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对照组 - 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对照组 第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老的甩甩,寻思自己想这个啥,他说:“这么多知青可不好找。”

    没看各个大队都再喊人吗?他们旁边儿那个大队的正在扯着嗓撕心裂肺的叫:“向公社石狗岭大队,石狗岭大队的人在这里集合……”

    王一城直接从车上摸一块板举了起来,上书:向公社清大队集合

    石狗岭大队:“……”

    老陈:“……”

    还是这小贼。

    这举牌就是好用,很快就有两个知青找了过来,“同志,我们是去向公社清大队的。”

    王一城笑着说:“这里就是,你们在这里等一等,还有几个人呢,你们这一次一共是八个人。你们是……?”

    两个人分别说了姓名,王一城低翻看了一,确认了这两个人就是名单里的,说:“把行李放在车上吧。”

    “车啊。”

    王一城笑着说:“是啊。”他仿佛没看见两个知青有嫌弃的神儿,说:“现在正是秋收,队里能给你们挪一辆车来帮你们装行李,已经是大队格外照顾你们了。你们也是运气好,分到了我们大队,咱们县里还有好些个大队都得自己扛着行李走到村里。近倒是还好,还有得要走五六个小时呢。”

    两个知青一就吓到了,震惊:“这么久走过去?”

    王一城:“是啊,其实也不算远。”

    人啊,最怕对比,一听这个,再看这个车,竟然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说话的功夫又有几个知青过来,大概是王一城牌举得太显,他这边倒是很快到齐了。最后来的是两个女知青,两个人穿的都很不错,跟村里人完全不同,举止带着傲,其一个似乎有看不上王一城,鄙夷的瞪了他一,哼了声。另一个视线在他的破衣服上游移了一,撇撇嘴。

    王一城挑挑眉,面儿上是没一兴的。

    这次他们大队一共来了八个知青,四男四女,来自五湖四海,就连最后两个走在一起的女知青,其实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一个是沪市的,一个是嘉兴的。王一城过了名字,随即去知青工作人员那里接。

    知青的同志有惊讶:“你们大队倒是快。”

    他一个个了人,在本了登记,这算是一个接,防止有知青没有乡。现在已经落实乡的知青借故拖延不乡,会严格查的。

    王一城笑眯眯:“是啊,运气好,集合快。”

    双方接好了,王一城回叫上了老陈,一群人了站。大家的行李已经都在车上了,等在一旁的知青们东张西望,有着对新地方的好奇。

    那个看王一城不太顺的女知青大声说:“你们大队怎么安排的啊,这本就坐不啊。”

    王一城惊讶的看着她,说:“车只能给你们拉行李,你们是要走过去的。”

    “什么!”

    大家震惊的叫了来。

    老陈一看大家这个样儿,不乐意了,说:“你们这些娃娃是怎么回事儿,这可是金贵东西,累坏了算谁的?你们一个个年轻人一会儿难还能累着?如果走路都扛不住,那么活儿还能成了?”

    大家面都有几分不好看。

    “我们可是乡搞建设的,你们这是什么态度!你这是看不起人。”女知青义正言辞的叫了来。

    王一城:“这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我们不让你们坐车就是态度不好,看不起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你们乡不是真心活儿,只注重享受呢?达不到你们的满意,就要说难听的话,那也不是真心乡建设的啊。”

    这个话让大家脸都变了起来,这要是坐实了,他们可就麻烦了。

    王一城也不等他们辩解,更是不等他们多说什么,反而是缓和了语气:“我晓得你们想舒服一,但是乡就是这么个条件,真是舒服不起来的。咱们是第一批来的,你们可能没有对比,其实我们也不着急回去,咱们可以在这里看一看,看看你们就晓得了,我们大队还在秋收最忙的时候安排了车来给你们装行李,真是难得的贴心了。好些个大队可都是让知青自己扛着行李的。以前都是天来知青,那个时候虽然开始地,但是我们东北的晚,还没说大面积地,不算忙。基本上各个大队有车都安排的,但是现在秋收啊,况哪儿允许啊。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这乡地,可比我重要,我哪儿能让你们嚯嚯啊。”

    他这一说,那有力见儿的立刻就顺杆儿爬了,其一个男知青立刻笑着说:“我们明白的,哥,谢谢大队安排车来接我们啊。”

    “对,早回去,也收拾一。”

    王一城:“你们晓得就好。”

    他一坐在了车上,说:“那咱走吧。”

    知青们:“……”

    敢儿说了半天,你自己坐了。

    王一城丝毫没觉得不好意思,仍是带着笑意呢,他连解释都不解释的,反倒是介绍起当地况:“县城距离咱们大队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你们要是走得慢,估计就要更久了。你们如果平时想要来县城,可以去公社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半个多小时就能到,一天只有一趟车。咱们村里人买东西基本都是去公社,公社也有供销社,一些日常用品都能买到的。咱们村到公社就不远了,走路不到一个小时。”

    先儿那个有力见儿的男知青赶问:“哥,那咱们现在到了大队就要开始活儿吗?”

    王一城:“对,秋收比较忙,你们过去安顿一就要先上工了。虽说你们乡都是有补贴的,但是都在籍所在地领走了,没有安排给各个大队,所以这一次你们到了之后,大队会先借给你们一些粮,今年怕是来不及了,你们明年用工分还。”

    他上扫了一几个年轻人,说:“我们东北冬天十分冷,如果你们没有准备厚衣服厚被,得赶写信回家让家里人帮忙准备了,不然冬天抗不过去的。我看你们有些是南方过来的,咱们这边不比南方,冷的时候真的能冻死人的。”

    这不啥时候,相都是很重要的,王一城就了一张十分“没心儿”的脸,别看二十多岁,但是就是给人一很清澈的少年。再加上他说话很实在,几个知青对他印象对还可以的。

    当然了,除了一开始看王一城不顺那个女知青除外。

    王一城随手摇着手里的本,看到了女知青的名字,沪市来的,叫陈文丽。

    这女人多少有病,看他的神儿很怨恨,仿佛认识他一样。他说起本地的一些况,她也不断的撇嘴,心不在焉,仿佛并不陌生。王一城心里有了些计较,不过倒是没在面儿上表现来,反而是一直带着笑,介绍本地的风土人

    大家也互相介绍了姓名,最有力见儿的那个叫江舟。

    他凑到了王一城边,问:“哥,咱知青的人,都好相不?”

    其他的知青也都竖起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