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明天要登基 - 公主明天要登基 第42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盈其实并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就把虞令贞抱给朝臣们看的。

    朝的一切,又恢复到了她最初登基时候的模样,风平浪静。

    ·

    古井无波的日一直持续到了平昭三年的四月里。

    虞令贞快两岁了。

    他周岁抓周那会儿,抓的不是赵盈的玉玺,也不是徐冽的佩剑。

    一只手抓着杜知邑叫人打的纯金小算盘,一只手抓的是唐苏合思自己绣的歪歪扭扭的锦绣江山图。

    等到快两岁时,他说话虽然不是那么利,但是比同龄的孩已经好太多。

    平昭三年六月初七,天在太极殿升座,文武百官如往常一样登殿。

    两班列开,等着天驾临。

    可是赵盈一现,朝众人无不惊愕。

    皇帝手里牵着的那个——那是个什么东西?是个孩吧?哪里来的孩

    那不是宋家的大公啊,也不是常恩王府的世,宋家大姑成婚后还没生呢,这孩打哪儿来的?

    赵盈端坐宝座龙椅之上,一侧,抱起虞令贞,安安稳稳的,也放到了龙椅上。

    娃娃给他坐龙椅,这是——

    “众卿见过,这是朕的儿,朕已旨意礼,择吉日册为赵王。”

    从六月初七之后,赵盈就不上朝了。

    她辍朝,是辍给朝臣看的,就是故意的。

    因为虞令贞来得突然,来的莫名起码,而且他还姓了虞。

    倒不是说他们质疑虞令贞的血统来历,毕竟赵承衍在太极殿上亲说了,赵盈生产当日,他就守在上前殿,亲给虞令贞造的玉牒,这就是皇室血脉。

    是皇室血脉就是吧,问题是孩的生父是谁啊?

    总不能说大街上随便拉了个小郎君里,拘着人家就跟天生了个儿来吧?

    这要非得不肯说,那只能是朝之人。

    薛闲亭?徐冽?再不然杜家三郎?

    是谁这总得有个准信儿吧!

    再不济,不说就不说吧,怕他们回又见风使舵的去结,怕东怕西的,不说就算了!

    问题是,这孩怎么能姓虞?

    赵盈上了三天朝,朝臣就在太极殿跟她吵了三天。

    是真的吵了三天。

    以辛恭为首。

    他带着一批御史言官,带上折,非要把虞令贞的姓给改回来。

    既然是天亲生,又不愿叫人知生父是谁,那怎么着也要跟她的姓,否则将来怎么继承大统?

    赵盈吵架有儿没吵过,又不能因为这个事儿把辛恭给推去砍

    他最不要脸的地方是在于,还写了家书回河间府,叫他亲爹那位久不理朝政的国公爷也六百里加急上了,直达天听。

    然后赵盈就不上朝了。

    这已经辍朝六日,她御案前的奏折堆成了山。

    她一本也不想看。

    徐冽站在旁边儿,翻了两本,叹了气:“不看就不看吧,还真没儿新鲜事儿。这些人成天上折,也不怕淹了外阜的急递。”

    赵盈白了他一:“他们分的清楚着呢,外阜急递都送到阁去了,有舅舅坐镇,不了岔,所以才一天恨不得写上八百本奏折送到我的御案上来!”

    她越说越是来气,大手一挥,那成山堆积的奏折就洒落了一地:“我是真想把辛恭推去砍了!什么东西!他上次就差当面儿骂我数典忘祖了,简直就是个混账东西!砍他一万回我都不解气!”

    第366章 倒戈

    天辍朝,总不是久之计。

    辛恭不服,旁人也会服

    至少在朝臣看来,赵盈能走到今天,靠的可不是她的慈悲心

    听说近来清宁殿御前服侍的小娥打死了好几个,因为天太容易发怒了,一句话说的不对,哪怕是茶温不对,立时就拉去打死不提。

    这消息也不知谁放去的,反正还有用。

    起初辛恭带上书,那些人跟着一块儿上折,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本赵盈连朱批都没有,原样发回,然后第二天他们就接着写,接着往御前送。

    后来连徐冽都惯了,走个过场,送到清宁殿,他象征的替赵盈翻两本,就让人拿走原样发去了。

    可清宁殿里这样的消息一,到了第二天,御案上的奏本少了一大半。

    赵盈又临朝了。

    还带着虞令贞一起。

    其实宋昭劝过她。

    虞令贞年纪太小,什么都还不太懂,现在把他带到太极殿去见这样的场面,恐怕没什么好

    赵盈却以为并非如此。

    就是小小的年纪才该经历一番磋磨,否则他一帆风顺的大,有这么多的人为他保驾,他今后真能天立地的好皇帝吗?

    太极殿上朝臣风转变得快,不过总有些所谓忠贞之士,忠的是赵家江山,赵氏皇族,仍旧在太极殿上据理力争,说什么也要劝言天,得把虞令贞的姓给改回来。

    再后来,他们就不上朝了。

    以御史台为首,三省六,乃至京兆府大理寺,还有五城兵司,甚至是禁军的两个副统领,擅离职守。

    天不是能辍朝吗?

    他们怎么就不能罢朝呢?

    只可惜,没什么用

    六各有人节制,且基本上也都是赵盈自己提上来的可用之人,少了他们,六事务不会受到一丁儿的影响。

    御史台还有杜知淮坐镇,事闹大的时候,辛恭态度太过,赵盈索借机抬举杜知淮,从前不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叫他跟辛恭平起平坐吗?这时机正合适。

    如此一来,自然不怕御史台无人主事。

    连又闲散在家的杜知邑都被重新启用,仍旧是在御史台当差,可见朝是真的不缺这些人。

    “辛大人,这么去,可不是个办法啊……”

    辛恭一个神过去,先的某位御史讪讪的就收了声。

    一旁的裴副都统大金刀跨坐着,一拍桌案:“大不了就是辞官不了!新帝尚且年轻,如此不知轻重,天家血脉之事也如此儿戏,我等为朝廷效忠,也都是先帝一手提,难为了自己的前程,就看着皇帝如此胡闹,作践先帝留的大好基业不成吗?”

    “但……但是燕王殿不是也没说什么吗?”京兆府的韦承光叹了气,“除了燕王殿外,如今京宗亲,无一人说话的。晋王府、淮郡主府、昌平郡主府,还有常恩王府,说句实话,仔细想想,皇上登基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朝局,大局皆在天掌控之,咱们这些人……”

    韦承光的话音戛然而止。

    在辛恭府上的这次聚会,自然是不而散。

    从辛府来,有人匆匆追上韦承光:“伯明兄,伯明兄且慢,等一等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