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嫡女 - 望族嫡女 第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望族嫡女

    作者:ee未绿/e/e

    简介:

    (本文又名《重生白月光替她女儿》《黑化宅斗文恶毒女她重生了》,元素:重生,宅斗恶毒女,白月光替(非女主),大婆教女,睚眦必报龙傲天女等等剧,行文绝对舒。)麻城刘氏不仅是荆湖鼎族,同时也是科举世家,可谓是人才辈。丽姝诞生于刘家这样的望族嫡支,原本应该是天之骄女,但其母小傅氏却是续弦,还是嫡傅氏过世后,因其相和嫡有五分相似,才得以嫁刘家来的续弦。好容易小傅氏门生了唯一的嫡女丽姝后站稳脚跟,又弹压了妾侍以及不听话的嫡旧仆,俨然一幅宅斗赢家了,可尴尬的是原傅氏居然没死还带着一双嫡女回来了。从此丽姝母女的地位就尴尬了起来…… !

    第 1 章 楔

    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秋,梧桐叶片大,刚立秋就随风飘零落,偌大的叶片在空打了个旋儿,缓缓落在地上。

    早秋时节,京向来多植柳,路两旁向来以旱柳和垂柳居多,而柳树也颇得京师之人的青睐,许多地方也以“柳”命名。

    正如这双柳胡同里住的刑刘尚书府邸,还把自己平日起居之所改为雪柳堂,他如往常一般,早起打一五禽戏,呼吐纳之间,只觉得神清气

    从屋外走来一年消瘦的妇人,她手描金海棠纹样的红漆盘上放着一盏柳叶茶,这柳叶是柳将开未开时采摘来,芽晒茶,不仅能败火除燥、神利气,还有明目清心之功效。

    这妇人端到刘尚书面前,刘尚书嗤笑一声:“你这是怕我气着,还把柳叶茶端来。”

    “妾不敢。”妇人是刘尚书的妾,娘家姓应,因刘尚书正妻亡故,他又再无续娶,因而如今是应姨娘家。

    她见刘尚书神似乎平缓些,不免提及:“昨日于家又上门来了,说是让老爷帮忙。”

    刘尚书放茶盏,冷哼一声:“当年他娶丽姝,丽姝逃婚,不知所踪。我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在他仕途和钱财上多有提携,连丽姝的嫁妆也未曾要回,他还尤嫌不够。如今连河都敢贪污,治更是一片混,还杀了御史,犯如此大案,据说又牵涉到番之事,一事不平一事又起,我避嫌还来不及,还帮他收尾不成?”

    应姨娘皱眉:“他这些年也不过是个知府,怎么又和番一事牵扯上了?”

    “此事今日便知,原本河弊案,因为事涉外,你也知晓陛大寿,各藩属国都来京朝贺,大理寺让三司共审。”刘尚书原本作为刑尚书,一般都是大理寺审完,他们复就行,如今事牵扯大了,可能是死刑或者绞刑,故而才有刑会同大理寺、都察院一起审理。

    这般大罪,于家人还敢上门来求援,打去才是真。

    刘尚书为表清白,原本上书回避,但没办法,皇上信任他,依旧让他督查此案。

    想到此,他摇摇

    应姨娘也就知趣的什么都不提了,其实这么多年,若非于家再次上门,她似乎都记不

    起她们家和于家还有姻亲关系。

    不时,刘尚书坐着官轿到了衙门后院,谁知一门就看到了郑驸,他顿时有些尴尬,因为郑驸原本是他乘龙快婿。

    当年郑灏原本金榜题名状元,前往楚州迎娶他三女儿丽姝,不料却被皇帝旨赐婚,从此,郑家和刘家就没有了来往。若非如此,刘尚书也不会快速把女儿丽姝嫁给于懋忠,女儿房时见了于懋忠一面,就留书信逃走,落不明,生死未卜。

    当初他十分生气此等行为,如今见于懋忠贪赃枉法,又狡猾如斯的家伙,心想也许丽姝看透了他的本质,而非是嫌贫富才逃婚的。

    只是今日三司会审,郑驸乃闲散官僚,风不相及也。

    ……

    公堂之上,于懋忠被带了来,他生来一幅老实忠厚的模样,若非是此等大案,没人相信他是个坏人。

    主审是大理寺卿,尽他证据都摆开,但是于懋忠非常狡猾,他言必称:“这些都是被人胁迫而,我不过是一介知府,刘大司寇,岑廷尉,陆总宪,这些都是诬陷啊。我不过是安州一介知府,如何能这般大案?”

    大司寇指的是刑尚书,也就是刘尚书,岑廷尉则是指的大理寺卿,陆总宪则是指的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刘尚书本和于懋忠有些系,此时撇清都不及,如何会帮他说话,陆总宪则看向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不由一笑:“尔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证据确凿还矢否认,来人,给我请证人,拿证词来。”

    他站起来丝剥茧,可谓是让于懋忠这等狡辩猾之徒都倒在地,不敢大喊冤枉。

    外面围观的百姓:“岑廷尉真是断案如神啊!”

    此一案暂时完结,却见大理寺卿突然看了刘尚书一,又对于懋忠:“还有一案,于懋忠,十八年前你还记得你发生过何事吗?”

    于懋忠不曾想岑廷尉有此一问,他想了想,立:“没有,十八年前我不过是个秀才,还未仕途,在家苦读。”

    方才在一旁一直没有声的郑驸冷笑:“于懋忠,还不说实话?”

    众人想难此事与郑驸有关,这不可能啊,十八年前郑灏刚被选为驸,就已经到

    京城了,于懋忠只不过是一个在老家的生员罢了,二人会有什么系?

    “回秉诸位大人,我已经把能说的都说了啊……”于懋忠也是哭无泪。

    大理寺卿淡淡的:“请证人。”

    外面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销金轿,里面走一人,她约莫二十来许人,乌发用各皂纱绾住,正孔雀钗,额间有一枚乌孙国特有的绿松石。她伸雪白的皓腕,搭在一位十八九岁的青年手上,走起路来看起来姿窈窕,态轻盈,婀娜无双。

    她在衙之前摘面纱,四周之人见了她的貌竟是一滞,久久不能言语。

    众人不知证人是谁,刘尚书还呷了一茶,心这岑时晏风好,自己打探,他竟不发一言。

    只是见了此女来,手竟然有些不稳,险些将手的杯盏摔了。

    大理寺卿这才站起来拱手:“乌孙太后安好。”

    此女原本是乌孙国的太后,旁站的便是其左菩王,也就是乌孙国王。

    乌孙太后笑:“此事多亏了岑廷尉,否则,我的冤怕是无人知晓。”她这一笑,连衙门之人都忍不住面红耳,却见她又面若冰霜看向于懋忠:“你还认得我呢?于贼。”

    于懋忠已经被饿了许久,早已老,想凑近看,却被官兵拉着,只是摇

    乌孙太后声音清脆婉转,原本笑起来说话自有一等媚,但此时却:“你的确不记得我了,那我只好告诉你了。当年,我父亲因上京赶考得了重病,还被家卷走了钱财,与于伯父不过数面之缘,但于伯父却是施以援手。父亲惦念恩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