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登科(1V1古言) - 番外·归故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丰十二年,五月初七。距殿试放榜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整个大燕都在谈论第一批女士的选官——虽说以前也有女参加科举,但朝廷正式开办女科,还是破天荒一回。短短几日间,放榜的消息如同了翅膀,从京城一路南闹闹地飞到了永安省。璧山县衙张灯结彩,扎起了朵朵红,三班六房站在院里敲锣打鼓,县令大人毕恭毕敬地弯着腰,面上喜气洋洋,把贵客请仪门。这可是他们璧山县的宝贝啊!江蓠走在县令后,偷偷拽了拽楚青崖的袖,低声问:“这样会不会太招摇了?”“这就叫招摇了?我榜那年,我爹在县衙门放了三天炮仗,炸得石狮都缺了只耳朵。”“……别人背后没嫉恨他?”楚青崖:“他就是为了扬眉吐气,放完炮就递辞呈,回家说这破衙门一天也待不去了。”“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啊。”江蓠想起两年前他最后一天从刑值的形,那是开心得都要蹦着走了。楚青崖补充:“我爹到现在还后悔,为什么辞官之前要钱请同僚吃酒,我考了人家也没封多少礼金,又拖到二十五才在外地成亲,份钱都要不回来。”江蓠顺着他的话回忆,当初在永州成亲,楚家要维护清官声誉,真没收几个红包,江家就更别说了,她是瞒着的。“你爹如今在这儿可是最有名望的乡贤,他老人家寿,他们肯定得多多送礼;我跟你回老家,他们得结我这个状元吧,我要一份;你是陛封的一品太师,也跟他们要一份,甚好甚好。”楚青崖戳了她的脑门,“我看你真是钻钱里去了,平时挣得不够?”“我这不是为你打算嘛!没良心的狗官,还说我。”县令在前面咳嗽一声,瞅见小两光天化日之凑在一叽叽咕咕挤眉,也不知在谈什么,捋着两撇胡陪笑:“太师和夫人请上座,乡野贫瘠,山上所产的银针堪堪能官为您二位斟来。”江蓠和楚青崖在堂上并肩而坐,一个穿蓝,一个穿红,袍挨着袍,手牵着手,看在旁人里,真真是一对画上的璧人,红齿白眉鲜亮,说年纪来没人信。县令斟完茶,就接过县丞递来的文书,开始声音洪亮地报喜。“……恭喜夫人,今年殿试有十名女自您门,皇恩浩,让这些兰心蕙质的才女得以报国……”江蓠听着他一板一地读封官的邸报,很是无聊,车上她已经听杜蘅讲过一遍了。有两个崽崽了外朝,还有两个自请去边藩给土司家里当先生,其余要么文馆,要么六司一局。她上个月离京,拖家带去璧山县给楚少棠贺六十大寿,贺完还要继续往南走,送阿芷登船海,等回京得八月了,不知那时是否还能见到考完试的学生们。清碧的茶冒着气,她,饮了一小,这清明前采摘的茶叶最是养人,泡来滋味甘冽,芬芳泽。县令着实谦虚了,璧山比起同府的县,富裕了一倍有余,靠的就是银针茶。这么一小块茶饼,卖到京城要十两,楚青崖家里有祖传的十亩茶园,可想而知他嗜甜的味是怎么养来的——钱多才买得起糖。江蓠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忽听他问县令:“本县的举有几个杏榜?”县令顿时没声儿了,看向县学的教谕,后者尴尬地站起来,“惭愧,小人教学无方,去年乡试只了一个举人,从京城铩羽而归了。”楚青崖看过榜,是故意问他的。他这个当朝太师实在是毫无颜面,想提同乡都没机会——他考的那年还有两个同乡一起举,不料已是巅峰,璧山县十年没士,可谓一届不如一届。他:“无妨,若是县学缺先生,我夫人的学生里有好的,挑一个会教书的来试试。”江蓠本以为璧山不同京城,山皇帝远,这些人对她的青葵书院不太了解,教谕想必要推托一番,不料他与县令双双在她面前跪行大礼,神激动:“某等谢过太师言,谢过夫人!”……她还没答应呢!江蓠吃惊地看向楚青崖,他也是一愣。教谕了九年,由于本县科举成绩在省垫底,迟迟没升官到府里去,此刻目光充满了希望:“只要夫人肯派一个女才来教书,小人定然厚待她;要是肯派一个女士去县学里当先生,那可是某等上辈修来的福气呀!”县令频频,大倒苦:“不瞒您二位说,本县了太师这样的人龙凤,是个风宝地,可官找老神仙算过,说茶园开垦得太多,把龙脉给刨坏了,这一坏就没法恢复,所以十年都不了士!本县的龙脉是一条一条,就是一公一母,那母的还没损伤,小人想那群秀才童生考不就算了,命里没有咱们也不求,可女士也是士,要是能像夫人的书院那样一十个……”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光明的前路,声音都发颤了,一个响“咚”地磕去:“小人给太师和夫人当在所不辞!”教谕也连连磕:“小人也不指望那些个不用的东西了,小人有个女儿,读书还凑合……”江蓠看着前这稽的一幕,颇为好笑,原来想往上爬的小官个个都这么拼命,无论是男是女,只要能士,那就是久旱的甘霖、雪炭,是要加倍小心伺候着的佛爷。她原先并没料到朝廷开女科还有这个效果,但只要女读书能受重视,就是好的。“等我回了京,问问她们谁愿意来璧山,我记得有个学生老家在本省。”那两人称谢,拜了又拜。在县衙坐了个把时辰,吃了顿午饭,夫妻俩辞别县官,往楚家去。楚青崖二十多年来第一次还乡,当年离家时还是十五岁的小孩儿,如今都到了寻常人抱孙的年纪。虽无儿孙,却有状元妻,实打实的衣锦荣归,例要先拜访本县的父母官,然后才是自己的父母。建丰二年,楚少棠夫妇从永州来京城,和儿儿媳同住了三年,等到书院办得有声有了,就把家务事,回永州帮女儿女婿带外孙女。等到小娃娃开蒙,他们自觉骨不及前些年朗了,便回到气候温的璧山颐养天年,每日在茶园里遛遛八哥儿,同茶农拉拉家常,在竹海里和乡绅雅士诗作画,十分自得。楚氏是邻县的一个大族,楚青崖的太爷爷年轻时分家,来到璧山茶,在县城东南有个大院、几家铺面。楚少棠是独,就住在这个大院,后来县里发洪,翻修过一次。早上城时,阿芷带着行李先去了楚家,把宅都好奇地瞧了一遍,江南的民屋黛瓦白墙,墙,用青砖铺地,纤细的雕与别不同。她只在永州和盛京生活过,这一路上辛苦奔波,也没有空闲去风景名胜玩一玩,就在宅里和楚丹璧兴致地讨论要去哪儿逛。楚丹璧和卢翊早到了半个月,带着一对十岁的双胞胎去邻县吃过席,亲戚们都很喜她俩,直夸聪明可。阿芷二十岁了,尚未成亲,平日夫都不她,但到这儿就不一样了。因为楚青崖是楚家最有息的孙,听说他还乡,亲戚们上到七十到三岁,能走路的全来了,门外车停满。阿芷每见一个婆姨,就要被大着嗓门问一句“可有娃娃了”,烦不胜烦,原本还在院里摆笑脸见客,半途找了个土不服拉肚的借,回房躲清净去了。于是江蓠和楚青崖从县衙过来,看到的是满院的七大姑八大姨,还有从房来迎接的堂叔堂伯堂兄弟,唯独不见自家小妹。这密密匝匝的一堆亲戚令人大,夫妻对视一,已经预到寿宴上将要被如何盘问了。“三郎和阿蓠到啦!”楚少棠笑呵呵地挽着柳夫人走台阶,他俩这个岁数脚还算利索,都没拄拐,材比原先胖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