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长姐无所不能 - 第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败家闺女

    “那是因为如果不降价,房东家十有八九不会收我们的这块玉佩。我们总要给他一儿甜。”

    叶安澜低声跟叶金奎解释,“虽然我们也可以再去其他银楼问价,但问题是,我们本没时间打听其他银楼的底细,万一对方看我们衣着破旧来个黑吃黑,或者脆诬陷我们偷玉佩”

    德望重的老大夫只给他们推荐了房家银楼,说明在老大夫这个本地人里,房家银楼生意是最厚的。

    如今世不好,小老百姓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掉坑。他们无权无势的,与其为了二十两银麻烦,叶安澜觉得还不如就把玉佩卖给房家银楼。

    她这么一解释,叶金奎顿时不说话了。

    叶安澜说的这些,叶金奎其实也懂,他只是一时半会儿想不到这么多。

    “八十两暂时也够咱们过日了。”叶安澜压低声音,喜滋滋地跟叶金奎说着自己的初步计划,“我跟医馆的小大夫打听过了,知县城哪里有便宜的盐、粮、铁、布匹和棉。咱们可以先把这些东西给买了。”

    叶金奎想到家妻儿那副瘦骨嶙峋的模样,买粮的心顿时变得比叶安澜还要急切三分。

    父女俩照叶安澜打听来的消息,赶着驴车一路采买过去。

    只是很快,叶金奎就和叶安澜在买什么、买多少的这两件事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叶安澜想尽可能地多囤一盐,但叶金奎却对盐的价格望而却步。

    叶安澜想买一些酱油和醋,但叶金奎却觉得这两样东西既贵又没啥用

    叶安澜想买两坛酒留着过年,叶金奎叶金奎闻着酒香,表示虽然他也很馋、很心动,但,“这没用的东西,买了不就等于是白白浪费银钱?”

    叶安澜想买五十斤白面、五十斤粳米、五十斤小米,叶金奎表示,“还是全买杂粮面吧,那个最便宜。”

    叶安澜想买棉布给家里人里衣,想买四十斤棉棉衣棉被,叶金奎激烈反对,“买布就行了。棉也不用买那么多,有个二十斤就差不多了,我和你娘可以用旧的。”

    叶安澜:拿着八十两银还抠抠搜搜,让自己活得像个乞丐,这可不是她的行事风格。

    最终,叶安澜在叶金奎的烈不赞同是一气买了五斤盐、二斤糖、三十斤白面、二十斤粳米、二十斤小米、一百斤杂粮面、三匹细棉布、六匹葛布、三十斤新棉

    路过酒铺、卤和街边的各小摊时,叶安澜还顺手买了两小坛酒、两块卤猪、一包麦芽糖块儿、四串红彤彤的糖葫芦、二十个刚锅的白面猪

    除此之外,她还买了两本书、一把刀、一副弓箭。

    刀和弓箭都很贵,加起来一共了差不多八两银,叶金奎付钱的时候心都在滴血,结果东西拿到手,叶安澜却颇为遗憾的说了一句,“虽然不咋地,却也只能先将就着用了。”

    叶金奎:

    乖巧听话了十来年的大闺女,突然成了个败家儿,这要不是顾忌着大闺女其实不是他大闺女,他早一掌呼她后脑勺儿上了。

    父女俩把驴车堆得满满的,心思各异的赶着驴车了县城。

    叶金奎怕这满满一车的东西太招人,特意绕了个弯儿,把驴车直接赶去了山脚

    “你在这看着驴车,爹把东西搬到山。”

    叶安澜咬着糖葫芦,糊不清的说:“您把二郎叫来,这样我就可以和您一起搬了。”

    叶金奎顿时觉自己乖巧懂事的大闺女又回来了,他冲叶安澜摆摆手,“不用你。”

    虽然闺女天生神力,但为了隐藏闺女的真实份,叶金奎两一次都没利用过叶安澜的这把好力气。

    叶安澜叹气——有一对太为你着想的父母,有时候还真是一件既让人幸福,又让人烦恼的事儿。

    她坐在驴车上等了约么两刻钟时间,叶金奎就带着叶松过来了。

    这对父分工合作,一人搬重的,一人搬轻的,跑了三趟就把车上的东西都给搬到了山里面。

    之后,叶金奎趁着天还没黑,带着一小坛酒、一块卤猪去老里正家还驴车,顺带请他帮忙选一块新的土地建宅,叶安澜则牵着三妹叶薇的手,回家去给弟弟妹妹们发糖葫芦。

    四串糖葫芦,她先是给了弟弟妹妹们每人一串,然后又是分了四个裹着糖衣的山楂给叶金奎和李氏。

    李氏拗不过她,只好把被她用刀切来的四个连着签的山楂放在碗里,等着叶金奎回来以后一起吃。

    叶金奎回来的有些晚,他还完车,又跟着老里正去选了自家的宅基地。

    “划给咱们的地在村尾,离山脚很近。”洗完手脸,叶金奎用布巾珠,“因为是荒地,两亩的地,里正叔只收了咱们六两银。”

    李氏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问:“那咱们啥时候建屋?”

    叶金奎:“里正叔帮我翻了黄历,说是三天后就是好日。”

    李氏松了气,这样的话,他们冬天的时候就不用住山了。

    她问叶金奎,“咱还是建土坯房?建几间?”

    “三间正房、三间厢房吧,和以前一样。”

    叶金奎不想太多钱建房,一是因为他们家现在纯属坐吃山空,银就少一,二则是因为他害怕自家成为民、匪寇甚至官兵里的大羊。

    如今这世,如果你拳不够,那你穷儿比你过的富裕要更好。

    李氏把包了端上桌,又给家里所有人每人盛了一碗只碗底儿飘着几粒小米的米汤,“那我明天就去问苏婶借他们家的院饭。”

    村里人盖房,除了请工匠要钱,其他苦力活的小工九成以上都是由村民充当,这些人属于自愿帮衬,今天你帮我家,明天我帮你家,算是“换工”,不需要额外给钱,但饭却是免不了的。

    叶家如今在山上住着,不方便招待帮忙活儿的村民吃饭,李氏于是就打起了村里其他人家的主意。

    第一个想到苏家,是因为苏家一来宅就在村尾,方便叶家人给活儿的工匠、村民送饭,二来苏家的那位老太太为人利,苏家的小儿媳妇又和李氏关系极好,借她家的院,李氏起码不用担心有人为了儿小便宜就撒泼耍赖、胡搅蛮缠。

    为什么穷

    李氏和叶金奎你一言我一语的,没一会儿就把各自需要心的事全都捋顺了。

    至于家里的几个孩,叶安澜一来大病初愈,二来份特殊,叶家夫妻都不太愿意使唤她事,叶松几个则是因为年纪太小,最多也就只能帮着李氏跑儿传话、送送饭、洗菜烧火。

    最终叶家夫妻商量的结果是,叶金奎负责准备材料、请人帮工、监督盖房,李氏负责跟苏家借院、在盖房期间给大家准备饭菜,以及照看家里的几个孩

    叶安澜觉得这俩人,尤其是李氏的工作量过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