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 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1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依老夫之见,你们与其这般盯着那两位,不自量力的总想与对方斗一斗,还不如牢牢抓住现有的,多耐心,更保险。”

    看刘少保说完后,再次像上次般径直离开,洪少师不禁皱眉。

    “什么现有的?”

    “太!”

    【作者有话说】

    146

    目的

    收到的解决军事学院理权的方案,各方可以说是都有一肚憋屈无诉。

    可是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这类似事发生的频率太,他们都快被迫适应了。

    总是踩着各方的底线,给一些如同肋的好吊在那里,让所有人都能看得到,也有机会吃到,就是不可能真正满足你。

    识相,皆大喜,不识相,也改变不了结局,因为人家从来都没给留什么选择余地。

    兵的陈侍郞无比郁闷的说,“大人,我们真的要参与竞价吗?这个军事学院,跟那个海军的况差不多,不过是个名义上的归属权,我们也不是非要不可吧?”

    没等钱尚书开,另一位郭侍郎就已开

    “正因这个军事学院的质跟海军一样,都是很重视的存在,就算这个名义的归属权,我们没那么非要不可,也必须要,需要我们要,我们就得要。”

    钱尚书赞赏的看了这位郭侍郞,还是这位有力,要不是为了上意,他又何必为一所闻所未闻,都不确定有啥用的军事学院,与那些读书人的官员对上。

    在他看来,就是倒贴工钱,各军将士都不一定愿意学院学习,所以哪怕那是军事学院,钱尚书本人也没多重视学院本

    “不错,特意给军建所学院,乃是愿意提携各军、重武的表现,所以我们不仅要争,还要力压那些文官一,才能充分现我们兵对军事学院的重视。”

    陈侍郎意识瞪大双,“这……这不荒唐吗?大人,您没说错吧,给我们这些军的大老建学院,让我们这些看到字就的将士学文,怎么能说是重武呢?这分明是重文抑武吧?”

    郭侍郎叹了气,为这位同僚耐心解释

    “陈大人,您看到的只是表面,若真想重文抑武,派些学政教谕驻各军即可,完全没必要建军事学院,特意建军事学院,当然不只是像陛说得那样,仅为教将士们读书识字和国法律令,依您之见,将士们在什么,需要读书识字?”

    陈侍郎意识回,“什么?当官的,反正我在军当领兵时,很少写字,直到我被调到过来当官后,才不得不认真的读文写字。”

    “学兵法谋略、排兵布阵的,肯定要懂读书识字,最少要懂最基本的,只有那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将领,能凭极其优秀的战斗天赋,取得胜利,可是我们绝大多数将士,都不备那罕见的天赋,只能靠后天的培养。”

    此话一,不仅让陈侍郎到十分惊讶,钱尚也到有些意外,他也没想到会有这一层意。

    “郭侍郎的意思是,建军事学院,主要目的是为教兵法谋略、排兵布阵?这些也是能教的吗,啊不,我的意思是说,是有人愿意教的吗?”

    郭侍郎,“面,肯定能找到合适的教席,我郭家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接连战亡最优秀的两代主帅后,致使我郭家后继无人。”

    说起这个话题,郭侍郎忍不住黯然神伤,若非当今是位重重义还重诺的,他们郭家在遭遇当年的那场灭之灾后,本没有机会再起复,更不会有他的今日。

    “若非陛亲赴西北力挽狂澜,西北军可能会在去岁彻底覆灭,可能也是考虑到这,才想参考读书人的传承方式,建军事学院,不问,培养将,以保证军的传承不断。”

    听到郭侍郎拿自家经历举例,钱尚书也不得不承认,郭侍郎的这番推断,很有可能就是建军事学院的真正目的,不由得目光。

    陈侍郎反应稍慢,但他明白过来后,用力拍了一上桌,站起

    “如此说来,这个军事学院,我们必须要争,还要不惜代价的去争,一定要稳压礼,不给那些文官留手的机会。”

    钱尚书抬手拍了拍郭侍郎的肩膀,以示安抚的同时

    “你们郭家确实是劳苦功,好在事实证明,咱们有幸得遇明主,你们郭家上的牺牲与付,没有被辜负,郭家,是有后福的。”

    郭于西北军的郭家,是太妃的堂叔,因生来弱,没能力继承家学走武将的路,却是位饱学之士,只是没有考取功名,一直在郭家军担任军师幕僚的角

    皇上将他任命为兵右侍郎,在外人看来,既是皇上在补偿与安抚西北军与郭家,也是为给太妃母增加后盾。

    只有与他共事的人清楚,这位极心机谋略,被彻底清洗过一遍的兵能在短时间稳定来,重焕生机,他当居首功,皇上将他任命为兵侍郎,还真不只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郭侍郎笑着,“大人说得是,能遇明主,让我们郭家上都很庆幸。”

    为郭家人,郭琼虽然受限于素质,不仅亲自领兵打仗,但他除了喜读兵法战略方面的书之外,还尤其喜研读史书。

    所以他很清楚,像他们郭家这样的武将世家,少有能善终者,在前朝,即便他们郭家是开国功臣,也曾遭遇几起几落,最后只能偏安一隅勉保存家族传承不断。

    在新朝,他们属后来的归附者,与开国皇帝之间,毫无义可言,原以为经过承天四年的那场致使郭家损失惨重的大战后,郭家只能就此彻底没落,断了代代名将的传承。

    毕竟对当朝皇帝而言,这是一个可以趁机彻底收复西北军兵权,让郭家再没机会崛起的大好机会。

    即便皇上为安抚西北军心与民心,让他们郭家女当太妃,从而获得无数赞誉,也曾让郭家上为此

    可是随后便遭遇被克扣军资的待遇,让郭家人不得不对皇上生疑心,以为那是皇上的计谋,一边利用聘郭家女妃之举笼络人心,一边用钝刀,通过克扣西北军的经费和资,彻底削弱西北军的战力。

    顾忌到太弟在境,郭家与西北军在那两年里,可以说是军民一心,努力到自给自足,吃尽了苦

    直到察觉到草原异族有大机率再次侵大安的迹象,才不得不赶向朝廷上奏报,从而有了后来的一切。

    也是直至收到皇上突然决定要亲赴西北巡视边境,西北军接连收到由产业送过去的大批资,他们郭家才意识到,想要打压与削弱西北军实力的人,从来都不是皇上。

    原以为在过着寄人篱的日,纵有亲的照顾,境也不怎么好的郭锦昭,会被养个拘谨向的

    却没料到,他比在郭家时开朗活泼得多,与皇上说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