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80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夫三人对视一,匆匆便离开了雅间,反正房开了窗一样可以看到镜。

    【顺便补充一,悼亡这个题材古人写了很多,从《诗经》起就有了,后面写得比较好的有潘岳和元稹,潘岳虽然望尘而拜令君不耻,但得好看,对妻也比较,悼亡诗写得真切人。】

    正在悲伤的潘岳:……望尘而拜这事能不能不提了?

    当事人现在就是很后悔。

    另一边,元好问一边提笔一边不无讽刺地:“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另一个悼亡诗写得好的是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他的《离思》,传度很广——曾经沧海难为,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丛懒回顾,半缘修半缘君。

    既然见过世间至大至之景,别的就都看不上了。仓促地从走过却毫无留恋,一般是因为修之人应该清心寡,一半却是因为,自你去世后,世间任何好景我都无心观赏。】

    唐朝。

    白居易安地拍了拍好友的肩膀:“沧海、巫山,一者取自孟,一者袭自宋玉《唐》,最后结于一‘半缘君’,微之你亦是至之人。”

    元稹默然神伤:“诗再至,娘也回不来了。”

    他觉得这诗果真是自己写的,若韦氏去了,这世间又有什么可看的?

    洛

    元稹的妻韦丛以帕拭泪,她也通晓文墨,虽知晓自己命数不永,但观这首诗重、缠绵动人,相公果真是极了她!韦丛心又喜又酸,余生漫漫,自己不在,相公拿什么去捱?

    【元稹这首诗写得很的,觉有那么如玉的意思,不过妻去世没多久,他好像就续娶了。续娶这事倒也不算什么错,离谱的是被营销号传得满天飞的绯闻,再加上《莺莺传》里呈现来的陈旧思想与现代观念不合。

    讲个笑话,大三去实习,老师问元稹是什么人,底学生不假思索地答:渣男!就……虽然大分看的是洗脑包,但真的很好笑,元稹,好好一个人,“渣”得人尽皆知,好惨一男的。】

    “噗嗤——”

    刘彻没忍住笑声:“这元稹,在后世名的嘛。”

    众人捂脸:陛,您看闹的心思不要太明显。

    洛

    刚刚还在为丈夫担忧的韦丛一瞬间沉默来,理解是一回事,心里有些不郁又是一回事。唉……她叹了一气,决定从今天起,好好调养。相公的诗写得好的,次别写了。

    京城。

    元稹气得涨红了脸:“污蔑!这是污蔑!我何时和别人传什么……绯闻了!”

    虽然有些词语不甚理解,但结合句段,连蒙带猜也能读个大概,元稹咬牙:“知是捕风追影的事还在镜上说,治学要严谨,严谨懂不懂!”

    元稹很不,上面怎么说的,是后世那些学同声说他是……所谓的渣男,他元微之在读书人的心里就是这么个形象吗?!而且,自己刚表白完,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三国。

    刘备默默顺了一气:总算不止是他一个人被嘴渣男了。

    元朝。

    杂剧大家王实甫念念有词:“‘惩尤’,‘善补过’怎么是好?依我看,分明是要让那普天的都成了眷属才对。”

    他一收折扇,心的故事已然成型。

    明朝。

    冯梦龙饶有兴趣:“绯闻,莫不是那些艳传闻?”

    他掰着手指算:莺莺、薛涛……突然又有了几分灵呢!

    【有一说一,元稹应该是这些年被迫害得比较狠的一批古人之一了,实际上他还是蛮好的,品行端方心怀百姓,仕途多难不改其志,和白居易也是神仙友谊,大家不要被带偏了。】

    唐。

    元稹松了气,幸好,他的名声保住了。他拧着眉,还是有郁闷:“后世是怎么回事,迫害古人,是指这些谣言,洗脑包?”

    白居易看够了好友的笑话,终于正经起来:“想来是把捕风捉影的小说家言宣扬去了,累了微之一世清名。”

    元稹无奈,什么玩意儿,他要留书自证!

    【虽然潘岳、元稹他们都写得很好,但注意,这些都是诗,苏轼则是第一个将悼亡这一题材引的人,苏轼对词境的开拓真是全方位的。

    自他以后,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用词来倾诉悲,贺铸有“梧桐半死清霜后,白鸳鸯失伴飞”;纳兰德有“一片伤心画不成”;哪怕是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伟人,也有悼念亡妻的《蝶恋》。】

    镜上依次现了楚棠提到的诗句,众人一一看过,最后将目光集向那阕《蝶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太极

    李世民轻呼一气:“这竟然也是那个人的词。”

    他们所见那人的词,有“指江山”的意气,有“敢教日月换新天”壮魄,有“换了人间”的振奋。不曾想,那样一支健笔,竟也有浸上柔血泪之时。

    终南山。

    读罢诗词的李白敛了神,郑重地斟了一杯酒向夜空举起:“吴刚是否捧酒不曾知晓,白先遥敬一杯。”

    唐。

    元稹也顾不得为自己在后世的形象而伤心了,前这首悼亡词,悲痛,非哀绝不能,读之不免让人跟着伤心落泪。

    北宋。

    苏轼暂时搁笔:“这词写得不寻常。”

    “兄?”苏辙看向他。

    “杨、柳之魂直上云霄,竟得仙人捧酒相待,气魄毕竟不凡。月嫦娥亦为之舒展广袖,他的骄杨,是忠魂。”

    苏轼望着镜里的词,那女,想必是像前面所说的,为革命牺牲了吧!人间伏虎,便是妖氛已除,写这首词,一为寄托哀思,一,也是告亡灵。

    【回到课文。周瑜的满婚姻让苏轼回想起自己的伤怀,可两人的对照不止于此。三十几岁的周瑜雄姿英发,可四十多岁的苏轼呢,却是“早生华发”,这里的“华”其实就是“”,他已经生白发了,在外貌上又被秒了一波。

    同时,周瑜官居要职,是故主孙策钦命的安重臣,还打了赤之战这样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可以说是年纪轻轻功成名就。

    但苏轼这时其实是被贬的,贬在黄州团练副使,就有像民间自卫队副队,几乎没有什么实权。从人生际遇来看,他也不如周瑜。】

    客栈里,苏轼一阵苦笑,虽然早已知晓自己是被贬到黄州,但真正知晓官职之时,他却没有办法不失望。他学通经史,甫一京便与弟弟以西晋名士陆机、陆运兄弟一人自许,抱的是治国安平天的志向,结果尚未开考,便被告知自己最终只得了个偏远之地有名无实的虚衔,难那些志向就要落空了吗?

    宋初。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