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liu放日常(穿书) - 第19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似乎看她的疑惑,伏危笑:“我自小在军大,力气虽不及大兄,但也比常人大许多。”

    伏危清隽且姿兰玉树,一清贵气质,他不提,虞滢都快忘了他不是那些寻常读书人,而是骑在背上,拿着大的。

    仔细想了想,虽看着气质温斯文,但她也是最清楚的,衣袍之,手臂肌理遒劲有力,腰腹肌理块垒实,摸上去也是实的。

    不知不觉想歪了,耳朵有些许红。

    收敛不净的心思,把匣打开,待看到黄灿灿金时,愣住了。

    没有忽然的惊喜,只是愣怔,半晌后,她阖上盒看向伏危,张了张言又止。

    伏危望着她,:“你想问这是哪来的?”

    虞滢连连

    伏危一笑:“莫朗送来了。”

    “他……为什么要给你送这么多的金?”先前不是都送了几十两银,怎么现在改送金了,还这么大的手笔,这匣怎么看都有个几十斤吧?

    伏危如实与她说了与莫朗合谋算计刘恶霸的事。

    听到他的话,虞滢有些担忧:“若是沈太守查到那恶霸的银不是知县贪的,再加上恶霸的供词,只怕真的会认为是牧云山的悍匪抢的。”

    伏危从旁揽上她的肩:“无须在意,便是被发现了,牧云山也会自己揽的,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这一笔买卖我只取了三成便得了这一匣的金,他们有七成,可想而知有多少的财富。”

    话到最后,伏危语调轻缓平常:“可想而知他们拿去了多少,稳赚不赔。”

    虞滢看了那匣,虽然恶霸多行不义,但这也算是抢来的。

    从小好人好事过不少的虞滢,还是第一次拿上“赃款”,心微妙矛盾,但仅此而已。

    她看向伏危:“这银你打算用来什么?”

    伏危:“听你的安排。”

    虞滢望着那匣略有所思,上前再度打开匣,从八条金条放在桌面上,:“这些用来防和找存粮之,其余的全换了粮。”

    八条金条,一百二十八两的金,一千二百八十两的银,再加上她平时所攒,目前为止也有七百余两左右,往后也有账,暂时够他们在世所用。

    “只是大肆收粮,恐会引起注意。”虞滢眉轻拧,有些愁。

    先前收粮比较散,而且少,这□□千两要收粮,恐真的会引起注意,而且量大,去其他地方还要官府官印。

    伏危沉半晌,:“这事我来办就好。”

    虞滢看向他,伏危解释:“除了明琮,我也有一些的人脉,或许可以请他们帮忙。”

    既然伏危都这么说了,虞滢也就把这事给他来办了,她只需找地方存储粮

    年底最后几日要赋税,这粮会降低一段时日,得赶上趟才行。

    把金藏好后,虞滢问他:“那新县现在是什么况,余家又是什么况?”

    伏危坐在桌旁浅抿了一清茶,应:“余家况暂且不知,但新县的况倒是听莫朗说了些,刘富绅被知县抓住,新县知县本就因他逃跑而满腹怒火,再从他得知钱财都被劫了,恼火更盛,想要直接决了刘富绅,来个死无对证,逃脱关系,但动手之时,沈太守的人就来了。”

    “刘富绅似乎是觉得新县知县无,他也就无义了起来,指认是新县知县了他的全副家,还要害他命,拒不承认自己抢民女,害人命之事。”

    虞滢闻言,冷哂:“狗咬狗,一嘴。”

    这二人互相狼狈为,再到互相谋害,可不就是狗咬狗。

    伏危莞尔,继而:“余家的事,估计陈郎君明日便会来告知,刘富绅已然被抓,倒是不用再担心。”

    虞滢摇:“我倒是不担心这事,心总有几分焦躁,好似会发生什么事一样。”

    伏危搂着她,转亲了亲她的额,缓声:“有我与你商量,万事莫要太忧愁。”

    伏危说得没错,第二日上午的时候,陈郎君便回来了,但却没有去寻伏危,而是在茶馆等着虞滢坐诊。

    虞滢坐诊给一个病患看完诊,一个来。她抬看到来的人是陈郎君的时候,便让伏安去看看还有多少个人看诊。

    伏安去后,陈郎君:“余家的事已解决,我将会回去复命。”

    虞滢:“此番太多谢陈郎君了。”

    陈郎君摇:“余大夫不用言谢。”

    虞滢犹豫了一,还是问了余家的况。

    “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余大夫的母亲似乎病得有些重。”

    闻言,虞滢的神不由自主凝重了一些。

    与陈郎君话别,再给两个病患看了诊后,虞滢回了医馆,包了几样滋补的珍贵药材,再写了两封简短的信。

    一封是给李氏的。

    一封是给余大郎的,信上问李氏的病症,还差什么药材,便信上与她说,到时她再让人送去。

    又去卖了几块给李氏御寒,又买了一些柔的棉布给快要世的小孩衣裳。

    收拾妥当后,便差人送去新县石地村。

    虞滢了原本余六娘该的一切,甚至比余六娘得更好。

    她不为别的,只为问心无愧。

    因余八娘的事,与余家的信件往来越发频繁。

    余家收到虞滢送来东西的次数也更多了。

    在年底,余家又收到了虞滢寄来的年货。

    余大郎的媳妇宋氏抱着生十来日的儿喂着,听到小姑又送来东西,不禁对自己的丈夫:“被放的人家,谁不是过得苦的?可是咱们家却因六妹的帮衬,一日过得比一日好。”

    切着药材的余大郎:“是呀,六妹是真的大了。”

    听到这话,宋氏问:“对了,大郎你说六妹那一本事是跟谁学的,难不成是母亲或是父亲留了什么医书给六妹?”

    余大郎摇:“我们能带走一些银钱已然不错了,哪里还藏得了医书?我问过母亲,母亲让我别多问,似乎是知的,母亲态度严肃,好像有所牵扯。兴许有人帮衬了伏家也说不准,但怕外传连累旁人,所以才守如瓶。”

    说到这,又像是猜到什么,说:“六妹的本事不是很大,时疫一事不像是她发现的,或许是她经过什么途径知了,又或是因她曾是太医之女,说来会让人更信服,所以才会有人借由她来也说不准。”

    宋氏:“你说得也有理,不过,六妹怎就不回来看一看母亲?”

    余大郎沉思片刻才:“我们是罪之,她好不容易得上青睐,与我们往密切不是什么好事,不来才好。”

    宋氏想到现在自家的份,叹了一气。

    “不过话说回来,却常常托人送东西来,这番心意可是很多外嫁姑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