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嫁良缘 - 错嫁良缘 第5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葭也不多说,带着几人山,走老远,怀钰问她:“你舅舅怎么不跟我们一走?”

    沈葭见怪不怪:“他每次祭拜完,都要在我娘坟前待一会儿。”

    众人闻言,纷纷驻足,回朝山岗上望去。

    只见谢翊依旧立在坟前,一袭蓝直裰,勾勒清瘦形,背影无端有几分萧索之意,他的指尖缓慢抚过墓碑上的石刻,脚边的火盆里还烧着纸钱,风一,火星四散,灰烬飘在风里。

    沈茹缓缓收回视线,底多了丝绪波动。

    陈适注意到她的神变化,有些不解,接着看见她的神落在怀钰上,登时了然冷笑,转对沈葭:“二小,我们直接回去吗?”

    “啊?”

    沈葭的反应慢了半拍,主要是突然觉得陈适的笑容有冷,不像他平时的气质。

    陈适似乎是察觉到了,及时地调整好了表,笑得愈发温和:“今日天气不错,就这么回去的话,难免辜负这样好的辰光。听闻金陵是六朝古都,都是名胜古迹,二小生于此地,想必是个金陵通了,不如带我们几个外地人游览一番?”

    “啊……好啊好啊。”

    沈葭正有此意,她得意地朝怀钰看去,心说你成日待在紫禁城里,想必也没见过什么大的世面,今日就让本小带着你逛一逛金陵,开开凡,让你晓得我们金陵是多么繁华闹,连神仙都想来住的地方。

    然而她这一望,却只望见个后脑勺。

    怀钰拄着拐杖,走得也不回。

    沈葭:“……”

    沈葭赶追上去,喊:“怀钰,你走那么快什么?不要啦?”

    怀钰听见这话,虽没停来,却是放慢了步速。

    沈葭在他后问:“怀钰,你跟我们一起去么?”

    怀钰想也不想地:“不去。”

    “为什么?”

    “我疼!”

    到了山脚,沈葭等人都上了一辆车,正要发的时候,车帘却被一只瘦的手掀起,怀钰冷着脸钻了来。

    沈葭惊讶地问:“你不是说不去么?怎么上来了?”

    怀钰挤开陈适,一坐在她旁边,:“我说跟你们一起了么?我自己玩自己的,你得着?”

    沈葭:“……”

    沈葭心想那就随你罢,你开心就好。

    这时负责驾车的车夫问:“孙小,是要去哪里玩?”

    沈葭想了想说:“去莫愁湖罢。”

    说完她还特意扭问怀钰:“你是去这里吗?不是的话,可以等我们车后,让他送你去想去的地方。”

    众人:“……”

    怀钰没理她,只冷冷:“驾车。”

    -

    莫愁湖位于金陵城西,与清凉山相邻,众人便先去登山。

    话说这清凉山也是有典故的,清凉山原名石山,东吴孙权曾在此建石城,作为防御首都的门,后人常用“石城”指代金陵,大抵来源于此了。

    石城位于江以东,山势险峻,地而起,峭便是江天险,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昔年曹拥百万之众,屯于江汉,有侵吞江南之意,诸葛亮使东吴,联合孙权共同抗曹,路过金陵时,曾驻于此观察山川地势,说了“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的评语,并力劝吴主迁都金陵,清凉山上现在还有诸葛武侯驻坡遗址。

    众人坐在山坳,谈古论今,缅怀前人遗迹。

    陈适说起赤之战时,侃侃而谈,说那曹起百万雄师,横槊赋诗,何等的慷慨豪迈,气吞如虎,只可惜败于周瑜之手,数万军士丧生于赤大火之,使得曹阿瞒终生不敢再生窥南之心,徒给后人留“生当如孙仲谋”的慨。

    沈葭也曾在酒楼听说书先生说过“话三分”,却都没陈适的才好,不禁听了迷,不停追问然后呢。

    怀钰见她如此模样,冷笑一声:“曹不知兵罢了,有什么好可惜的。”

    陈适闻言笑:“昔年曹公仅凭两万多人打败袁绍十万大军,夺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又西击乌桓,计定辽东,由此收服黄河域,奠定北方基业,小王爷怎能说他不知兵?”

    怀钰:“若不是曹采用许攸计奇袭乌巢,断袁军粮,谁胜谁负还未可知,曹孟德也不过是赌一把罢了,只不过他运气好,赌赢了,袁本初运气差,用人不当,赌输了。你说赤之战曹起百万雄师?在我看来,也不过一群乌合之众,一群不谙战、只知陆地作战的骑兵,对上孙吴的师,以自己的弱势,去对别人的,怎能不输?百万雄兵又如何,不过是群因主将失策而淹死江的冤死鬼,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有何可惜?”

    陈适摇失笑:“如此说来,一场伏尸百万、血漂橹,谈笑间灰飞烟灭的鏖战,在小王爷,不过一场赌局罢了。”

    怀钰倏地朝他看来,目光冷肃,竟隐隐冒着些杀气,犹如一柄鞘的刀,其凛然不可侵犯之意,令人不敢视。

    “战场上时机瞬息万变,本就是场赌局!你以为稳胜券,兴许一战便兵败如山倒,反倒是那些穷途末路的溃兵,若临死之际绝地反击,未必没有转败为胜的可能!”

    这二人你来我往,旁边的沈葭都听傻了,不知明明说的是曹和周瑜,怎么忽然讨论起打仗的事来了,她对这些打打杀杀的不兴趣,便起走去了一边。

    所有人里,唯独沈茹听机锋。

    在驻坡少歇后,众人又去了南麓的清凉寺。

    该寺起于五代十国,兴于南唐,原名兴教寺,南唐元宗李璟扩建后改为清凉大场,从此石山便改称清凉山了,南唐后主李煜很喜来此避暑,打坐礼佛,故清凉寺又称“避暑离”,听说寺还留有他的墨宝。

    后来南唐灭亡,清凉寺遭兵燹而被焚毁大半,只残留古井,太祖曾命人修复,清凉寺才恢复往日香火鼎盛的光景,成为金陵名刹,每年从各地前往清凉山礼佛的香客络绎不绝,由此诞生金陵的一大名景——清凉问佛。

    陈适不愧在翰林院修过史,一肚学问,谈到什么都能引经据典,现在针对清凉寺,他又说起那南唐后主与大小周后的风韵事来。

    沈葭最听这野史轶闻,不免听得津津有味,捧着脸叹:“陈公,你懂的真多。”

    怀钰一听这话,俊脸顿时拉得老,拄着拐离开。

    沈葭没注意到,忽然想起一件事来,拍手:“啊,对了,这寺里有一老井,名为还井,你们要不要去喝喝那里的井?”

    众人早就渴了,尤其是陈适,说了这么多话,难免燥,便欣然起:“二小请带路。”

    沈葭发挥了她东主的作用,领着众人来到一个小亭,那南唐古井就在正,旁边放着桶,桶上系着绳,还有一个柄木瓢,若要饮的人,自取便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