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 第1539章 老夫从未离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过富相。”

    苏轼行礼,对于富弼这位新晋的参知政事,他抱着一些敬意。这些敬意来自于当年富弼的铮铮铁骨。

    但现在是上衙时间,他偷偷溜来……好像不大妥当吧?

    苏轼很坦然的准备迎接呵斥。

    富弼微笑:“是瞻啊!最近你写的那篇文章老夫看了,果然是字字珠玑,老夫就着你的文章喝得大醉,酣畅淋漓啊!好生。”

    “是!”

    富弼这是喝多了?

    苏轼笑着,沈安笑:“富相赶回去吧,若是被人弹劾可就不好了。”

    富弼也算是脱岗,还是刚接任参知政事的关,所以他闻言就笑:“是了,老夫却是得意了些。”

    这个谦虚的富弼让苏轼很不适应,等他走后就问:“看他的模样,莫不是你帮了他?”

    “顺推舟罢了。”

    沈安的目标是文彦博,搂草打兔,顺手让富弼占了便宜,于是这份人就扎扎实实的属于沈家了。

    富弼的人可不小,相当于沈安的背后多了一块钢板,作用很大。

    “外间有人说你和文彦博相互勾结,某还和他们辩驳了一番,等文彦博了枢密院之后,所有人都说你是大公无私。”

    苏轼眉飞舞的:“当时有人正在和某辩驳,说什么文彦博为你说话,可见你们之间有勾结,不信就等着看文彦博政事堂,可随即文彦博担任枢密使的消息传来,安北,你见到那人的脸,一会儿青,一会儿紫的,还笑说你大公无私,可为楷模,笑死某了。”

    “某只是秉承初心罢了。”沈安的反手一掌不但把文彦博的够呛,而且还洗清了自己和他勾结的嫌疑,就相当于前期亏本,后期连本带利都赚了回来。

    “瞻来此何事?”苏轼可是御史,御史脱岗就属于知法犯法。

    “某想去看看欧公,安北,一起去吧。”苏轼这人重义,老欧当年夸赞他,说要为他让路,算是留了恩泽。

    沈安捂额:“某本想去看望欧公,可这段时日却一直在疼文彦博此事,果然是利熏心了。”

    他觉着自己已经沉浸在官场的这摊浑里不能自,于是发作,就带了不少礼去看望欧修。

    欧修看着依旧如故,见他们来了之后,就笑:“老夫只是受寒了,无碍无碍,正好歇息些时日。”

    “欧公可是受寒?”最近的天气不错啊!只是早晚有些冷罢了。

    欧修岔开了这个话题,“富弼接替老夫了政事堂,算是不错。文宽夫了枢密院也还行,只是他才去,就会发现武人已经了枢密院,安北,你这一家伙又坑了他一次。文宽夫就算是再不满意也只能忍了,否则宰辅们会集收拾他。”

    呵呵!

    “这只是巧合。”本来该富弼承受的后果,如今换成了文彦博,沈安觉得文彦博有很大的几率想死自己。

    不过他打不过我吧。

    沈安对此很有信心。

    欧修看来问题不大,可为何被换掉?

    沈安觉得是因为赵曙的急不可耐。

    去的时候,两人跟着家的后面,欣赏着欧家的秋景。

    “……阿郎大晚上和那人在外面,了满汗,被秋风一就受凉了。”

    家满面通红的喊:“谁在胡言语?”

    声音消失了,可苏轼和沈安却一脸懵

    老欧竟然还有这等在外面那个啥的兴趣?

    秋风助兴,人如玉,那个啥……气势如虹。

    “某有了。”

    苏轼是个痴人,一旦觉着自己有了好诗词,定然要来才行,否则就像是想呕吐时被憋了回去般的难受。

    家回,一脸的期盼。

    苏轼的诗词纵横京城,堪称是无敌手。当初有人说了几个不错的词人来和苏轼相比,可那些人动辄就是婉约,柔意,郎妾意。或是动辄愁寸断,拍遍栏杆,在苏轼那豪迈大气的诗词面前,就和一个女无异。

    时至今日,依旧有人在说苏轼的诗词不够致,但在沈安的只是笑谈罢了。

    苏轼抚须,只是略一思忖就:“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压海棠。”

    苏轼诵完毕,得意的看着沈安。

    哥这首词如何?

    沈安一把拽住他,对家说:“瞻先前在沈家喝多了,对,喝多了。”

    “某没喝酒!”

    “喝了!”沈安瞪了他一,拽着他就走。

    等了欧家之后,沈安没好气的:“你这首诗想讽刺谁呢?什么十八新娘八十郎,你也不怕欧公听到了被气死?”

    欧修很快就得知了这首诗,他听了之后不禁大笑:“写得好!痛快!”

    他一兴奋,这病竟然就好了,随即在家里开了趴来庆贺。

    等一群人喝的嘴歪斜的时候,欧修大声了苏轼的这首诗,然后怪笑声轰然而起,有人拍着案几叫好,有人四寻摸女,说是要压一压海棠。

    沈安自然不知这个,第二天是富弼第一次参加小朝会,他也得去捧个场。

    小朝会上,讨论政事很顺利。

    对于政事堂和小朝会富弼不是新手,他是二,所以很是自然。

    赵曙在最后抛了一个议题,“有人言,说是洛的免役钱死了富,可见是害民之法,诸卿以为如何?”

    韩琦和曾公亮沉默,包拯也是如此。

    这个话题在最后被抛来,不是因为艰难,而是要让富弼表态。

    富弼,你站哪一边?

    这是来自于帝王的灵魂拷问。

    富弼班,从容的:“陛,免役法的利弊早有定论,乃是劫富济贫之法。天有钱人何其多,往日此辈谈阔论,总是说要与国同休戚,如今这便是了。至于死富,臣以为不可大张旗鼓,就当是寻常案置。

    当地驻有御史,上责令御史严查,可还得提防当地御史被收买,可令临近府州的御史赶往洛,在一旁监督,如此可保公正严明。若是查确有其事,该怎么置就怎么置。若是并无此事,也无需大声叫喊,依旧照常置就是了,如此几次三番,那些人自然无趣,免役法方可顺利施行。”

    “诸卿以为如何?”赵曙看着宰辅们,可角却能看到笑意。

    韩琦:“此言大善。”

    曾公亮附议,包拯说:“不偏不倚即可,不叫不喊,律办事,如此谁若是上蹿,就会沦为丑类,富相见。”

    这等事儿在历史上被反对派利用的最多,各攻击。当然,有的是确有其事,有的是借机闹事。而各消息反馈上来后,改革的决心就不断在动摇。

    富弼的话提供了一解决方案。

    咱们不啰嗦,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