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想起这徒孙评文坛前辈,是何等疏阔洒脱,可后来呢?家国不幸,竟累她至此!再看那
镜上的词,苏轼已经有些不忍卒读了。
大周。
上官婉儿悄悄抹了抹泪:“昔时繁华,今日萧索;惜时游乐,今日闷坐。今夕对照,愁绝惨绝。这最末一首《永遇乐》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读之真令人潸然泪
。”
上官婉儿之前还为那句“千古第一才女”而不平,此时却当真觉得,宁愿不要这第一的虚名,来换一生平安喜乐才好。
【带着这样的慨叹,我们再回到原词。乍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
还寒、翻覆无常的何尝不是世事,是国运?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雁是当年传书雁,亦是从北方故国而来的南飞之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滴滴。又何尝不是白居易《
恨歌》里“秋雨梧桐叶落时”的悲怅呢?唐明皇思念杨贵妃而不得,望雨打梧桐而伤心不已,而这样一场来自安史之
的分别,多么像她与丈夫因家国动
天人永隔?
亡国之恨、丧夫之痛、世之苦,一层一层压在她的心
,这次第,又岂是仅仅一个“愁”字能承载得了的?!】
一句反问敲在众人的心,皇
里,赵匡胤无言地盖住
,掩住虎目
的
泪。可笑他先前还觉得这首词尽是儿女
,轻视怠慢,满心只想着大宋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落得仓皇南渡,却不知答案就藏在这首“儿女
”小词里!
他抚膺叹:“朕恨极,痛极啊!”
恨辛辛苦苦打的江山被不肖
孙那样糟蹋,痛大宋百姓
离遭难,空有
国之志却只能跟着无能的朝廷沦亡!
唐朝。
李世民早已了解了李隆基的荒唐事,蓦然听到镜提起,竟愈发
同
受起来。他
窝本就浅,此时
眶竟也泛起红来,叹息
:
“朕还想着这首词与辛词编在一起有不匹之嫌,岂知此二人一北一南,直将两代荒唐事说尽。大唐有一个杜甫便让朕痛惜不已,那宋朝,两代之间,岂止一个杜甫?”
岂止一个罹忧的文人?!
唐。
白居易语气涩然地对元稹说:“开始听楚姑娘言说,我们还曾猜测这词是否是闺怨之语,如今,我倒宁愿这只是一首闺怨词了。”
“是啊……”元稹亦是悲慨不已:“国破、家亡、夫死、形单。桩桩苦楚,她竟占了个全!漫漫余生,何其难捱啊!”
白居易摇摇,抬
望向沉沉天幕,语气低沉而又哀伤:“家国动
压在
,受苦的,又岂止一个李清照?”
兵燹连天,生民涂炭,国之不国,百姓多苦矣!
北宋。
【网上常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的上便是一座山。李清照的经历不过是时代的一个缩影,她的幸运在于尚有词笔可以写
时代的血泪,但更多如她一样的女
,更多的百姓,却连一声呼痛的机会都没有,只成为史书上冰冷的文字。
荒唐的是,这样的苦难明明可以避免。
金兵两路南,忠臣良将拼死抵抗,百姓个个同仇,宋徽宗却直接被吓破了胆,将皇位扔给儿
,远遁江南避祸。
宋钦宗不思死守汴京,一心求和,两敌营苟且议和,搜刮王公贵族、州府百姓的财务赔款还不够,甚至卖女
抵债。
“帝姬、王妃每人一千锭金,宗姬一人五百锭金,族姬一人二百锭金,宗妇一人五百锭银,族妇一人二百锭银,贵戚女一人一百锭银。”
王朝尊严,然无存。
可宋朝真的到了灭亡的这一步吗?他们明明有李纲、师
、宗泽这样的大将,
原之地民心未失,汴京城的百姓甚至自发
来抵抗,各州府遍地是抗金的烽火。
他们明明有一战之力,却凭实力折腾一个“靖康耻”,什么叫耻?是宋朝明明不到亡国的时候非把自己给玩完了!】
“简直荒唐!”
太极里,李世民一拍桌案,简直难以置信:“百姓没降,将军没降,皇帝先降了?!这哪里是大宋,分明是大送,把大好河山全
送给异族!”
一旁的孙皇后同样觉得一言难尽:“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拿王姬宗妇抵债,这宋朝的皇帝,不是把皇室的面
放在地上踩吗?”
“哪里有什么面?”李世民没好气
,“那什么徽钦二帝,
脆连脸都不要了!”
他当真是恨得牙,想那宋朝从大唐手
夺得天
,可在这对外一事上竟还不如大唐!李世民有一
自己的孩
被糟蹋了的
觉。
汉朝。
刘彻气得脑直嗡嗡:“牵羊礼、赔钱财、卖宗妇,这是有脑
的人
来的事?!”
更何况镜说宋朝这时并不是像秦末那样的
世!
卫青也气得不会说话了:“君有所为,有所不为,楚姑娘说的桩桩件件,便是称奇耻大辱也不为过,他们……他们怎么咽得
这
气的?!”
卫青代一
,只觉自己怕不是要拼着抗旨的罪也要冲
城去,堂堂正正的死了也好过
睁睁看着国家遭耻。
“哼,怕是他们的皇帝不仅咽得,还心安理得得很!”刘彻冷笑
,这觉自己仿佛看了一场荒唐的闹剧。
各个时空都被前这一
炸得瞠目结
,万万没想到北宋竟是这样亡的,自家皇帝上赶着送人
!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