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 第2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阮问颖样样拿手,经文策论,她对答如,包括端庄贞淑的贵女模样,她也能照着话来个十成十,端的是完无瑕。

    就是这里如何,只有她自己知晓了。

    在阮淑晗住国公府里后,阮问颖得知她这位堂也很崇敬宜山夫人,拜读过后者所有的大作,就起了一心思,询问宜山夫人能否再收一名弟

    宜山夫人对此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询问了一番阮淑晗的况,再亲自考校了一回,才,算是收

    就这样,妹俩都成了宜山夫人的弟,在每月的初旬结伴前往西室听讲聆课。

    不过,虽然同为弟,但宜山夫人对她们还是有所不同的,不是说态度有何差异,而是教授的东西不一样。

    对于阮问颖,她和从前一样,不仅教授诗书礼易,而且教导策论经义,行全方位的指

    对于阮淑晗,她则是讲解一些诗书典籍方面的事,虽然同样尽心,但只予才学二字。

    比如说,在面对妹俩关于《谢将军列传》一篇的疑惑时,她会先这么对二人解答:“谢将军有夺位之机,却不行动,其因有三。一为元懿公主夫妻之,二为夏成帝知遇之恩,三为田园归隐之愿……”

    再在单独教授阮问颖时详细疏解《元懿公主本纪》一篇:“谢将军虽然用兵如神,料敌先机,大败了北越,但要说这治国之能,却是不及其妻元懿公主。他握有的仅仅只是兵大权,朝堂众臣却以元懿公主首是瞻……”

    阮淑晗知这些事,但没有在意,她虽然无心朝堂,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知分寸。

    而且她本来就只是崇敬宜山夫人的文采,昔年得到一本亲笔字帖都能兴上半个月,更不要说得对方亲自教授了,心里只有激,没有其他。

    在又一次的授课结束后,宜山夫人告知她们,本月旬,她会在安郊外的溪堰庄开讲,届时无论达官富贵、平民百姓皆可参加,若她们对此也兴趣,可以前往一观,她会给她们留一间雅座。

    如今学识之风盛行,来自天南地北的文人墨客汇集安,行书画辞赋之间的,更有不少大才开设讲会,将所思所得述于众人,宜山夫人就是其一名。

    阮问颖曾听过几次对方的开讲,受益良多,即使宜山夫人不提也会主动过去,遑论本来就对其充满崇敬之的阮淑晗。

    当即,妹俩就应声来,表示一定会去。

    阮问颖还把这事和杨世醒说了,询问他有没有兴趣去听。

    “许山芙啊……”杨世醒若有所思,指节轻敲桌案,“我看过她的几本奏折,观还算是新颖,思虑也比较周全,就是有剑走偏锋,裴良信不怎么喜她。”

    阮问颖闻言有些惊讶,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也说得通。

    裴家乃耕读世家,奉行诗书礼乐,算是最传统的清一派,居文官之首。

    不过这样的况只持续到徐茂渊现之前,在徐茂渊现之后,形势就大大的改变了。

    徐茂渊虽也书香世家,却以实论扬名,文采不算很众,在当年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士,排名不显,是陛在阅读了他的策论文章之后惊为天人,才亲自了他为状元。

    当时,这事还闹了一风波。

    历来科举取士以经义一科为首,明法其次,策论其三,明算为末。徐茂渊以策论力压经义,有违规制,若以后学都来投机取巧怎么办?有不少文官为此上了折

    陛对此的解决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把策论提到首位,明法依然为二,经义排第三。

    圣旨一,几乎满朝哗然,以裴良信为首的文官一派争相上谏,让陛收回成命,是此旨一,必将导致天,多少学寒窗苦读数十年,如今一朝更改,置他们于何

    陛却心意已决,斥责:“国家栋梁,自是能者居之。经义一科机变极少,读个三年五载还好,读上十年、二十年,都读成木了,朕要他们有何用?”

    “朕统御寰宇,靠的难是这些纸上文章吗?靠的是策论、明法!唯实方兴。且经义一科也没有取缔,若有文采斐然者,朕依然愿意纳贤。此事已定,诸卿休要多言。”

    事就这么定了来。

    从那以后,策论就成了科举取士最重要的一科。

    某些文官里的“天”也没有发生,因为科举一年一回,这次不成,次还有机会,陛也没有更换科目,只是论绩的排名变了。

    所以学们虽然在一开始有些措手不及,但在短暂的惊慌迷茫后也镇定了来,着手于策论一科,也有本来就擅经义的,依然延续原本的学习计划,成功,官挂翰林院。

    有实能为的人也越来越多,把天治理得一片繁荣,让陛越发地看重徐茂渊。

    究其本,是陛早就觉得科举取士有所弊端,想要把策论提上来,但碍于朝庞大的文官势力,迟迟未能成行,纵使旨,没有臣听命施行,也很快会变成一废令,反受掣肘。

    直到徐茂渊的现,才让陛看到了希望,定决心,更改了科举取士的规制。

    而徐茂渊也没有辜负陛的期望,朝短短十几年就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天为之一新,他本人更是位极人臣,名列三公。

    当然,上述这些事都是阮问颖听旁人说的,毕竟那时候的她才刚刚生,不可能会知晓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旁人里有她的父母兄,也有她的妹恩师,包括杨世醒也在闲暇时分和她聊过,陛的那几句言语就是从他来的。

    之所以会提起,也是因为这件事和他有些关系。

    科举改制后,陛倚靠的重心明显变了,天间学文士的格局也变了,徐茂渊和裴良信更是成为了死对,在朝堂上多有意见相争,把原本一的文官分成了两派。

    而在挑选杨世醒的文师时,陛先是选的徐茂渊,然后才选了裴良信,后者虽然接了圣旨,却是转就称病闭门不,摆明了不想和徐茂渊同堂授课。

    陛对此气得不轻,但也没有法,即使派去的整个太医院都诊断裴良信没病,可对方咬死了自己心郁结,脑胀,四肢无力,恐命不久矣,不敢耽误六殿前程,他又能怎么办?

    最后还是杨世醒亲自前往学士府,与其谈了一个午,才把他请了来,担任了文师。

    再之后就是如今的况,徐茂渊与裴良信隔天换授课,两边井不犯河,谁也不要见谁。

    陛也学乖了,涉及文师相关的旨意都是同时对两个人,免得再现类似的况。

    也因此,阮问颖对杨世醒很是佩服。

    连陛疼苦恼的事,他居然轻轻松松地解决了。更不要说他那时才六岁,虽然已经开蒙,可一个六岁的孩能懂什么?怎么就能说服了裴良信呢?还是只一人前去的。

    这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