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 民国小百姓 第13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文远把记忆里的人名扒拉一遍,不由也了一分惊容:“唐四爷,竟然是他?他竟欠你的人?你确定他会帮你的忙?”

    妮又挟了一筷狮,放在嘴里细细咀嚼,撇了撇嘴:“谁帮谁的忙还说不定,这位唐四爷空虚,偏又拉不生意,说不定就等着发你这注财。”

    妮说的唐四爷,正是唐宝芸的父亲,他的家族曾经在海城通运输业统领半江山。

    虽然随着唐老爷的死,以及政府败退到海城,唐家早不复先前的辉煌,但瘦死的骆驼比大,唐家人若肯在这方面施以援手,想必对他们重建运输渠会有不小的助力。

    当年妮查唐四爷偷偷从港城贩运鸦|片,还将唐宝芸从拆白党手,事后却没有就此要胁,也未曾宣扬去,只私里要求他们同纳尔逊一样,关键时候帮她一个忙,已经释放了足够的善意。

    她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唐四爷会帮这个忙。

    毕竟他们违背祖训,连鸦片都敢卖,给来历不明的地反抗分牵个线又算什么?

    这个年,就算那些真当了汉的人,也还要私底为自己多结几条善缘,多铺几条路,何况是唐家这样门路广阔思想灵活,还能屈能伸的大家族?

    说来最近一次妮听到唐宝芸的消息,是她年初在港城跟几个名媛,还有双城政府要员的太太筹办了“一碗饭运动”,动员酒店饭馆用成本价,发起卖“国饭”的倡议,短短两个月,便为救国抗战募集到了几万圆军资。这个运动影响范围甚广,消息都传回到了海城。

    看来经过打击,唐宝芸也走了来,不再着于小,将目光放到了更广阔苦难的天地上。

    妮没细说她跟唐家的恩怨,给常文远写了张条:“我这几天不方便面,你要是觉得没问题,拿着这张条去唐家,他们不会拒绝的。”

    原本两人这次意外碰面,常文远请她吃饭只为叙旧,不想话赶话聊到这里,两人不觉越聊越,待到盘净杯,该说的都聊得差不多,时间已经快到了晚上九

    菜馆的窗采用的是苏式园林支摘窗的装潢,常文远将窗启开一条妮顺着隙看过去,这会儿街上行人已经不剩几个。

    倭国人这些天一直宵禁,虽说现在离正式宵禁的时间还剩半个钟,但保险起见,一般到天黑之后,街上的人就非常少了。没有必要,人们不再在夜间外,连每天晚上来摆摊卖小吃的摊贩好些天不见踪影,哪里还像歌里唱的“不夜城”?

    常文远想了想,:“天太晚,你今天晚上不要走了,就在这住一晚上吧。”

    妮行走在外,时常有行宿将就的时候,闻言并不扭:“也好。”

    他起妮引到包间之后的最后一间房间

    ,是个小小的客房,里一张床,一张书桌。床上叠放的被零散,显然是有人住的。

    “这不会是你住的地方吧?”妮猜测

    常文远承认了,说:“我一会儿给你再拿床被来。”

    “那你住哪?”

    他指指外:“两张桌拼一拼,我睡在那上面就行了。”

    妮皱眉:“这样不太好吧。”

    常文远以为她是不好意思,正言宽,却听她:“住在自己店里的老板怎么叫大老板?太寒酸了,会被人怀疑的。你必须尽快搬去,还得找个差不多的房。”

    常文远苦笑:“我也知,但我刚到海城,对形势预估不足。盘铺税金,倭国人只接受储券兑换法币,五十块法币才换一块钱储券,等过了一天,又骤降到二十比一,简直比蹦床还刺激。我急着安顿来,一天用五十比一的价钱盘这间铺,等什么都办完毕,我手里的钱已经不剩几个了,手里事务一堆都要等着用钱。只能先住在这,再找机会想想别的办法。”

    妮买房还是数月前的事,听见他的报价,不觉咂:“五十比一?这些倭国人是脸都不要了吗?怎么不直接发白纸来抢?现在的兑换比例是怎样?”

    常文远冷笑:“他们什么时候有过脸?现在倒是稳定在了五十比一。算了,不说这些了,瓶里,你要用自取。”

    “等等,”妮犹豫了一:“你要住房的话,我那里有一还空着,明天你就搬过去吧。”

    常文远惊异:“还说我是阔人,你才是阔人吧?一,轻轻松松说拿就拿来了。”

    妮也觉得庆幸,自己手得早,否则等到现在的相,恐怕又要平白不少冤枉钱,当即笑:“那你可别忘了,要好好结我。”

    当天晚上两人各自歇不提,第二天上午,妮领着常文远去了公共租界的另一,至此,这位摇一变的“大老板”总算安顿了来。

    而时间一晃一过,十来天过去,也到了妮该回学校的日

    回家的前两天,朱先生已经从夏风萍转告她,这段她不在的日里,倭国人已经去学校转悠了好几次。

    她为常文远解决好后顾之忧,现在,到她自己上场了。

    175 大案

    选在十月旬的一个上午, 妮脑袋上别着一朵小白,就像以前公差的许多回一样,提着竹箱, 一个人低调地返回学校。

    妮跟李铁几个学生经常门, 这几年,老师们也习惯了他们神鬼没,一连好些天不在家,问起来谁都不知的状况。

    现在是上午十多钟,学校正该上课的时候,十月清晨的校园安静得有些让人吃惊。

    妮穿过校,这里在一年前由老师带着学生们了代表青的黄柏树, 以及一些香樟树和法国梧桐,此后每年有了条件, 学生们都会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等地移栽一些乔木和常见卉。如今这些树都还不甚大,以前透过树冠,可以随时看到场那边喊着号跑跑的学生们,可现在一个人影也没见。

    要不是刚刚从教学楼那边走过去, 看见学生们都好好坐在教室里,妮差以为又了什么事。

    “韩师父, 怎么学校里没几个老师?”回房搁好行李,妮返回校门问韩师父。

    在海城的这几年,因为妮承诺的印刷厂和油画印刷虽说有稳步步, 但迟迟没有太大的展。韩师父也渐渐低调沉默,平时除了逾发潜心教授自己的几个弟, 真将自己当成学校的门房,为学校守起了门。

    “他们啊,都去买米去啦。”韩师父坐在大门边磕旱烟杆

    “所有老师都去了?”

    “那不都去怎么行?”韩师父给妮提来小扎让她坐:“顾老师, 你才回来不晓得。前几天工局宣布,平价米每人最多只许购买三升,三升要卖四块钱,不到三天,就涨到四块一钱,这么涨去,大家谁还坐得住?现在老师们哪有心上课?每天来学校第一件事,就是结伴排队去买米。”

    他大声叹气:“鬼人。要不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