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珩 - 第20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发展到如今局面,实在乎两人预料。继续纠缠去,难保不会有更多意外。

    最重要的是,脚又开始晃动,地动恐再次发生。

    “此战非胜,但也未败。”公项收颌,脸线条愈发凌厉,“息鼓,鸣金收兵。”

    几乎就在同时,越军的战鼓也告一段落。

    “目的已成,再战无益,收兵。”楚煜收敛笑容,果断令退兵。

    军令传达去,双方同时后撤。

    吴军和魏军砍杀许久,才发现外围清空,越军和楚军正在远离,顿时陷茫然。

    越军和楚军走了,他们怎么办?

    继续打?

    还是撤退?

    “退兵!”公峦当机立断,令全军脱离战场。

    公展也没有犹豫,随其后喊:“后撤!”

    战的两军快速分开,过程互相警惕。直至退到安全距离,确定对方不会从背后袭击,才各自调转方向,追随大军而去。

    他们离开不久,轰鸣声自地底传来,岩层剧烈震动,裂痕一步扩大,地表变得更加破碎。

    邳城坑,残存的城墙和建筑悉数塌陷。

    雨汇聚而来,大面积冲刷过战场,顺着陷坑边缘垂落,悬挂成环形瀑布,注地底淹没砖瓦。

    地上建筑全消失,城不存一人。

    昔日的邳城彻底消失,只余满目疮痍,诉说着无尽凄凉。

    余震断断续续持续数日。

    在此期间,邳城沦为无人之地,胆大的商旅都要绕路。

    越楚突然开战,又在途戛然而止。谁胜谁负,两国不曾表态,旁人猜测不准,一时间众说纷纭。

    诸侯们目光聚集,上京也频频刺探。

    楚煜的脆利落,来一个杀一个。抓到探并不审问,直接绞杀斩首,尸首吊上城,短短数日就连成一排。

    “公煜嗜杀,暴不亚于晋侯。”

    类似的言在南境传播,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一时间甚嚣尘上。

    楚煜毫不在意,看过林珩送来的书信,笑容明媚,

    “晋君有心,吾甚悦。”

    怀着愉悦的心,他提笔写成回信,当日送禹州城。

    信使沿驰疾行,脚程缩短一半。

    驰记载于盟书,路上不设卡,代之以多座兵寨,两国各有屯兵。

    路过两座兵寨,行到晋国掌的一段,恰遇路正在拓宽,信使减慢速度。

    彼时艳照,上百人肩背绳索,拖拽一截木状的碾向前迈步。伴随着众人行,绳索一起绷直,碾压平路面,缓慢向前动。

    信使背稚羽,表明他的份。晋军不曾拦截,直接放他通过。

    和队伍而过时,信使侧目打量,发现拖拽碾的并非寻常隶,分明是上百名犬戎。

    传晋侯大破犬戎,捕青壮为,果然不是虚言。

    短暂惊叹之后,信使告辞晋军,一路扬鞭策向肃州城飞驰而去。

    信使披星月,倍日并行,于黎明时分抵达肃州城。

    天刚蒙蒙亮,城门尚未开启,城火光闪烁。

    城大排龙,等待城的人群挤挤挨挨排成队,一望不到尽

    数骑由远及近,上骑士不断扬鞭,骏风驰电掣,蹄声犹如奔雷。

    越国信使即将抵达城门前,先后被两骑超过。对方披黑甲,背负一只狭的木盒,手持一枚上宽窄刻有兽纹的铜牌,扬声有丰、皋两城急报。

    “急报!”

    骑士仰望城举铜牌。恰遇旭日东升,铜牌反金光,上面的兽纹愈发醒目。

    甲士自上方探,确认来者份,立即禀报甲

    “开城门!”

    城火把陆续熄灭,鼓声隆隆响起,在晨风开来。

    厚重的木门后传吱嘎声,门栓被取走,绞盘开始转动。

    厚重的城门向敞开,一线光辉透,照亮幽暗的门拱。光束漫开,布满贯穿城墙的通

    鼓声告一段落,骑士率先城,单手控缰,另一手举铜牌,沿途畅行无阻。

    越国信使落后两个示象征份的铜牌,亮背负稚羽,确定份无误,由军仆带路去往晋侯

    时辰还早,城已是人攒动,熙熙攘攘。

    随着城的人越来越多,路上车龙,人群挨山海。

    通向百工坊的一段路格外拥挤,近乎是不通。商坊不遑多让,坊行人接踵肩,举袖为云。

    信使行走在路上,耳边尽是喜悦之声。

    两面石砖堆砌的矮墙前,国人、庶人挤在一起,各自踮脚翘首,都想要靠得更近。

    一阵锣声传来,几名主事艰难排开人群,展开几张麻布挂上矮墙。麻布上画有数样农,图案旁有文字,还有醒目的印章。

    “别挤!”见众人又向前拥挤,即将失去控制,主事扯开嗓喊,避免混发生踩踏。

    “君上有旨,战功得爵,分田、农、牲畜和隶。”

    “斩首一级可得农,连枷、锄取一,镰刀取二。斩首五级以上者得犁,名册有录,凭牍领取!”

    主事喊,相同的容重复数遍。

    “农在坊前领,牲畜去南城。隶分至民坊及乡邑,家人有战功俱可得。”

    主事喊话时,农坊大开,大量的农被抬来,分类摆放在门前。

    十多名壮的匠人一字排开,坊跟在他们旁,专门负责维持秩序,避免有人趁生事。

    “排队!”

    “凭牍来领!”

    听到声音,众人迅速排好队,拿不久前发的牍,盯着摆放好的农,皆是目光灼灼。

    信使策经过队尾,恰好听到几人议论,知晓牍来历。

    “邑带人挨家清,记录名字年龄,还要记貌特征。我之前觉得麻烦,不料今日就要用到。”一名虬髯大汉握着牍,瓮声瓮气

    “五一邻,五邻为里,各家相系,不法连坐。此前从未有过。”另一人说

    “我以为甚好。”一名面容稍显稚的少年转过,加几人的谈话,“乡邑有人偷盗,仗恃家人胡作非为。如今行连坐之法,匿罪也要受罚,岂非大快人心!”

    少年家凋零,祖父、父亲和叔父战死,全靠祖母和母亲养家。

    家生活本就清苦,养的犬和还被偷。幼妹亲目睹,对方却矢否认,其家人帮忙隐匿,使其一直逍遥法外。

    如今邻里连坐,不法之人必受惩治。

    连续几人被问罪,当众被鞭打,窃贼销声匿迹,乡邑的风气为之一新。

    之前丢失的犬财寻不回,好在今后无人敢再欺上门。

    他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