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养夫郎 - 第10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许多地方寿木一年贵过一年,若能将此的寿木倒卖去,定能得利不少。

    明达听罢,满是意外之

    不过却未曾有惊喜,他:“祁郎君说得可是西边的凌岭?商队此行便要前去此地。”

    祁北南心微凝,暗想明家在木材这块儿上的消息当真是灵通得很。

    菱岭是个边陲小地,知晓的人尚且少,里的寿木生意也才起不久,竟不想已然明达便得了消息。

    “竟是我卖了。”

    祁北南笑:“明员外消息了得。”

    明达摆手:“郎君此言差矣,我也是才得到消息不久。祖辈上钻营这项生意多年,积攒了不少人脉,我这消息姑且灵通一二。”

    “倒是你的消息灵通难得,竟能得到这般木材上的生意。”

    他说的是实诚话,对祁北南不免又刮目相看了几分。

    “虽此桩生意不成,但今年商队不全然只木材上的生意,也些茶和绸缎瓷上的生意。不怕郎君晓得,这些年家里木材外的生意一直盘不起来,我亦是忧愁。”

    “郎君消息了得,若是有这些门路,亦可成生意。”

    祁北南拱手:“若得门路,我定与员外生意一场。”

    在明家吃了一盏茶,祁北南也没久留,这回方才家了去。

    不想最容易成生意的一竟是未成,倒是教他有些意外,不过也算是得了条后路。

    要是另两支商队谈不成,便将他心晓得的绸缎生意转与明家便是。

    那百事通倒是动作快,翌日一早就前来回了话。

    穆家态度倨傲, 拒了合作的请求。

    “穆家说若诚心想生意,便请郎君亲自去谈,故玄虚差人跑, 他们穆家历来不与如此之人合作。”

    “这穆家态度实在是臭了些, 我照郎君待的言,有一地新成绸纱,月能泛起粼粼之光,十分丽, 不曾大肆问世,价格贱。穆家言他们丝绸生意多年,有的是人脉, 如何未曾听说有这般好纱。”

    又还嫌这要求过, 借商队的人力前去买此番纱带回, 还要用商队谈好的价, 其间一分辛劳钱不给, 天底如何有这般好的买卖。

    祁北南笑着摇了摇

    商队不愿与他合作, 也是理之, 不过他却并不觉得自己提的要求

    这样一条消息, 自己与了他们,商队可与卖纱人建人脉关系不说, 带回纱来还能大赚一笔。

    若自己既要与商队来回的路费,采买的幸苦费, 他又还能谋上甚么利。

    穆家不信他的消息便罢了,并不伤和气, 但还嫌他占了便宜, 此番商,已不足合作来往了。

    “郎君可愿意自行跑一趟?”

    祁北南说了作罢。

    “杜家很好说话, 又礼求门路,倒是愿意与郎君合作,只可惜他们不丝绸生意。”

    百事通:“毕竟绸缎寻常的小商队承担不起,一匹便是数贯钱,拿不得几匹,又怕在路上不顺。”

    祁北南了然:“他们既愿意合作,也好说。”

    不过就是要些成本低廉的生意而已,除却布匹绸缎,还有香粉胭脂、蜡烛澡豆……这些日用价低又好的,他也不是不知。

    于是祁北南把绸缎生意转去了明家,与杜家的了合作。

    但杜家合作方式与绸缎不同,那些成本价低的用,他并非专门这些生意的,囤买回来再售去,没有门路,利薄又麻烦。

    为此他教百事通带话。

    这些银钱放去,到时候这批货营分成。

    那很快回了话,答应此番提议。

    毕竟这,商队那也能多些保障,于是谈了合适的分成后,拟了契。

    祁北南往明家支了一百贯钱囤买纱缎,又与了八十贯钱于杜家,放这回生意上。

    家里账上只能支一百贯来,多的八十贯还是将库房收的重礼拿去换的。

    一夕可谓是又掏空了家底,只余了三十贯钱作为周转日常开支。

    不过倒也不愁,秋收把粮家禽一卖,就能有一笔大的账,不至填补不上。

    再者商队年前便会返还,他们还要将外乡的运回,趁着年关闹,老百姓舍得用钱之际把货卖去。

    待着他忙完生意的事,休沐的假期已罢,整好又回县学读书去。

    萧元宝自打听了祁北南想在州府上买铺的事,又见他新投了生意。

    估摸是为着铺而攒钱。

    他便也有些蠢蠢动。

    前两日老师来城里采买,他近日已然接了三家席面儿要办,忙得很。

    今年是丰年,办事的人家多,村上的灶人都有些跑不开了。

    即便如此,萧元宝却都不曾受到一请。

    他知来了城里,村上攒的人脉算是没用了,大家要置席面儿哪里会费事的来城里请他。

    萧元宝便想着在城里接些置席的活儿坐。

    可他才来城里不久,此前在这都不曾有人脉,且没有师傅带着,如何能教那些要置席的人家请。

    他便去请了在他们家买菜的事妈妈吃酒,询问门

    事妈妈言,城里有一灶人堂,是城几位德望重,很有名气的老灶人办的。

    他们接各式各样的大小席面儿,手底有二三十个灶人。

    “恁多!”

    妈妈嗐了一声:“并非全然是堂里养的灶人。有许多是缴纳了堂费,挂靠在灶人堂的厨。”

    “堂上接的活儿多,自己的人周转不过来,便会分给这些挂靠在堂上的灶人。”

    萧元宝得了门,便去了一趟灶人堂。

    里接待的人倒客气,他询问了一番堂的堂费是如何算的。

    人堂即缴纳两贯钱,素日里也无需前来卯报,有活儿自会通知到人。

    堂上不保证每月都能分到活儿,但隔月便会有堂上的老师傅教一回菜。

    若是想在三个月保证分到活儿,需得缴纳五贯钱。

    若缴纳十贯钱,那每个月不计席面儿大小,都能保证分到一次活儿。

    萧元宝听得咂

    挂靠在堂上的灶人,其实就是为着能分到活儿。

    但这分活儿不单单是为了去挣这一回活儿那掌勺钱,而是借着掌勺的机会结实人脉。

    一旦是人脉打开,自就能接活儿了。

    也便不必苦哈哈的一直依仗着堂上分活儿。

    说白了就是拿堂板,专为没有门路的灶人开门路的。

    灶人堂哪里会不晓得这些理,挣的不是堂钱,而是人脉钱,自然吊了卖。

    萧元宝算了算,他在村去掌勺一回姑且挣上六十个铜儿。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