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3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突然觉得自己与这一众友人俱是同病相怜。

    杜甫也听过孔巢父之名,闻言也是叹:“李林甫小误国,希望陛能有所醒悟吧!”

    【承载着无数士青云梦的考试就这么荒唐地宣告落幕,可杜甫此时已经三十五岁了,这是他第二次科考失败,二战的心态和一战是不同的,人到年,父亲去世,家的重担一落到了他的上,他再也不能像当年那样考不便潇洒地去漫游了。】

    刚刚被骂了一脸的杜闲瞬间呆滞:“爹,我死了……”

    杜审言也是一愣,任谁听到自己儿的死讯也要恍惚一,这么大个儿就死了???

    杜审言沉默好久,才气呼呼甩一句:“都怪李林甫!”

    只是这话,听着到底是有些苍白。他心里也明白,这事,不止怪李林甫。

    【科举失败,他只好另寻他路,开始谒权贵,但这条路同样走得艰难。杜甫后来记载自己这段经历,是“朝扣富儿门,暮随尘。残杯与冷炙,到潜悲辛。”他在鲜著锦承载无数人梦想的安,亲见证了一场幻灭。

    天宝九年,蹭蹬的杜甫等来了一个机会。这年十月,恰逢国家的郊庙礼,他看准时机,给唐玄宗献上三大赋。唐玄宗一看,好家伙,人才啊!当场拍板单独给杜甫开设一场考试,这可是少见的殊荣,一时之间,整个安都传遍了。杜甫写当时的景象是“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书堂。”那个意气风发的杜甫又回来了。】

    安史之前的众人都松了气,还好;安史之后的文士却是叹息地摇,惨啊!

    【天作保,杜甫这场考试行得很顺利,皇帝命他待制集贤院。但是,在后面的选官考试,杜甫又又叒遇到了李林甫!好吧,一山不容二“甫”,他又落选了。】

    李世民气急:“这李林甫真是个小人!”

    杜审言掌,很好,更想揍人了。

    【杜甫在安蹉跎许久,才被授予了一个河西尉的小官,主要工作就是拜迎官、盘剥百姓。适在《封丘作》也抒发过类似的苦闷,拜迎官心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杜甫、适、李白是好朋友,他们的心其实也蛮像。】

    李杜二人俱是前一亮:“适的《燕歌行》写得好啊!”

    “不过此时我等于他并未谋面,想来该是以后?也不知是何时,真有些期待。”

    杜甫对适的诗很有好,尤其是镜提到的这句,简直有共鸣极了!他觉得适一定是个心怀理想又正直民的好官。

    李白一生友,也跟着:“适才名我亦有所听闻,不过楚姑娘说我们是好友,相遇就只是时间问题,顺其自然吧!”

    宋州。

    友人纷纷祝贺:“和李杜这样的大诗人朋友,兄的诗一定也名扬后世了吧!苟富贵勿相忘啊!”

    适谦虚地摆摆手,但嘴角却疯狂上扬。拜托,那可是李杜诶!有镜加持后,他们的名声简直如日天,自己竟然能和这样的名人朋友。

    【但是现在看到适我总会忍不住想起后来李白因附逆永王狱,找适帮忙,适十动然拒的事。适,你真是始终弃到人尽皆知啊!】

    啊这……

    友人刷刷刷抬适,心对前一秒那句“苟富贵,勿相忘”的信任度啪啪啪往掉。

    适被看得百莫辩,上扬的嘴角僵住,只觉得自己左脸写着“始”,右脸写着“终弃”,尴尬极了,以后见面了可怎么办啊!

    洛

    杜甫迟疑:“太白兄……”

    李白笑着摇摇:“没事,他帮我本就是分,如镜所说,我当时犯的是谋反的罪,人人避之不及,他不愿手也是人之常。”

    【不过他对杜甫还行,照顾他的。说到这就扯远了,我们继续讲杜甫。】

    适松了气,幸好不说了。

    【杜甫当然不愿意昧着良心官,直接请辞了,改去了个兵械仓库的保安,小是小了,但不用剥削百姓了。在赴任之前,杜甫回了趟奉先,看望自己的老婆孩,却不想是“门闻号啕,幼饿已卒。”他一岁不到的小儿,活活饿死了。】

    饿死了。

    众人一窒,怎么会这样,半生奔波宦海浮沉,回家看望妻儿,迎接自己的却是儿的死讯,这是什么人间惨剧!

    许多女孩忍不住泪,这样的大诗人,怎么会这么苦呢?

    天文士同样叹息,得志只是幸事,不得志才是常态,可是杜甫明明有机会,如果李林甫没有从作梗,杜甫顺利地通过考试了官,接来家小,他的儿是不是不会饿死?

    “李林甫真不是个东西啊!”

    他们不敢骂皇帝,只好将火力对准李林甫。

    【我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痛苦,数年漂泊、仕途落寞、煌煌帝国之的危机……杜甫悲难自抑,他将满腔悲愤化为诗章,千古名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薄而

    “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他的喊声振聋发聩。】

    镜上现了诗作原文,众人忍不住倒凉气。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何等辛辣的讽刺?!

    奉天殿。

    朱元璋摇叹息:“咱当年给地主放的时候,看到他们一个个绫罗绸缎、山珍海味,他们都那么有钱了,却还要苛待咱这些穷人,历朝历代权门豪家挥霍不知凡几,谁看到老百姓受了多少苦啊!”

    太极

    李世民也是心惊,他素来民如,听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杜甫这几句诗简直将血淋淋的现实抖在他的面前,他已经无暇去骂李隆基了,年轻时曾看过的黎民苦难一幕幕浮现在他面前,他开始反思:

    “杜甫此诗,说的不只是那天宝年,朕的治是否‘路有冻死骨’的?这首诗,发人警醒啊!”

    他让侍臣赶将这首诗抄来,准备挂在寝殿时时诵读,提醒自己勿忘百姓疾苦。

    兴庆

    李隆基却是恼羞成怒:“什么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我大唐粮稻充足国力盛,杜甫他莫不是在抹黑朝廷!”

    “陛息怒,陛息怒,小臣无知,您莫要气坏。”

    力士连忙劝抚,心里却是暗自心惊,陛和以前,真是大不一样了。

    【在这首五言诗里,他再也没有《望岳》那样的意气风发,他见到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寻作乐,无数权贵衣带飘香,觥筹错醉生梦死,而繁华之是黎民百姓的血泪。

    杜甫说今年秋天收成还不错,怎么还会饿死人呢?

    他又开始反思,“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我尚且有官,既不用服役,又不用租纳税,尚且难逃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又有多少辛酸呢?想想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无立之所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