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she姬 - 【江山she姬】第十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来有逐渐形成三角黑贸易等等一系列让白银等贵金属回欧洲的新系。

    欧洲已经被久居华夏的耕民族得无路可退,久居华夏的华夏人只要银,生活消费品完全自给自足,欧洲人想以货换货,华夏人本不答应,而富产于华夏的瓷、茶叶、丝绸等消费品在欧洲是奢侈品,是欧洲急需的东西,因此期的贸易顺差的结果就是欧洲缺银。

    千万不要以为大航海时代是什么探索新大陆的伟大征程,总结历史经验来看,就是一句话,欧洲人缺银了,去新大陆抢。

    陈肇很清楚,如果自己现在也加到对欧洲的贸易行列,势必会更加扩大贸易顺差,让更多的欧洲人失业,他们失业了自然也就跑去新大陆祸害新大陆的原住民了,这对于陈肇未来开拓新大陆的计划显然是不利的,陈肇从宏观的角度发,他不愿意加剧欧洲的

    当然,就算陈肇愿意继续赚欧洲人的银,他还得考虑船队、船队武装等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现在考虑这些实在是太早了,国市场仍然是现阶段银动量最大的市场,这是客观事实。

    陈肇初步瞄准了两块国市场,第一块市场是镜、玻璃皿市场,第二块是香、白糖市场,前一块专门面向明朝的权贵阶层,香可以适当普及,白糖则是大宗贸易,这两样东西好了,利比镜玻璃赚钱。

    玻璃在明代的这个时期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王世贞家里面就有玻璃工艺品,明朝人称这些东西为「琉璃」,但是不论产自明代本土的玻璃工艺品,还是从海外的欧洲玻璃工艺品,品质距离现代全透明玻璃的差距还是可见的,这些原产于这个时代的琉璃虽然比不上更加贵重的凋琢玉石、宝石等稀有矿石,价格还是卖的上去的。

    在陈肇的询问,王世贞家里面一个有很多杂质和气泡的玻璃杯就叫价将近四十两,即便是质量如此之差的一个杯,明朝的玻璃工匠要烧一个月,工序极其复杂不说,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合格率非常低,即便是烧玻璃的老手艺人上炉活,一炉玻璃来也没多少能拿去市面上卖的。

    对于陈肇来说,镜和玻璃的科技量极低,烧这些东西无非就是温控的问题,用数兑换,用不了多少数就可以兑换一大批,陈肇也不是没想过建设一个近现代的玻璃厂房,但是建设玻璃厂房用什么时代的技术?比如浇筑法,建设这样一座厂房光基础设施就让陈肇吃不消,需要机械化装设施,有了这些之后,陈肇还需要建造车间,火窑,熔窑,结构型,等等一系列他自己都要研究半天的工业设施,技术太超时代,复杂就会数量级提升,简单的工艺又不能跟明代的玻璃手工艺者拉开太大差距。

    而且还是那个重要的问题,陈肇手没合格的工人。

    让这个时代的农民去工厂里面活?能不能顺利量产玻璃两说,这些农民本没有安全生产意识,一天时间就能让工厂变成坟场。

    所以不如直接用数兑换,然后卖成白银,玻璃制品的数价格是很便宜的,但是却可以卖很好的价格,本质上就是用数兑换银

    对于玻璃工艺品的一句话总结:数兑换玻璃的价比没有到夸张,但是基本合理,由于玻璃在未来将越来越普及,这个市场的暴利盈利时间有限。

    第二块市场就可以初步规模化工业化了,这就是香和白糖市场,面向有基本消费能力的阶级群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4】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