要用心一些。只是我到京城不久,对京之人不大熟悉,一时还没找到好的。”

    四皇片刻,问:“贾家对男方家世可有要求?”

    薛虯:“这倒没有,只是不要太低,家底也不要太薄,免得二妹妹受委屈。”

    “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个人选,你可以考虑一。”

    “是哪家?”

    四皇:“翰林院侍讲学士顾衡的嫡次。”

    薛虯还真不知这个人,他打最多的是,其他门的人也偶有集,但翰林院太过清贵,与商和记账法都扯不上关系,薛虯与他们一来往也没有,翰林学士又不过是个从五品官员,在京城并不起,故而薛虯并未听说过。

    他问:“这家是什么况?”

    傍晚时分,贾琏也这么问薛虯:“他家是什么况?”

    薛虯将四皇的话复述给他:“顾衡,先祖随太祖打江山,立国后被封为六品武将,顾衡的祖父和父亲也是低阶武将,他从小在边关大。到了顾衡这一代才转为文臣,他三十五岁科举及第,又通过庶吉士考试了翰林院,一直到现在。”

    这经历倒和贾家有些相似,同样是武官转文官,不过顾家先祖不及贾代善兄弟,而顾衡比贾政有能为多了。至少顾衡是靠自己考上的士和翰林院,且翰林院升官艰难,非常看资历,顾衡能在十几年里升至从五品,说明他的能力没有大的瑕疵。至于贾政……不说了。

    至于说翰林学士俸禄太低,迎嫁过去会不会吃苦?那就更不用担心了。顾家好歹世代武将,祖上还曾随太祖开疆拓土,家底肯定薄不了,只看顾衡为官多年,从不贪污纳贿,但生活平一直不错就知了——这是薛虯叫人查来的。

    薛虯:“顾衡娶的是他先生的女儿,二人育有二三女,远今年二十八岁,前几年乡试举,在备战来年的闱。三个女儿均已嫁,最小的孩便是次言,今年十五岁,读书也不错,已经考了秀才。”

    十五岁的秀才算很不错了,虽不敢说一定能士及第,最起码考个举人不成问题,家里再给走动走动,谋个官缺不是难事。最重要的是这孩,那日就有奔,日后小两的矛盾也会少很多。

    薛虯:“顾家主母温和,在外碑一向不错。他家利能,听说是个古心人,如今家一应事务都是她在。”

    也就是说迎过去不用事,也不用费心际,还不用担心受欺负。对那等有本事有野心的姑娘——譬如探,这条件可能算不上好,但对迎来说正合适!

    薛虯:“顾家有规矩,男四十无方可纳妾,顾衡便没有妾室,顾远也没有。”

    贾琏便更满意了,他自己风,却希望自己的妹夫对妹妹一心一意。

    只是担心对方清贵人家,看不上贾家的家风,嫌弃二妹妹名声有污

    再一,也怕对方瞧上的是国公府。老国公早已故去,贾家的面全靠老太太维系,连贾琏自己谋官都如此艰难,更不可能给顾家什么帮助。一旦老太太不在了,他们家连国公府的名都保不住,立时便要阶级落,若顾家因此心生不满,二妹妹岂不是要遭罪?

    “你多虑了。”薛虯微笑,“苏远的妻乃故之女,边关武将之家,在二人成婚之前,她的父兄全战死了。”

    也就是说顾家并非背信弃义之辈,即便未来儿媳家落,也依旧履行婚约,且婚后并没有因儿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