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100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题外话不会……不会破坏词的意境吗?!

    其他听到的人也是一愣,还是这般豪的女?看不来啊!杜甫忍不住向李白打趣:“太白兄怕是要被比过去了?”

    李白笑:“我生平未见如此好酒之女,也未见有此文采之女,诗酒风在一,这个酒量,我倒是很想赛上一赛啊!”

    说罢,他端起酒杯满饮一,因凄凉词句而带来的萧瑟气氛似乎被冲淡了几分。

    【忧愁苦闷,往往诉诸于酒,那么,为什么这里是“淡酒”呢?怎么理解这个淡酒?】

    “她喝的酒不好吧?我听人说劣酒味就淡。”有人猜测

    “去,自家酿的酒着呢!”他旁边的人翻了个白,“再说,能写诗的肯定是官家小,喝什么劣酒。”

    宋初,汴梁。

    李煜低声,似是自言自语:“非是酒淡,只在……”

    【之前说过,一切景语皆语,非关酒之淡,而是作者沉浸在自己重的愁绪之。她曾经说,“昨夜雨疏风骤,睡不消残酒。”这里却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贯穿了词人一生的悲喜,她想要喝酒排遣忧愁、抵御寒冷,可酒压不住愁,也抵不住晚来的寒风。

    “风”也是词的一个意象,“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萧瑟的秋风渲染了愁

    风是“急风”,酒却是“淡酒”,“淡”“急”之间,愈发加重了词人心的清冷哀愁。】

    清朝。

    词人张惠言近些日来正在编写《词选》,书恰好也选到了这首《声声慢》,当就有些皱眉:“分明是‘晓来风急’更有神韵,后世怎么不依我的选本。”

    另一边,浙派词人朱彝尊也与张惠言站到同一战线:“吾人常用淡酒指称早酒,所谓扶酒是也,‘晚来风急’句,意蕴不及。”

    【关于这个“晚来风急”,有古人选本作“晓来风急”,其实这样也可以理解,因为文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句明是时间的逝,古人又有早上喝酒的习惯,那我们可以解释为,词人一夜辗转反侧,早上起来借酒消愁,而词写的就是词人一天从早到晚的心绪,竟日生愁。】

    清朝。

    朱彝尊和张惠言沉默:懂了,他们是不现名字的“古人”。

    北宋。

    秦观敲着桌几句,他本是一等一的婉约词家,见得这样的词作自然欣喜,也乐于参与这样的讨论:

    “依我之见,还是‘晚来风急’更好,将时间集在黄昏向晚这一段,总写此段心绪,可见时光逝之缓,而唯有愁闷无聊之人,才更觉时间之难捱。”

    “是啊,”他的妻徐文幽幽地开,“夫君也知晓愁闷煎人、时序难熬,怎么不会想到你每次离家之时,我独自一人是如何难熬。”

    “咳……”秦观尴尬地摸了摸鼻,赔笑:“娘勿恼,两若是久常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呢?”

    徐文呵呵一笑:你最好是这样想的。

    李府。

    李格非和王夫人哪有心思斟酌什么“晓来风急”“晚来风急”,光顾着心疼女儿去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家还在哪些诗词见过“大雁”这个意象?】

    王湾推自己:“乡书何达,归雁洛边。”

    元白为李杜站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多。”

    黄想起远方的好友黄几复,畅:“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元好问忆及自己见到的那只殉的大雁,不无慨:“问世间为何,直教生死相许。雁是忠贞之鸟啊!”

    【不错,雁在古诗词十分常见,李清照自己也多次写到,比如她的《一剪梅》。】

    楚棠放原文,清丽婉约的词句引得众人又是一阵赞叹。

    【云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往往和青鸟一样扮演着信使的角,所谓“鸿雁在云鱼在,惆怅此难寄。”

    李清照期盼大雁带回锦书,这时候的她新婚不久,丈夫离家远游,写这些诗句是为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

    赵府。

    赵明诚心又惊喜又酸涩,李娘后来竟如此思念他,他们的夫妻分必然不薄,可是自己远游又让她思念至此,新婚燕尔,该是多么难捱?

    李府。

    李清照心有那么别扭,她还是个未嫁的闺秀,就这样看着自己以后的闺词被拿到大广众之宣读,怪……尴尬的。她同时又有些疑惑,这词写得这样意绵绵,自己当真是喜上那个赵明诚了吗,他果真就是自己的那个良人?

    李格非和王夫人对视一,轻哼一声。

    呵呵,赵明诚是吧,新婚燕尔离家远游,害清照独守空闺愁绪难解,老夫记住你了。

    【不过那时的她到底收到了锦书,就在月满西楼的时候,相思之苦终得人。但在这里,她看到上经过的大雁,觉得仿佛就是旧时给自己传信的那只,可这次再没有锦书传来,词人心愁苦可知。】

    “不是,那个赵什么还是个负心汉?”本来还在嗑cp的人当场炸了。

    “哼,这样的才女还会被抛弃,真是瞎了!”另一个人义愤填膺。

    李府。

    李格非咬牙,好啊!竟是个薄幸负心郎。

    赵府。

    跟在赵明诚边的小厮隐晦地打量了自家公,目光带了谴责:公竟是这样的人!

    赵明诚:……

    累了,毁灭吧”

    永遇乐、声声慢8

    【满地黄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古人常常以喻女,憔悴损,憔悴的是黄,也是女的容颜。大家学过李清照的《醉》,莫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瘦。】

    北宋。

    苏轼将这几句词反复品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李清照此句直承江淹《别赋》而来,写得纤细巧,颇有象,实在是好词。”

    苏辙难得打趣:“确是好词,怪能评判兄。”

    原来是自抱荆山之玉。

    苏轼也不恼,笑眯眯:“一妇人而见识若此,词坛有此女,倒也增不少。”

    引那里的“三瘦”只是让人初窥其妙,如今越看多李清照的词,才越知她为何会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另一边。

    秦观也为这句神来之笔赞叹不已:“我亦曾写过‘天还知,和天也瘦’之句,本颇有自得之意,如今看来,确实不及此词。人比黄瘦,暗承前句之‘消魂’,此句妙,当全在‘莫不消魂’矣。”

    【这也是她和丈夫分别,她思念夫婿,饱受相思之苦的词人只觉自己比还瘦。可那时的黄尚有人顾惜,如今却是憔悴损,又有谁会摘取呵护?她从黄看到了自己的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