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左手侧打着伞,右手牵着林婵的左手,提醒她:“有台阶。”
又忽然想起之前的雨夜,:“我记得从繁州来锦县的时候,那天晚上好大的雨,你打着伞来山上接我。”
那时候,林婵蒙着,打着伞,在暴雨倾盆的山间朝她走来。
“天那么黑,你都看不见,还能自己上山……是怎么到的?”
江秋洵说她“看不见还自己上山”,手上却没松,仍是牵着她走。
林婵:“我能听见雨
打在叶片和地面的声音。于我而言,白天还是夜晚,反而并不重要。”
江秋洵满崇拜地看着她,
:“阿婵,你真是好厉害。”
林婵谦虚:“只是习惯了。”
江秋洵若是普通人或许就被她糊过去了。但她
为宗师级
手,自认听力超
常人,也曾为了抵御刺杀专门练习过听声辨位,武林能
其右者凤
麟角,可就算是她,也
不到林婵的地步。
所以,江秋洵说她“好厉害”,不是作为伴侣的捧,而是发自
心地钦佩。
不过林婵向来谦逊,她便也不戳破,只是暗暗自豪喜。
林婵忽然:“我闻到了竹叶的香气。”
江秋洵:“是。我听说竹叶泡茶,有着竹叶的清香。这雨
落在竹林
,整片林
都是竹叶茶,可不得香吗?”
林婵:“听你这么说,我想尝尝竹叶茶了。”
江秋洵:“没问题,等我研究一
怎么炮制,
好了给你尝。”
林婵:“前些年,我得了一词,正应今日之景。那首词我很是喜
。”
江秋洵隐约有预,是自己送她的词。
她:“是什么词呢?”
林婵轻声把《定风波》这首词缓缓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啸且徐行……”
江秋洵听着她念词,只觉得耳边有天籁缭绕。
此刻,天地间被细雨笼罩,就像是给她们与外界之间隔上了一层雾
的结界。
江秋洵的世界只剩了林婵,以及她念诗词的声音。
每一个字的音调都那么好听。
字与字之间的停顿间,尽显诗词的洒脱豁达;
句与句之间的承转,不减词韧之意。
江秋洵听得都痴了。
她望着林婵。
在这空寂清幽的山岭……
在这蜿蜒曲折的山上……
在这翠绿滴的青竹林里……
在这穿林打叶的夏雨……
承载着苏先生千年前的风骨,也回着林婵清雅宁静的音
。
等到林婵念完了词,江秋洵才恍然。时间好像过了很久很久,久到前生今世那么遥远。可其实很短,短到念过几句词的片刻。
“说起这首词。”林婵再一次开,把江秋洵从幽远的意境之
拉回来,“我一日欣赏画卷,忽有明悟,断了锐意
取之心,决心南
隐居。没想到竟
差
错与你重逢。可见是这首词予我好运。”
江秋洵笑:“这应算作是我的好运啦。”
林婵:“这首词源于一位隐名雅士所赠之字画。我在枣城时,曾收到这位雅士赠送的许多书画。可惜不知这位雅士的
份,以至我无法酬谢。”
江秋洵:“那就说明她不想要酬谢,阿婵不必纠结。”
——她就知阿婵会喜
!
林婵:“还好我有一友人,在画之一
小有名气,见了我手上的画作,说是
熟,有机会帮我打听打听。”
江秋洵差平地摔跤,心
加快,好歹没忘了自己能以
力压制气血,掩饰了惊慌,
:“阿婵还有厉害的画师朋友?”
林婵:“我常去京城,京师藏龙卧虎,能人辈
,不但画师技艺
超,书法
绝者亦数不胜数。”
江秋洵:“……”总觉得心慌怎么回事?难她猜到是自己送的书画了?可是不应该啊,她的字林婵见过,狗爬似的,天差地远啊。
只听林婵又:“我刚拿到书画的时候,还以为是阿洵寄回来的礼
呢。可惜字迹不同……阿洵以为呢?”
江秋洵能怎么以为?她冷汗都来了。
林婵是不是有读心术?
夭寿了!总觉得是在暗示什么!
她要不要坦白?
要不她还是承认这就是她送的?
可是她要怎么解释每年都送礼,却连署名都不留?
当年那般亲近,一朝分别,却多年来一封信都不留,一次面也不,渣得如此清新脱俗,她该怎么解释?
或者再一步,承认自己就是慕挽月?
可是她这些年的名声……
江秋洵心思纠结犹豫,想着要不要袒心声。
就在她为难的这一会儿,林婵又问她:“阿洵喜这首词的意境吗?”
此话一次,江秋洵便知,她已错过了坦白的时机,她的勇气已崩散了。
江秋洵心里松了一气,却又同时升起遗憾。心
千回百转,
只一句
:“自然喜
。”
她对诗词歌赋等古文学不怎么了解,但毕竟被折磨多年,许多经典倒背如,好坏还是能读懂的。这时代没有前世丰富的娱乐活动,歌舞都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她混迹勾栏瓦舍,听多了寻常的唱词,再对比自己前世知
的经典之作,才愈发明白沉淀千年
传
来的
华有多难得。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