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第8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琛

    杜荷羡慕:“果然是在夸你。”

    李承乾嘻嘻一笑,滋滋地促:“还有呢?另一个典故是什么?”

    苏琛脸微红地说:“另一个姓项,好像是秋时期的神童,但我没听过他。”

    他甚至不认识此人名字的第二个字,有亿尴尬。

    李承乾也不认识这个字,托着说:“这个字太难了,我们等课问先生吧。”

    “这个字念tuo。”李承乾几个说着先生,陆德明的声音就在上响起来了。

    三个人一激灵,立刻坐好了,乖巧地向陆德明行礼。

    陆德明轻哼一声,继续解释:“项橐是鲁国时一位神童,孔圣人周游列国时遇见他,被他的聪明才智折服,拜他为师,那时项橐才七岁。后人称项橐为‘圣公’”。

    “哇!”几个小的都惊叹声,“他好厉害啊!”

    才七岁就当了孔圣人的先生,这学问得多啊!

    李承乾皱着小眉算了算,还有两年他就七岁了,可是他的学问连项橐的典故都看不懂,更别说孔圣人的先生了。

    唉声叹气:“世上聪明的人太多了,我也不是那么厉害。”

    陆德明微微一笑:“你能有这个想法是好事,但也不必妄自菲薄。项橐能成为孔圣人的先生,并非他的学问比孔圣人更好,只是有某一比孔圣人厉害罢了。若孔圣人再世,见到你懂这么多与众不同的东西,必定也会另相待。”

    李承乾滋滋:“我知,这就是孔圣人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陆德明:“正是如此。”

    苏琛有些不好意思:“学生愚钝,竟没听说过圣公。”

    陆德明摆摆手:“这不怪你,他幼年故去,没在青史上留太多笔墨。”

    说到这里,陆德明微微皱眉,什么人用项橐比李承乾啊?太不合适了。

    他将那信拿起来细看,忍不住失笑:“你只知这信在夸你,却不知他在觅举呢?”

    “啊?”李承乾一脸迷茫,“觅举是什么?”

    “士求举用,便称为觅举。”陆德明指着其几句翻译给他们听,总结一就是我才德兼备,忠心为主,快招我天策府或者留在恒山王活吧!

    也算是声并茂吧,可惜明珠暗投,给了还于半文盲阶段的李承乾。

    李承乾无辜地看着他。

    陆德明:“……”

    嗯……倒也说不上明珠暗投。甘罗和项橐虽有神童之名,人生前十几年光辉灿烂,但场都不怎么样,此人以甘罗和项橐比李承乾,显然读书只通一半。

    且此人既然向李承乾觅举,便不该表达得如此隐晦,以至于李承乾都没看来。如此不知变通,实在算不上明珠,错过便也错过了。

    李承乾把另外几封也给陆德明看,有几封是纯粹向李承乾表达敬意,还有两封也是觅举,文章倒是通俗许多,但意思同样表达得非常隐晦。这么办事,也难怪他们投靠无门,只能向李承乾一个小孩觅举了。

    陆德明问:“你可有回信?”

    “回了。”李承乾,“我知收到信要回信的,这是礼貌。”

    陆德明满意了:“不错。即便不予举用,对觅举之人也要以鼓励为上,免得对方心生颓意。不过你既没看懂,又是如何回的?”

    李承乾仰着小脑袋:“我就说,谢谢他们的夸奖,我会继续努力的。”

    陆德明:“……”

    杜荷惦记着收信,接来两天都有心不在焉,被先生打了好几个手板。

    每天一课,他就拉着李承乾和苏琛往外跑,去报社看有没有他们的信。

    报社的人都无语了,见过急着要稿费的,没见过这么急着要读者来信的。再一看这几个最多才到腰的小孩,又释然了。

    笑眯眯:“王爷和郎君们来得巧,今日来了几封给你们的信,欧公还说等会给你们送过去呢。”

    杜荷睛一亮:“有我的吗?!”

    这人想了想,歉然:“臣没看仔细,只记得有王爷和陆先生的。”

    杜荷顿时有些失望,李承乾拉着他往里面:“我们找欧阿翁去。”

    报社的人也不拦着,李承乾虽然不事务,但这报社本就是为了他办的,说是他的也不为过,没有什么地方他不能去,也没有什么东西他不能知

    李承乾带着杜荷、苏琛找到欧询,欧询正在理公务,放笔笑呵呵:“王爷来了,我还说如果你不来,一会儿就往王府走一趟呢。”

    他从手边拿一沓书信递给李承乾:“这是今日收到的书信,您与陆先生、苏大郎和杜二郎的都在这儿了。”

    杜荷:“也有我的?”

    欧询颔首。

    杜荷滋滋,和苏琛一起翻看信件,把属于他们的三封拿走了。

    而李承乾看着剩十几封,而且给陆先生的明显比他多,抿着小嘴陷沉默。

    为什么?他之前上了好几回报纸,这么时间统共才收到四五封信,而陆先生才上了一回报纸,收到的信已经比他多啦?

    欧询撇开脸,李承乾不知的是,其实但凡有些名气的作者、编辑和记者,收到的书信都比他多很多。

    也不能怪读者,主要李承乾这份和年纪,哪个读者没事跟他写信啊?

    没什么目的的不敢跟他写信,有目的的,比如想要觅举的,一般也不会把希望放在一个孩上。

    今天他能收到这么多书信,还是这次的新闻比较特殊的缘故。

    杜荷和苏琛已经迫不及待打开书信,李承乾也一一拆看给自己的信,在欧询的帮助读完了。

    来信的读者除了赞扬他们的善举,几乎都对他们的功课表现兴趣。

    是的,《安日报》写明了事的前因后果,大家都知李承乾他们本是为了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了解况后才又是施粥又是施药。

    功课的题目当然也没有隐瞒。自然灾难是永远的政治课题,这年的学们也很看重这个——当然很少有人能到李承乾他们这样,亲自跑去施粥跟饥民近距离接

    敬佩之余,他们也将自己的心得写在信,希望能与李承乾他们

    理所当然的,给陆德明的就是求指了。

    晚上李承乾咬着笔写回信,和上次只需要写几个字不同,这次要和大家想法,每封信都要写好多字,收到的信又多,等终于写完,他的手腕都酸了。第二天早上起来,觉整条胳膊都不是自己的。

    风用药油给李承乾了一会儿,疼得他忍不住哇哇大哭,着一包泪跑去上课。

    杜荷和苏琛都惊了:“你怎么了?”

    李承乾泪汪汪地跟他们说了,杜荷拍着后怕:“收到书信少好的,我昨天只用不到半时辰就写完回信了。”

    苏琛比杜荷多一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