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 第7章 一贯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esp;&esp;劳累了一天一夜,王宁安倒就睡,等到再度醒来,已经是午时分,算起来已经一天多没吃东西了,肚叫得比青蛙叫的还响亮。

    &esp;&esp;王宁安抓着王宁泽,给他洗刷净,至于王洛湘本不用心,自己就洗得白白净净,跟着哥哥去了厨房,没了崔氏作梗,他们拿到了一大碗稀粥,五张饼——不是之前发霉的那,淡黄的泽,透着粮的香气,还有碗煮菜。王宁安咧了咧嘴,不算好啊,可也勉凑合。

    &esp;&esp;回到了屋,对坐吃着,王宁泽扁扁嘴,“凉,不好吃。”

    &esp;&esp;王洛湘白了弟弟一,“哥哥别他,饿极了就吃了。”自从崔氏大闹一场,王洛湘明显和哥哥更亲了,替哥哥说话,王宁泽成了小受气包儿。

    &esp;&esp;看着弟弟委屈的模样,王宁安心好笑,把几个饼都拿了过来,燃了烧的小灶,火焰升起,把饼放在火上烤了一会儿,外面焦黄,带着糊味,里面气腾腾,又松又

    &esp;&esp;“好吃,真好吃!”

    &esp;&esp;两个小家伙争相伸了大拇指,王宁安得意一笑,“这算什么,有空哥哥给你们南北大菜,让你们吃个够!”

    &esp;&esp;上辈除了码字之外,吃死王宁安为数不多的好,比起大厨或许差着一,但是他也有拿手的好戏,捡了两三样,和两小只一说,他们都来了兴趣,央求着王宁安。

    &esp;&esp;刚刚报了仇,洗刷了冤屈,王宁安心大好,“走,哥哥带你们去抓泥鳅,回来熬汤。”

    &esp;&esp;王宁安拉着妹妹和弟弟到了河边,选了一浅的地方,用河泥迎着的方向,一个湾,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泥鳅撞来。

    &esp;&esp;趴在草地上等着,洋洋的太照在上,别提多舒服了。妹妹王洛湘盯着不远的大路,突然讪讪:“娘怎么还不回来,她答应给湘儿讲故事哩!”

    &esp;&esp;六七岁的小孩,哪有不想妈的,王宁安见妹妹伤心,连忙转移注意力:“娘没有哥哥会讲故事。”

    &esp;&esp;“!”王洛湘晃着脑袋,“哥哥只会摸鱼,不会讲故事!”

    &esp;&esp;王宁泽咧着嘴,拼命,“摸鱼,摸鱼。”

    &esp;&esp;“哇呀呀,敢小瞧你哥,这是污蔑我的专业平!”

    &esp;&esp;王宁安义愤填膺,找了一块石坐好,把两个小东西放在了对面,让你们看看我会不会讲……

    &esp;&esp;“这个故事啊,是唐朝的时候,说是有一个地的人,他姓黄,得其貌不扬,人家都他叫‘黄蛤蟆’,这个老黄啊,他有一个本事,会算卦,不过也算得不怎么灵……”王宁安慢条斯理地说着,他这段正是单相声大王刘宝瑞说的《黄半仙》,不过是把时间放到了唐朝。

    &esp;&esp;王宁安手舞足蹈,讲起老黄一次次瞎猫碰上了死耗,乐得两个小家伙拍着石大笑。不知不觉间,在河边玩耍的其他孩也凑了过来,仔细听着。讲到了老黄在屋里嘟囔“,我来了,你还活得了吗?”外面的大太监崔英吓得直接跪了,向老黄坦白代,是他偷了皇帝的夜明珠。

    &esp;&esp;熊孩们都把睛瞪得贼亮,他们敢发誓,从来没听过这么有趣的故事,一个个都迷了。王宁安没有注意到,有个小老也凑了过来,摇晃脑,津津有味,不时惊讶的神

    &esp;&esp;当王宁安讲到最后……老黄咬牙跺脚,叫着自己的小名,“黄蛤蟆!你就死在这盒里了!”皇帝一听,“嗯??他又算对了!!!”

    &esp;&esp;顿时引来了哄堂大笑,笑得泪都来了。小老突然凑到了王宁安近前,“小哥,这个段我买了。”

    &esp;&esp;……

    &esp;&esp;一段《黄半仙》不光让熊孩们对王宁安刮目相看,竟然还引了一个小老,这位个,一张大嘴,睛滴溜转,透着明,不像是庄稼汉。

    &esp;&esp;“这位大叔,你要买故事?”

    &esp;&esp;“嗯!”小老嘿嘿一笑,“实不相瞒,我是走街串巷说书的,正好路过,还想说两段混饭吃,没想到小哥年纪不大,竟然如此会讲故事,老汉自愧不如,可不敢在这班门斧了。”

    &esp;&esp;小老讲书多了,说话很文雅,王宁安也十分客气,笑:“多谢夸奖……那个刚刚的段,能卖多少钱?”

    &esp;&esp;“这个……”小老嘿嘿一笑,“小哥,这段可要是你的才行,如果是从别的地方听来的,老汉可不给钱啊!”

    &esp;&esp;王宁安不知,说书的也有江湖规矩,不是听到了一个段,就可以随便用,没有经过人家允许,可以闹到衙门的。要知历朝历代,大宋朝对版权的保护都是首屈一指的,玩笑不得。

    &esp;&esp;“当然是我自己的,不信你问问去,还有谁知?”王宁安把握十足。

    &esp;&esp;小老思量半晌,把手伸到了钱袋里,半天掏了一串钱,正好一贯钱。

    &esp;&esp;“这些怎么样?”

    &esp;&esp;王宁安前一亮,他还以为小老最多拿十个铜意思一,没想到竟然了这么多,他反倒不好意思了。

    &esp;&esp;“大叔贵姓?”

    &esp;&esp;“我姓韩。”小老指了指自己的嘴,笑:“人家给我的绰号也是‘蛤蟆’,和那位黄半仙一样。就在沧州的三江茶馆说书,小哥要是到了沧州,迎去听书。只怕老汉没有小哥说得好,怕不了法。”

    &esp;&esp;王宁安微微蹙着眉,俗话说没钱寸步难行,他除了洗刷冤屈之外,一直琢磨的就是怎么赚钱。

    &esp;&esp;他想过搞发明,皂、香啥的,可问题他是语言的人,行动的矮本不知怎么,而且什么都要本钱,兜比脸都净,有心无力。

    &esp;&esp;韩蛤蟆的话提醒了王宁安,或许卖故事是个不错的来钱路

    &esp;&esp;“韩大叔,我想请教一,话本有没有人收,是多少价钱?”

    &esp;&esp;“不太好说,贵的也有,老汉听说有人话三十贯、五十贯求一个话本。”

    &esp;&esp;见王宁安面带疑问,韩蛤蟆还以为他觉得钱少了,连忙:“小哥,你的故事不错,可是太短了,只能当一个开场的小段,要成本大的故事,才能卖上好价钱。我这么大一把年纪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