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 - 第1174章 平衡的两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esp;&esp;“这汉朝虽然继承了雍的制度,尤其是法律,几乎原模原样地继承。但或许是因为汉的王室低贱,故而很清楚要如何收买百姓之心,虽然律法里也规定有功受赏,有罪受罚,但汉却开放了昭襄王宁愿饿死百姓也不愿意开放的苑林,让农夫开垦土地耕庄稼,为此获得了都城百姓的赞誉,汉王室在民间积累的人心,由此而始。”

    &esp;&esp;“不但如此,汉的第三位君主文王刘恒,还除诽谤,去刑,赏赐老,收恤孤独,减嗜,不受献,不诛亡罪。其有一次,就遇上了复仇案,通过这手段,继续收买人心,以至于短短数十年间,汉室在民间的威望已经牢不可破,哪怕后世孙如何败德,都维系了四百余年,甚至能在被权臣篡夺之后再度兴起,这固然有形势的原因,但也是因为天思汉,不忘其德。”

    &esp;&esp;赵无恤以汉文帝为例,讲述君主如何通过施得,让自己看起来有人味,从而收买人心。

    &esp;&esp;“作为君主,维护律法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能彻底站到法理一,将自己与律法等同,而摒弃了一切人,从而失去了民心。”

    &esp;&esp;秦的亡,一定程度上是历代国君都是死脑,过于注重法,却忘记了必须与法结合的术、势。昭襄王和他的后代们这薄恩寡幸的派,亲手把自己推到了百姓的对立面,到秦始皇时更是登峰造极。随着天一统,促使军功贵族取的渠也没了,纯粹的霸终究无法治久安,这时候不知变更制度,而是变本加厉地严刑峻法,用这态度去追求万世之治,无疑是缘木求鱼。渐渐地,百姓痛恨的不再是一两个地方酷吏,而是这法律本,乃至于成了法律化的皇帝,当“诛暴秦”的号被喊来时,这个政权距离完就不远了。

    &esp;&esp;汉建立之后,改变了秦朝的“纯法”政治,一方面调法在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十分调儒家德观念,力图以“父、夫妇、尊卑”的血缘关系作为皇帝“家天”的现实基础,在平息民间矛盾,维护等级秩序上是十分有用的。

    &esp;&esp;赵恒有些顿悟,问:“父亲的意思是,在律法与舆论有冲突时,应该站在民一边?”

    &esp;&esp;“也不是。”

    &esp;&esp;赵无恤继续说:“虽然比起秦来说,汉的统治算是治久安,但与此同时,官府也受民间复仇的困扰。本来在雍时,推行律法,民间私斗杜绝,但随着雍的灭亡,法纪松弛,复仇之风再度抬。汉建立前的混战时代,有一个叫栾布的北方人为父报仇杀了仇家,竟被当地人视为英雄,推荐其为都尉。”

    &esp;&esp;“汉建立后,以孝治天,面对每年大量发生的私人复仇,一直顺应民,将本该死的复仇者予以宽宥,甚至无罪释放,地方上更是对复仇者加以表彰颂扬。此以往,限制复仇的律法便成了一纸空文,官吏们也渐渐忘了律法的庄严,转而用翻阅古书,靠上面的章节条文来断案,这样倒是顾及民了,但却让国法败坏,纲纪松弛,民间任侠横行,豪并生,甚至开始与官府对抗,王朝的指令,渐渐难以达郡县了……”

    &esp;&esp;与秦相反,武帝以后,尤其是东汉时期,这儒家独大后凌驾于国法之上的“秋决狱”,给汉法造成了大的破坏,对地方豪势力的崛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esp;&esp;赵恒已经不自通了,说:“看来,这又是重礼忘法走到极端的弊病。”

    &esp;&esp;“然。”

    &esp;&esp;在变相地讲述完秦、汉两代对待法理人的教训后,赵无恤走到那翘板前,踩着间的平衡,对赵恒说:“是故若想要治久安,且不会丧失央的权威,君主的位置,永远应该在这里。法理与民的两端,为君者不能公然站在任何一,而是应该法理和民的仲裁者,保持平衡!”

    &esp;&esp;“一方面要决地维护律法,人与人之间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重视私利,此外就是自己的亲人,关系的亲疏和对私利的争夺必定让人产生矛盾,由此就有了了争斗和混。当今的赵国,人众多,仅靠古时的礼乐、德无法维系稳固,为此需要通过制定法令确定财、土地的归属,这就是定分;此外,民众为了争夺利益而邪仇杀,也需要律法对其加以惩戒,这就是立禁。定分立禁,方能使整个国,数十个民俗风不同的郡捆绑到一起,凡事皆有准则,利一孔,随着国君的意志而行动,如此方能国富,兼并天。”

    &esp;&esp;“另一方面,虽说律法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但君主大可不必亲自去实行。严肃律法,在百姓面前扮演不近人的角,是理官士师们的事,为君者应当把自己离,支持律法,看上去又于律法。让百姓觉得,就算法是恶法,吏是酷吏,但他们却能相信,国君是重人的,会为他们主持公,这就是老所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esp;&esp;赵恒有些恍然大悟了,父亲今日所说的,已经不仅仅是这个案应该如何判决,对于国君而言,一件案件的判决公正与否,几个人的生死存亡,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对类似事件的理上,维护秩序,同时收买人心,让赵氏的威望,一堆叠起来,最后变成万丈楼。

    &esp;&esp;“以法为骨,以礼为,再加上一家老的君王南面之术和形而上学的莫测,就是一个合格的赵国君主……”

    &esp;&esp;在教完儿治国平衡之后,赵无恤也终于说了对此案的看法:

    &esp;&esp;“后日,在大理寺召开对伍封复仇案的公审,届时邺城各界皆可席参观,让人去告诉邓析,寡人支持他,照律法规定的条文维持原判,程序越公正越好,判得越重越好!”

    &esp;&esp;他了一丝无奈的笑:“在赵国,必须明确这样一件事,国君是没有错的,国法也不会错,就算有错,只会是‘酷吏’的错!百姓里的恶人,让‘酷吏’来当,百姓里的圣明君主,由寡人来!”

    &esp;&esp;ps:晚上还有一章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