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5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

    1老丘戏曲作《五全备记》的容大家都忘记了,再讲一遍!(bhi

    2《古今风谣》:突然发现这书居然是杨小慎编的,以前看的时候都没注意……

    收集了一些很广为人知的民谣(?)

    比如“楚虽三,亡秦必楚”

    比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举孝廉,浊如泥。举良将,怯如。”

    比如“直如弦,死边。曲如钩,反封侯”

    比如“贼放火,官军抢火,贼来梳我,军来篦我”

    大多都是讽刺朝政问题的,估计杨小慎是借着写书在云南隔空辱骂嘉靖

    比起在京师朱厚照现在门可就方便多了,不他想去哪南京这边都没几人能拦他。

    杨碧川回去后知是钱福来了南京,力邀文哥儿去扬州玩耍,只觉钱福这个祸害真是魂不散。当年这家伙在翰林院就很随心所现在还来哄太去扬州玩耍!

    想到文哥儿和钱福好李东也很欣赏钱福杨碧川更郁闷了,只能写信往京师给老乡谢迁提了一嘴:文哥儿整天和钱与谦凑一起玩迟早会学坏!

    虽然他也算是文哥儿的乡试座师可文哥儿还是和谢迁他们几个老师更亲近。何况大明官场上师生关系的分量除了看分还得看官位,就目前的况来说还真没谁能越过李东和谢迁去!

    李东那边显见是告不了状,只能找谢迁聊聊了。

    当然王华这个当爹的也是同乡,不过大伙都知王华这家伙最能惯着孩跟他说了也等于白说!

    杨碧川让人快加鞭把信送往京师。

    这会儿京师已经收到很多次江南的来信了,每次文哥儿的信都是一大摞的,动静着实不小。

    连带朱厚照这个太写信的频率也了许多,闲着没事就要写信给诸位辈和他两个弟弟妹妹表示“江南真好玩啊真好玩”。反正朱祐樘人没到南京却已经从太的来信里得知了鸭的一百吃法!

    就大明王朝的皇帝陛心态有崩想去南京吃鸭血粉丝汤。

    朱小二朱厚炜和他朱秀荣心态也有崩朱厚照非常关弟弟妹妹写信给他们的时候图多字少(跟文哥儿学的简笔画),图文并茂地向他们介绍江南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朱厚照才门短短两个多月朱小二已经找他母后撒泼打好几回烈表示想要跟他哥一起去江南玩。

    帝后二人都是敛的格越看越想不明白自己两个儿怎么会把撒泼打的招数用得这么熟练。到底像的谁哟!

    朱小二弟俩都才九岁张皇后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去江南玩耍,她无奈地说:“你们皇兄也是第一次去,你们这么小就别想了。”

    朱小二开始掰着手指算自己的岁数,准备等自己到十三岁时必须得争取去玩。最好还是跟小先生去玩,留皇兄在京师活,他一路写信回来向皇兄炫耀去玩有多开心!

    与此同时,王家人也在读信。一家和二儿一起送老爷归乡去了,三儿又去了南京,家里顿时变得空落落的,王华每天回到家都不太习惯,总觉得少了什么。

    果然,人上了年纪就是想要儿孙绕膝,不想儿女离自己太远。王华把文哥儿给亲朋好友的信都送了去,才带着他给家里人写的信回家,先去给岑老太太读过家书,又把剩的信都拿去分给让儿几人。

    王华都想知文哥儿是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写信,照他这个写法每天得写多少封?相比之,王守仁和王守俭回了余姚后全程只给他们报了次平安,连王守俭的相看结果都不写信来吱一声!

    京师这么多亲朋好友之,丘濬收到的信是最厚的。

    文哥儿显然是践行了自己发前的诺言,每天都跟写日记似的给丘濬写东西,有时候只是几句慨,有时候则是整篇的游记,一堆零狗碎的容全被他收拢起来等寄信的日再一并寄回京师。

    丘濬儿每次给亲爹念信,都很理解为什么自家老爹这么偏这小孩。

    真就是比亲爷孙还亲。

    这些信读着也很有意思,比起许多脍炙人的名家游记也差不到哪里去,他都忍不住抄了几篇给儿背诵学习,沾一沾人小神童的才气。

    不想前几天儿把这些从信里截取来的游记带去塾馆读,不小心叫他们塾师给看见了,后来消息越传越广,得大家都知他们这里有王小状元的独家游记了,连同僚都明里暗里跟他讨要!

    丘濬儿只能趁着读完信的空档,询问亲爹能不能把文哥儿的来信抄上一份给别人看看。

    丘濬本不太乐意给别人看文哥儿的信,转念又觉得文哥儿写的好文章合该让别人也瞧瞧,于是勉为其难地答应让儿抄信去。

    古时许多诗文可都是通过书信传播去的,要是收到信的人都收起来不给旁人看,许多佳作兴许便没有机会来了!

    李东很快从别拿到了文哥儿写给丘濬的信,他掂了掂那堆信的厚度,乐呵呵地找谢迁分享自己的发现:“你看你这个准岳父当得可不怎么样,那小给你写的信算上功课都没给丘学士的多。”

    谢迁就没见过比李东闹的家伙。他微微地一笑,说:“大概是我没给他过什么阁老饼,你也知这小从小最吃了。”

    李东一琢磨,觉得还真有这个可能。

    丘学士连他那手饼绝活都教给文哥儿,文哥儿和他关系好也正常。

    李东便也没再煽风火,大方地和谢迁分享起别人抄录来的文章。

    文哥儿这些随手写的游记虽不是什么鸿篇作,读起来却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非常适合在案牍劳形之余读来放松放松。

    文哥儿还不知连自己写给老丘的信都正式全京师共享状态,他一大早就与钱福他们渡江去了扬州。

    钱福和张灵两个酷喝酒的家伙一到扬州,上勾肩搭背地跑去找酒喝,留文哥儿和朱厚照大瞪小

    酒鬼果然是靠不住的啊!

    要是能喝酒,待在江南的乐趣会多无数倍。

    光是南京就有传说的“江十四楼”,属于太祖皇帝朱元璋命工建起来的国营迎宾楼,当年教坊司的官乐妇都被安置在里

    如今这些开国之初营建的酒楼早已易主,只剩一两栋楼留存至今,只不过秦淮河畔最不缺的就是酒楼画舫,如今城里城外哪儿不是享乐之

    在这方面扬州也没比南京差多少,扬州到都是盐商富,甚至生了“扬州瘦”这畸形产业。

    有专人搜罗贫苦人家的女孩儿回去教以琴棋书画抬价,寻机卖给当地富商妾,甚至还有人专门买“扬州瘦”当送到各地“合作伙伴”手里,得扬州瘦一度名扬全国。

    当然,这也不是到了明代才有的风气,唐代就已经有杜牧这位风带上扬州大名反复歌咏。

    有名的“风十里扬州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