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科举] - 第224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若是受的儿,例如三皇端王若是不犯事,除了在京城有王府,还会在其他地区给他封邑,享受封地上的供奉,这样的王爷就格外值钱一了。

    这个毅王其实已经传承到了第二代,第一代毅王是大周朝第二位皇帝穆宗之幼,穆宗特别喜这个幼,临死前给了他河间府的大块封地,永嘉帝虽然心有不喜,但到底是自己的亲弟弟,只是些许钱财土地,并非实权,永嘉帝只能睁一只闭一只了。

    如今的这位毅王,若论亲疏,是周承翊的亲堂弟,据大周朝的律法,亲王依旧是要居住在京城的,除非犯了大错被削去了亲王爵位,才会被迁京城。

    这也好在前三位帝王嗣不丰且大周朝传承的皇帝到现在不过第四代,否则要是封了太多亲王,这偌大的京城恐怕都住不了。

    这在以后或许会成为一个问题,但是暂时尚且不是迫在眉睫之事。

    毅王的封地就在河间府,总共是五万亩的田地,每年的产换成银两保守估计就有五六万两银,实在算是一个极大的地主了。

    而且这些田地是不用税的,可以说靠着这些田地,毅王府一脉的人完全可以活得非常滋了。

    只是自古以来,都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毅王府靠着这些收,以田买田,田地越来越多,这也便算了,凡是靠近毅王府田地的人家,逐渐都被毅王府的人“买”了过去。

    毕竟田地若是连成一片的话,是更利于理的。

    而那一百亩的良田,很不幸的是,正好是位于毅王府新买田地的旁边,至此就有些“麻烦事”不断。

    毅王府的事也没想到这片田地已经易主,他已经警告过那家人了,结果那家人还那么不识相,非但没有将田地卖给他们,反而对他们答不理的,那事一看是要和他们毅王府作对啊!

    脆一不二不休,派人将那些棉枝苗全来。

    棉是河间府主要的经济作,当时陶家将这片土地买来的时候,将这一片的棉也折价在,本来再两月就要收获了,现在却被毁了个净。

    这封奏折的最后,阁同样有票拟,上面写着:着毅王府赔偿即可。

    显然是很轻飘飘的一句话,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沈江霖脑海思索了一番,最后默不作声地将这封奏折放在了“急但不重要”那一摞上的第一本。

    然后便悄然无声地退后,等待周承翊批阅。

    周承翊今日心不错,最近朝堂上的大小事务整顿清楚了,和众位朝臣的几次锋之,是有来有回,的皇位算是坐稳了,一切事务走向正轨,便是批阅这些奏折,也从一开始的不习惯、有些事不知如何理,变得慢慢老起来。

    周承翊理奏折的速度如今快了很多,理完那些重要奏折后,到“急但不重要”的那一摞时,周承翊松了一气,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然后又喝了一盏茶,这才继续去理起剩的奏折。

    这些时日以来,沈江霖的预分类奏折的方法,十分奏效,周承翊从一开始的时候,依旧是每一本认认真真看过去,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对沈江霖有了信任和依赖,在他都没意识到的时候,心里已经想着:今日重要的事务已经理好了,剩的奏折快速看一遍过去阁的票拟写个“可”就是了。

    这是他最近这段时日理奏折的方式方法,且没有什么错漏。

    翻开第一本奏折,周承翊漫不经心地看了过去,只是看着看着,周承翊的面开始慢慢有些不好起来,等到看完之后,周承翊将这封奏折另外放置在一边,没有写任何批语。

    沈江霖在周承翊后看到了这一幕,面如常。

    他已经预判了周承翊看到这本奏折后的想法。

    这本奏折虽然看着是小事,但是在皇帝心却会是一刺。

    因为它会很轻易地提醒周承翊,他有一个曾经要造反的弟弟,但是碍于在永嘉帝临终前的承诺,最后周承翊登基后,依旧善待了这个弟弟,除了给了他爵位外,还封邑了一大块土地给他,不仅解了他的圈禁,还将这个弟弟在荣养了起来。

    这般大度的恩赏,让周承翊赢得了朝堂上的一片赞誉,称赞新帝宽容仁慈,善待手足,只是这里面周承翊到底是何心绪,只有周承翊自己心里清楚。

    在没有当皇帝之前,周承翊可能还会因为自己取得了最大的胜利,作为最大的赢家而对弟弟行一弥补,心里尚未有太多的膈应。

    但是自从周承翊真正成了皇帝之后,才知有如此之多的束缚。

    朝堂之上的波云诡谲,为了稳住皇位的艰难取舍,每日起的比早,睡的比狗晚,天事都要他劳,便是自己的后,都不得不娶一些自己本记不清面目的女,只为了拉拢她们的家族,行利益换;后的人了多了,自己有时候多说一句话,第二天都会被底的臣;他想要一件事、重用一个人,往往都要过五关斩六将,没有一件事让他觉顺风顺、如臂使指的。

    这个皇帝,有时候周承翊自己一个人夜独的时候,想来想去,实在是觉得有些窝

    而反观他那个讨厌的弟弟端王,如今成日里诗作对、观舞看戏,虽然可能是为了避免他的猜忌,但是却比他这个皇帝的生活更闲适惬意。

    现在了毅王之事,如何不让周承翊联想?

    一个是他父亲的弟弟, 一个是他的弟弟。

    同样的富甲一方,同样的生活惬意,同样地受朝廷供养。

    大周朝开国之初, 就取了之前几个朝代藩王作的经验教训,只承认太的正统地位, 对于除了太之外的皇,都是封为亲王,若有才能还能在朝堂之上谋个一官半职, 若无才能, 那就荣养起来度日。

    说白了,只要这些亲王们安分守己, 大周朝在一日,这些亲王们就能快活一日。

    而现在, 陶云亭言辞激烈:毅王之害, 不在于臣,而在于百姓,在于社稷。河间一府,苦毅王久矣!

    陶云亭不愧是在翰林院了十几年的老江湖, 别的不说, 光是这一手文章, 读起来那是光明磊落、令人肃然起敬, 对他奏折容的真实和他想要表达的绪, 凡是读到的人都受到了。

    他的一封弹劾奏折,至少抵人家十封。

    沈江霖从到尾安静的像个透明人, 默默在起居注上照常记了一笔关于周承翊认真批阅奏折的记录。

    周承翊又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将今日所有的奏折都理完毕后,时间已经到了午膳的

    周承翊实在算是一个十分勤勉自律的皇帝, 在无需行朝会的日里,周承翊照常寅时末起,就班给太后请安、早训读书、锻炼后再去用早膳,之后便是积极理奏折,一直到午膳时刻。

    若是照八小时工作制来算,周承翊一上午就了七个小时的活,且这半年来,寒暑不歇,日日如此,比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