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科举] - 第3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由不得严国公不多想。

    他们这个爵位是世袭罔替的,说白了,只要大周朝在一日,他们严家就应该永远享受着国公府的待遇,可是现在,显而易见的,当今有不想给这个爵位了。

    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堂上又掀起了将商既是良籍,缘何不可科考之争,严家当然是站在反对派的,但是“保商派”有何人?当今首辅、次辅联合上奏,朝堂上泰半新锐官员跟随,和他们这些反对派是打得有来有往,且逐渐占了上风。

    若此条政策真的落实,那他们严家的实力又会削弱一大层!

    严家门有许多大商人依附,他们将族最好最优秀的弟送来读书,不仅仅给靖国公府提供银两供奉,这些考士的弟也能成为靖国公府在朝堂上的一势力。

    可如果“保商派”赢了,他们在朝堂上便如同被断一臂,实力大减!

    这如何让他不发愁?

    只是如今他已经在家荣养,朝堂之上虽然有严家弟的影,可是最重要的爵位还没赐,他又如何敢轻举妄动?

    靖国公府一向是这些勋贵之家的领羊,严国公颇为德望重,此次的事伤害到了许多勋贵之家的利益,自然有不少人送礼找上门,希望严立仁能个主意。

    只是如今,严家自都有些自难保,又如何敢这个鸟?

    正在严国公一筹莫展之际,家事求见,告诉了他一则坊市听闻。

    严国公听完之后,皱着眉思索了半日,眉心间有着一的沟壑,他着打理顺畅的白胡须,突然眉一松,展颜笑:“是了,是了,果然是年纪大了,脑也糊涂了!既然咱们靖国公府不能作为鸟,那么把位置让给荣安侯府,咱们在后面谋划策也一样啊!”

    这样一来,赢了,大家也知是他在后面帮着谋划,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输了,有荣安侯府挡在前面,足以抵消陛的怒火了。

    当晚,严国公就派人四打听沈侯爷的喜好,过了两天便送了一份重礼到荣安侯府,并且邀请沈锐第二天到靖国公府赴宴。

    魏氏看着那比人还的珊瑚,一颗颗拇指大的东珠,还有名贵的文房四宝以及一卷名家诗集,简直有些移不开睛。

    吃惊过后,魏氏有些担忧:“这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靖国公府一向与我们不甚亲厚,如今借着我的生辰,他们送了这么重的礼,又让您赴宴,实在让我有些心难安。”

    沈锐赏玩了一番后,对魏氏的絮叨有些不耐:“明日去了便知,若是严国公有什么难为事要办,我又不了的,等到他们靖国公府上回办事,你找个由回差不多的礼过去就行了。”

    魏氏听着沈锐这番话有礼,既不失了礼数,又不贸然答应别人不合理的要求,确实是再妥当不过的了。

    果然还得是侯爷事周全大方!

    魏氏听话地将东西收了起来,命人列单造册,归到了库房里。

    魏氏不懂外的事,沈锐心里却已经隐约知,对方是冲着商科举之事而来。

    只是他心里打定主意,若是严国公那老匹夫讲的事太过分,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想法非常好,但是到了靖国公府上,却又变成了另外一件事了。

    沈锐有些清,自认为自己和那些完全靠祖宗荫蔽的人比起来,自己还尝试过科举,还过秀才,若不是后了意外,自己直接被先皇封了官,或许过几年自己也能靠自己踏上官途。

    再加上太常寺不是闹衙门,来求他办事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沈家嗣不丰,沈锐嫡的大哥沈风战死沙场之时,并未成亲,所以也就没有一儿半女留,他自己这边前的妻难产而亡,只得一个女儿嫁了去,魏氏所生只有一个嫡,其他都是徐姨娘所,沈家的嗣实在稀少的可怜。

    沈锐的亲女,除了嫁的大女儿,其他都还没有成婚,就连姻亲来往都少。

    故而沈家虽然也是老牌勋贵之一,但是与京城其他几家近年来来往并不密切,到了靖国公府上,沈锐也是谨言慎行,没有如同在自己府那般言语无状。

    只是这江山易改、本难移,几杯酒肚,话匣打开了,再加上靖国公府作陪的几位少爷一而再再而三地恭维沈锐,严国公则是推说年纪上去了,饮不得太多酒先行退场了。

    严国公一走,大厅气氛顿时一松,沈锐心神也放松了来。

    刚刚严国公有明里暗里暗示自己加反对派,一起联名上书,被沈锐顾左右而言它推掉了,就是加他们,他也要回去好好和清客探讨一番,心记着不能贸贸然答应。

    严国公之严松之和沈锐差不多年纪,直接提议:“我们府上养了一个小戏班,听说沈侯爷最捧杜无言的场,咱们府上有一名小戏,人多说模样段有杜大家的五分像,沈侯爷您给品评品评?”

    沈锐正是喝的酒酣之际,闻言也起了兴致,笑:“不妨请来一观。”

    厅隔着榭,榭前面搭建台,小戏班今日早就在后面等着了,听到家的命令,上登台亮相,唱了一曲《离别怨》,正是杜无言的成名曲。

    沈锐看着台上的小戏,果真如严松之说的那般,莫说模样段了,就是唱腔歌都和杜无言七八分相近,实在是难得!

    沈锐跟着节奏拍着大打拍,唱到兴起的时候不用人劝,直接端起酒一饮而尽,一桌人谈天说地,讲曲作诗,又针对今日的时政针砭时弊,好一番指江山、巍巍赫赫之态。

    不知的,还以为这帮人个个都是博古通今、大才之士,庙堂没有给他们位,实在是上无珠。

    说到最闹之际,严松之一拍桌,愤而站起:“朝堂之上的“保商派”说的好听,为了还公平于天,还读书之权于商人,说白了,不还是那些商人给他们给的够多、够足么!否则怎么劳驾的动这些人帮他们说话?这官话,也就是骗骗小老百姓了!”

    话题挑个,自有人接着往讲,原本沈锐不太想在这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的,但是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也没个顾忌,顿时自己也有些安奈不住了,洋洋洒洒说起自己的观

    一个好为人师的人,如何能拒绝在人多的场合之,向众人讲述他观明之

    严家作陪的清客崔景文听完沈锐的一番篇大论后,忍不住鼓起掌来:“人都说沈大人乃江左夷吾,吾只是存疑,心暗想这么多年也未曾听说过沈大人在庙堂之上的见,想来坊间传言当不得真。可是今日一听,才知是我井底之蛙了,若是将沈大人的见写为奏疏,岂不是又是一封《谏太宗十思疏》?当得传千古矣!”

    沈锐酒酣脑,又被捧到了这个度,即使是酒不醉人、人亦自醉了,想到被自己遗弃的那封奏疏,那是集他与府门人之才所写,字字珠玑、旁征博引,若是来,说不定还真能与魏征齐名!

    当即豪万丈:“拿笔来!”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