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痣 - 妖痣 第11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肃王夫妻,当真是怎么看怎么满意◎

    几瞬前, 皇上将一张存票和一张写了名字的纸张扔在礼尚书的脸上。

    纸张因对折而阔锋利,一角划伤了礼尚书的脸。

    登时就有几滴血珠落,在朝服上留难看的痕迹。

    “足足五百万两白银, 换一个状元名位和几个士名额,倒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皇上冷冷地望着礼尚书,面上连一丝笑容也无,可见是怒气达到了

    “这样一看, 换礼尚书一条命,也是绰绰有余。”

    礼尚书望着前的存票与纸张,脑海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咙仿佛被人死死地扼住,张开嘴时说不什么辩白的话语,只“啊啊”地发两声不解惊惶的声音。

    ——这存票, 分明是他藏得好好的, 方才京郊的一上,除了他没人知,是怎么被搜来的?而那写了贿赂人员名字的单,上名字是对的, 字迹也是他的,可他压没写过!

    礼尚书惶然无措之意识地望向李丞相,想寻求些帮助。

    却见李丞相用看蠢货似的目光望了他一, 随后就一脸漠然地别开目光,对着皇上低声跪:“皇上息怒, 千万别被此等贪婪宵小气坏了龙。”

    礼尚书此时狼狈跪在皇上脚前, 就是有八张嘴也辩白不清这名单——李丞相自然以为, 是礼尚书自作聪明, 想要捉人把柄, 才将名单写,骂他愚蠢的同时,比方才放弃康国公还要痛快。

    想到这,礼尚书愈发慌,膝行上前,拉住龙袍的一角开始喊冤。

    “丞相关心于朕,朕自然记在心。”皇上火金睛,未曾错过方才礼尚书的求助目光,将礼尚书一脚踹开后,背手行至台:“朕亦十分担心丞相。”

    “故而……此次闱之事,就不必丞相协助了。”

    脆利落地断了李丞相参与此事后,皇上心憋着一火,直接在朝臣指了几人:“本次事件,由刑尚书负责审讯,鲁国公主理,并靖北王世、安乐伯、甄太傅、吏尚书一并协助。”

    均是在朝尚且立一派,且后辈无人参与此次闱。

    说罢,皇上话语微顿,瞧了一清思殿门,补充:“还有肃王,亦在协助之列。”

    这话让太与武王俱是一惊,未曾想谢锦安被委托的第一件大事,竟是闱之事!

    景州之事才歇,对地方官员多有调动调整。而这闱之事如今暴,被追查去,清洗的……可就是朝官员,不少都位。

    皇上此番委以肃王职责,是对太武王极度失望,还是改变主意,有意提肃王?

    诸位未曾参与闱之事的臣工,都不约而同地在心揣测圣意。

    诸多猜想之,惟有一是共通的:要是肃王是个有心人,趁此机会,可是能笼络不少人心呢。

    当便有心思活络的人打起旁的心思。

    李丞相则是和太对视一,彼此都稍稍松了一气:有了康国公与礼尚书两人挡在前面,随后再细心运作一番,绝对能将他们从明面上清清白白地摘去,暗地里皇上自然会有所怀疑,但为着皇家颜面,为着父分,想来惩罚不会过于严厉,小惩大诫加上一段时间的审视敲打之后,就会重新重用起太来。

    毕竟,太到底是名正言顺的嫡呀。

    皇上自己的眉心,从各怀心思的臣路过,重新审视了一边自己的安排,觉得无甚差错后,施施然绕过狼狈的太与武王,在御桌前落座。

    “唤肃王与罗寿来……”皇上才张开,就见罗寿神匆忙张地来,向他行礼:“禀皇上,祈天台掌事求见,说有要事禀告。”

    “传。”皇上划过一抹惊讶,脑海瞬间划过昨晚在祈天台上的一个场景——他因微染风寒,在手握线香时,微微咳嗽了两声,便觉手特制的小指的线香,比往年显得脆弱许多,好似再握一,就会忽地断裂。

    指尖恍惚又传来线香脆,让皇上心难得涌动起不安。

    一瞬,祈天台掌事步履匆匆来,面一片煞白:“才见过皇上——皇上!今早才循例巡视祈天台,竟发现、发现昨日的线香,它、它断了!”

    这话,殿一片哗然。

    这消息如山峦碎裂一般冲击着在场诸人,令所有人面上都现一瞬的空白神

    凡祭祀祈天这样的大事,所用的线香均是特制,燃起时檀香袅袅,如小指,放在无风无雨的大殿之,能燃五六天之久。

    还从未有线香第二日就忽然断掉的况。

    线香断、天不应、心不诚……

    皇上好容易缓和一的面,顷刻间如暴雨前一般黑云密布。要是手边还有一个酒盏,指不定就会被顺手丢去。

    这件事要是传去,会让百姓们怎么想!

    他们至无上、一言九鼎的君王,原来在重祭祀,为百姓祈福,为国家祈寿的时候,竟是于心不诚的!

    否则,怎会上天不应,以至线香骤断?

    一旦、一旦有一这样的想法,都会动摇民心。

    皇上骤然握起拳,手背上青凸起,裹挟这恼火狠狠落在桌上。

    吓得罗寿一蹦三尺,连带爬到皇上边,像捧着珍宝似的捧住皇上的手:“嗳呦,皇上您要珍重自呀!”

    祈天台掌事在颇受人敬重,自少不了看人脸的本事。

    他疾步上前,拱手:“皇上心系百姓、仁德厚、诚心至极,几十年来上天皆有见证,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乐,便是皇上诚心勤政之故。”

    “既如此,才觉得,这线香断,不是皇上不够诚心的缘故。”

    “朕觉得,掌事说得甚对。”皇上的目光有些森然,冷冷落在太上:“那么……这自然是线香本的问题了。”

    太的血几乎在那一瞬间凝固,如坠寒窟。

    一夜之前,他在重宴上是如何地被皇上夸赞、风得意,借此藐视武王与肃王,此刻就多么地胆战心惊,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办祈天仪式与重宴的机会,让给武王。

    李丞相闻言暗不妙。

    他原先以为,闱事发,是因为康国公的愚蠢狂妄,可连着这祈天台一事,分明是有人故意为之,将这两件事合在一起,以力直指太

    他怀疑的目光意识地落在武王上:简直不必细想,太事,得利的必然有武王!

    皇上睛转了转,在心亦想起这

    线香忽断,事关重大,有可能是太办事不利,也有可能是旁人有意栽赃陷害——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太心大意。

    再往远想想,就念起景州山匪之事,他这两个好儿,在百姓受难之际所打的好算盘。

    与其查清楚,倒不如一块儿打压去。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