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4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的她毕竟年纪尚小,已然激动得两颊通红:“兄不用言谢,修史亦是父亲的志向。可是,太后为何会临朝呢?楚姑娘为何又说我不该写《女诫》,男权社会又是什么意思?曲和顺从,女,难不是对的吗?”

    她将问题一脑的抛,想要面前的兄给她一个答案。

    班固沉默不语,的后半段话令人心惊,他熟读史书,又关注汉事,太后临朝,岂非外戚专权?难大汉又了一个吕后?

    班昭见兄思索,乖乖地没有说话,一双澄澈的睛却是眨了眨,她看不到楚棠的样,但早就对这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后世女产生了好

    她读诗明史又妙语连珠,品评历代而毫不见卑弱,无论是现实还是书史,班昭都未曾见过这样明朗的女。可她在提起《女诫》之时的叹息是那样明显,虽不甚明白“男权社会”之意,但,自己的一本书竟成为了女的千年枷锁,岂非是害了历代女儿?

    覆在袖的手指轻轻绞起,班昭暗暗定决心,修史可以,《女诫》什么的,就不写了吧?

    当然,宋明两朝的有些儒生却是不服气了,他们忌惮楚棠背后的“神仙”,不敢破大骂,说的话却依然不怎么客气:

    “《女诫》是女典范,为女者,自当卑弱敬慎、曲从和顺,竟被污为神枷锁,何其无知也?!”

    “不错,在家从父,嫁从夫,夫死从,这是女的天理!《女诫》、《女则》,自是闺阁嘉作,怎可妄加批驳?!”

    【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如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时期,无数思想活跃,同时也诞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革命先辈、文学大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正是自五四时期的明星作家、新文学史上墨重彩的人——鲁迅……先生的粉丝郁达夫之手。】

    楚棠特意卖了个关转折,鉴于当代学生对迅哥儿的恐惧,她没有率先就去挑战鲁迅的作品,好歹先适应一

    然而,这一连串的话却是使诸天万朝的人纷纷警觉,尤其是刚刚便对“五四时期”有所考虑的嬴政。

    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学说涌动,俱以诉求诸侯,这盛况自然造成了人心的浮动,极不利于国家稳定。楚棠用五四类比秋百家,并将之冠以“思想解放”之名,联系她之前提过的男权、封建,莫非这思想解放,指向的是整个古代?!

    未央

    刘彻的表也凝重起来,浮动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他近年也在思量可有何学说能将天收于一心。楚棠对皇帝的态度不同寻常,他在镜里也曾见过后世的“皇帝”,一朴素,极不起

    这五四的思想解放,到底是“解放”到何程度?后世,还有皇帝吗?

    太极

    李世民暗自思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是《易辞》的话。成汤代夏、武王伐纣,二者皆以武力推翻前朝,楚棠所谓“革命先辈”,莫非是汤、武一类人

    莫名的,他们对接来要讲的课文升起一丝警惕。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考虑这么多,比如有的文士就关注到了最后一句话:

    “明星作家,新文学史,虽不知全貌,但能载,一定也是一位大才吧!不知比起李杜如何。”

    “李杜是何等人,哪里是能比得的?镜说这郁达夫是鲁迅的粉丝,就是前面提到的鲁迅?那几句诗完全不成样嘛!他的粉丝能好到哪里去?”

    “我倒是觉得鲁迅那几句诗不错,虽不通形势,但冷峭沉,郁达夫写得应该也不错吧?”

    唐。

    白居易怔愣片刻才回过神来:“怎么就是郁达夫呢???”

    他呢?!《琵琶行》呢?!不是说《登》的后面是《琵琶行》吗?!

    郁达夫写的能有我好吗?!

    唐宣宗李忱同样不:“怎么不是白乐天?!”

    白乐天的诗写得多好啊!“童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他的《琵琶行》就是千古绝唱!

    李忱在心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回顾了一遍,又冷哼一声。朕倒要看看,郁达夫能写什么样的作品,竟抢了白乐天的先!

    画面变换,镜上现一段朱红的城墙,城墙右侧垂一簇金黄的银杏叶,正间是几个大字:《故都的秋》——郁达夫。

    白居易划过一丝疑惑,这个名字,看起来不太像诗,莫非是其他文章?

    李贺对这个名字同样疑惑:“故都的秋,意为故都之秋?”

    如此书辞,似不甚雅致。

    刚刚尚在沉思的李世民也回过神来,咂摸着这几个字的意思:“故者旧也;都或为国都;‘的’当与“之”字同调;故都的秋,似有怀念之意。此作莫非暗黍离之悲?”

    当年,周大夫行至周朝国都,见到故朝室宗庙,尽已满禾黍,心仓惶不忍去,唱为《黍离》一首,诗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心摇摇。”之句,极言故朝之思。联想到前面曾提到过的南渡,莫非此作写于后世罹之时?!

    不止是他,秦皇汉武包括后面的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等都想到了这一。一时间,对后代的担忧取代了此前对“革命”的犹疑,诸位君王都微微屏住呼,坐等的后文。

    【《故都的秋》是一篇散文,也是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

    简单介绍一作者。五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文学社团,当时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叫文学研究会,一个叫创造社。前者关注现实,后者更为贴近心,有浪漫主义彩。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先锋之一,另外一个是郭沫若。

    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有冰心,还有沈雁冰,不过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茅盾。】

    北宋。

    苏轼一边听一边与自家弟弟讨论:“文学社团,该是集社之意?”

    苏辙:“应是如此,类似唐时的元白、韩孟诗派?但元白韩孟本人倒无结社之意,所谓社团,该是其诸家观一致,文风类同?”

    “关注现实,似承国风、乐府之旨;关注心,却有些像屈辞章。这‘浪漫’一词,倒是有些意思。”

    苏轼觉得跟着镜他已经学了不少新词了。

    苏辙笑了笑:“如此说来,后世文章倒也与我等承自一脉。以诗文结社,同气相求,兄对那‘文学社团’可有兴趣?”

    苏轼摆手:“罢了,我满腹不合时宜,还是自写些诗词文章吧!诗社宗派,不敢望前贤。”

    他不这个心。

    另一边,黄却是对这个文学社团很兴趣。他也想到了先代的各诗文派,唐人已将诗写尽,穷则思变,他想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理论,以杜为效法对象,也有几个赞同之人,脆也结成一个社团?

    洛

    杜甫盘了一:郁达夫、郭沫若、冰心、茅盾,还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