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22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人齐齐看向挂在屏风上的世界地图,那么小的倭国,也算大战绩?还打了十余年!?

    明朝的战神有分啊!

    杜如晦一看就知他们在想什么,嘴角不由,“你们是不是忘了天幕说过倭国原,后世用了十四年才将倭国赶原?

    当时的后世可比大唐大多了,至少有几万万人,有火等先,倭国还是那么小,后世却了十四年才将倭国赶国,说明什么?说明倭国当时国力盛,比国厉害。”

    “那么小的地盘肯定不是一夕一朝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倭国从未停止过发展,所以后来才能超过国,反过来原。

    天幕都说了明朝停滞不前,发展缓慢,明朝的倭寇难打也不奇怪。”

    李世民脸不虞,“连小小倭国都能屡犯边境?明朝还打了十余年?”打来啊,一次把它打怕了,打废了哪有这么多事。

    不是说明朝的时候,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吗?

    【明朝因为不重视海防等原因,倭寇猖獗,时不时就犯沿海地区,抢劫财、掳走人、烧毁村庄等,可谓无恶不作。

    据不完全统计,戚继光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打过大大小小八十多场仗,没有一次败仗。

    几乎每次都是全歼敌人,而自己只伤亡几名或者几十名士兵,牺牲最多的一次也只有69人。在田和王仓坪战斗,消灭了上千名倭寇,自己却没有一人阵亡。

    比较著名的台州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解救老百姓5000多名。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解救百姓3000多人。

    …

    戚继光在任职期间写《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这两本兵书都是实用兵书,和之前那些讲究战略、战术的兵书不太一样。

    《练兵实纪》涉及兵员选伍编制、旗帜金鼓、武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等等,算是古代版的《民兵训练手册》,属于普通人也能看得懂,学得会的兵书。

    在当时也算是一本神书。

    戚继光虽然没有统领过很多兵,但他本人的履历真的非常漂亮,比起历史上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兵的大战争,戚继光打的更多的还是小规模的战争。

    但这不是说他实力不够,而是当时没有这个平台,大明自从土木堡之战后就没打过什么大规模的仗,戚继光想打也没机会啊。

    他组建了一支四千人的军队,就是“戚家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勇猛善战,威震敌胆,屡立战功,在平倭斗争起到了决定作用,建立了伟大的功绩。

    戚家军因为主帅戚继光从而得名。它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平,百战百胜的战绩和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是明朝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常胜军队[1]。】

    洪武时期

    朱元璋脸有些疼,不重视海防,倭寇猖獗;没有平台,想打也没机会,一句句像是掌扇在他脸上一样。

    他定的不征之国难也是错的吗?

    不打小国,小国却来犯边。还猖獗到掳掠大明百姓,抢财宝,火烧村庄。

    朱元璋憋着一怒火,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岂有此理,小小倭国居然也敢挑衅大明。”

    更恼火的是,想骂后世孙不争气都不行,不征之国是他定的。

    众人看着朱元璋气急败坏地走来走去,言又止。

    朱棣张了张嘴,又闭上了,算了,等他上位后再改也来得及,何必要怒老爷,惹老爷不快呢。

    本来老爷就对他很不了,再说这些,他真怕等待他的是“赐死燕王”四个字。

    万历时期

    饱受张居正压迫的明神宗朱翊钧目光不善地盯着天幕,为什么要提到戚继光?提到戚继光不是会提到张居正?

    照天幕的,他毫不怀疑天幕肯定对张居正赞誉有加,那备受压迫的他算什么?

    朱翊钧:千万别提张居正,别提啊!

    蓟镇

    有意编撰一本练兵兵书的戚继光听到这前一亮,他的兵书传到后世,而且颇受赞誉。

    戚继光听着自己的战绩,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不过没多久他脸上的笑容就垮了,戚继光可没有忘记这是名将再就业,就业的名将都是结局不佳,心怀执念之人,或怀才不遇,或不得善终。

    他榜上有名,不就是说将来也…不得善终吗?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宋明的武将都这么好用吗?”辛弃疾会写十议九论,会练兵,还会自己搞钱。戚继光会写兵书,会发明火,会练兵。

    武将们闻言[羞愧][目光呆滞][自暴自弃],算了,陛又不是第一次嫌弃他们了。

    但是还是好气哦!后世的人有那么多兵书可以看,有那么多前车之鉴可以学习。

    不像他们,如果没有天幕,他们现在还是用竹简,舆图都是草草一画,没有指南针,没有……

    这没有那没有的,拿他们和后世什么都有的将军比合适吗?

    可恶!过分!

    众人不敢埋怨刘彻,于是目光落到卫青上,心:“大将军,你看看陛,多过分啊,快劝劝,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太贪心了。”

    唐太宗时期

    尉迟敬德突然大声:“陛,我也想写兵书。”

    还没等李世民开,程知节就笑:“你?尉迟老黑?撰写兵书?哈哈哈……”

    “你字都认不全,还写兵书?快别逗了。”

    尉迟敬德上去就是一拳,“我就不能述,找人给我笔?好歹我也打过不少仗,把打仗的心得写来留给后人参考不行吗?”

    看看后世连练兵选兵都能写,他怎么就不能写?

    李世民忍笑意,“敬德难得有此心,义贞就不要笑话他了。以朕看,诸位不如合编一本百家兵书,传给后人。”

    ……

    【说完战绩,我们说说戚继光再就业的原因。

    戚继光十七岁就继承祖上的职位,十九岁开始抗倭之路,一直到二十六岁他才升官,此后平步青云,一直到左都督,左都督是大明武官最的衔级,正一品。

    直到万历十年,他的靠山张居正去世,戚继光顺风顺的好日才结束,这一年他五十五岁。

    戚继光能成为一代战神除了时代机遇、个人努力以及过人的军事才能之外,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受当朝首辅张居正的重提

    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时,张居正就十分欣赏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和担当神,提他当了都指挥佥事,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不仅如此,张居正力排众议,将那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