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 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7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祖母,从制衡之上讲,不是说,最好不要让武将与文臣来往过密吗?您为何却鼓励那左尚书与崔相来往呢?”

    柳明月耐心为他解释,“对待有些人与有些事,不能一概而论,不是那崔相,还是这左尚书的人品与心,都已经受住了漫岁月与现实的考验,虽说在有些方面不得不些防备,但是我们为上位者,绝对不能多疑,尤其是无端猜忌这样的得力臣。”

    徐廷君似懂非懂的,“孙儿知崔相是难得的忠臣和能臣,是可信之人,可是对于这位左尚书,孙儿就不熟悉了。”

    柳明月就为其解释了一兴的真实份,尤其是对方屡次拒绝恢复宗室份,不愿接受先帝一直想要给他的亲王爵位的事。

    徐廷君闻言,十分惊讶和意外。

    “原来左尚书竟然是孙儿的族伯?没想到他与皇祖父之间,还有着这样的渊源,能舍弃京繁华和位,留在危险无比的海军之,耗费多年,将海军发展壮大到如今的规模,这位族伯的能力与心,实在令人钦佩!”

    柳明月,“是啊,你位族伯命运多舛,却能力众、心通透,实属难得,你以后也可多向他请教。”

    徐廷君乖乖应,小小少年,正值慕的年纪,对经历堪称传奇的左兴,难免生了好奇与敬佩之心。

    同时还因对方是其祖父都很重视与亲近同族亲戚,生了一些亲近之心。

    左兴回到府,听说他的妻正在招待昔日的同僚兼同窗,一群人相得十分愉快时,不禁的笑容。

    他的妻在嫁给他后,并没有辞官,而是被调海军任文职,这些年来,也已升至从六品。

    这次又随他调,他自己算是平调,加了个从一品的文散官虚衔,倒是他妻王晴文,这次被调京正式了一级。

    原本还担心妻在离京多年后再次回来,已与昔日的同僚好友疏远,没想到她们之间的倒是没因时间和距离而变淡。

    杨宛如此刻也在这个兵尚书府,正与多年不见的好友们讲起她在地方任职的经历。

    “……我可也是正经的朝廷命官,不比他们差什么,当然不怕他们,所以我就令……还好那些差役还算给面,没敢抗命,要不然,我不仅会不成事,还会不来台,事后,可真是后怕不已。”

    都穿着便服的一群女都笑了起来,吴秀珍掩笑着打趣

    “依我看啊,咱们杨员外郞也太多虑了些,你不仅是他们的上官,还是堂堂县主,他们当然不敢拒绝你的调遣。”

    王晴文却摇,“秀珍一直在京任职,没去过地方,才会这么认为,宛如妹份虽然显赫,但是有些地方上的势力,在当地横行霸惯了,可不一定会买账。”

    杨宛如有些意外的问,“莫非晴文也遇到这糟心事?”

    王晴文,“当然,在陆还好,去了连源安三府在的那些地方后,时常要面临类似的困境,好在我们大安海军的威望不低,还算是能震得住,要不然,跟那些仗恃着天皇帝远,难以教化的蛮人打,不知要多受多少气。”

    杨宛如,“这倒是,连我们大安陆偏远区域,都存在许多不听教化之辈,想让那些蛮人归化大安,更是个难题。”

    “没事,反正朝廷对此早有准备,将主要的教化目标放在那些新生代上,要不了两代,就能实现目标,与那些蛮人相比,倒是陆的人更麻烦些。”

    在海军多年,王晴文当然知朝廷,或者说是女帝对那些蛮人的态度,能收归己用的,就给予提,不能收服的,不是送去当矿工,就是直接置掉,手段简单暴,却很有用。

    但是朝廷对陆同胞,从来都是尽量多以安抚和教化的方式,耐心对待,只要不太过分,及国法底线,基本不会使用什么暴力手段对待自己的同胞。

    聚会会结束离开时,杨宛如的心十分愉悦,大家同为女官,彼此更为理解对方在官场上所会遇到的难题,以及一些常见现象。

    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同僚,能借这次的聚会,与昔日的同僚好友们一起心得会,当然是件令人心愉悦的事。

    当年她的父母兄弟都被那位送海,为避风,她主动申请调到外地任职数年,年前才被调回京。

    她当然知兴,只是她并不知,好妹所嫁的左兴,其实就是当年的那位’平国公‘。

    【作者有话说】

    247

    方便

    承八年秋,另一个与大安相邻的小国,在大安被异族侵的那些年,同样也被异族侵后来一直陷状态的蒲东王国,正式被纳大安疆域。

    这是一个国土面积比较大的王国,相当于是源安三府、东海省与北江省的面积总和。

    因其王国在遭受异族侵后,一直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人大量锐减速,国力贫弱,拿蒲东王国,大安并没怎么费劲,武力更多的只是起到威慑作用而已,都没什么机会手。

    不过其形势相当复杂,想要往那边派驻各级官员,就成了一件非常让人痛的事。

    哪怕柳明月对此早有准备,早在前些年,就开始有目的增加相关人才储备,可是事到临,她还是到很烦恼。

    毕竟原蒲东王国现已被划分为三个行省,哪怕会任用一分当早向大安投诚的当地人,所需官员仍然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站在记录了朝野上所有重官员的关系网导图前,柳明月的心不仅充满了成就,还颇为慨与庆幸。

    慨有了这些,她在选任官员,或是想要知了解哪个官员的况时,就方便多了。

    庆幸的是她当初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还算及时,当年的大安正开国之初,朝野上百废待兴。

    相当于是张连框架都没规划好的白纸,给她留大发挥空间,而先帝对兵权的把控力度,又为她提供了足够实的后盾。

    所以大安才能在她手上,被发展到如今的地步,用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许多方面的基础构建。

    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的推广、各级书院教授容的增减,以及科举考试题与评审风向等方面的改变等,现在都已初见成效,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朝廷在近两届的科举与大招募,录用的新人大多在某些方面都有些专,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很快就能上手。

    不再像从前,大半都是些’书呆‘,空有一雄心壮志,却只会纸上谈兵,只知固守陈规旧矩,不擅俗务,当官主要依赖幕僚帮忙谋划策拿主意。

    与此同时,随着算学得到重视与推广,朝廷在所些年,着实发掘了不少相关方面的人才,在柳明月的提示,在短短数年之间,将大安原本的算术平,提了一大截,开始应用到某些方面。

    这让柳明月颇,她本人是个文科生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