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47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朱家难得的大方!

    场的唐寅等人听了自然也激动地谢恩。

    唐寅本来是想拿状元的,可是听过状元和榜的文章后觉得他们也颇有才华,加上他这两天不知怎地老梦梦见自己卷舞弊案后半生潦倒,如今得了个探竟也觉得开心的。

    状元虽好,探也不差!

    王鏊这位前辈都只是探来着,回他们走去可就是苏州两探了!

    科举考的只是时文,以后他们谁成就更大还未可知!

    唐寅一脸的风得意。

    三百名穿士服的考生们很快呼啦啦地被礼尚书引着去看榜。

    徐经和理殿试都发挥得不错,居然比会试时排名考前许多,尤其是徐经,今年二甲一共九十五人,而他刚好就踩在九十八名!

    九十八名!

    再掉一名,他可就是同士了!

    那可就成了“如夫人”啦!

    看到这险之又险的排名,徐经直接在榜哭了来。

    爹啊,祖父啊,孩儿考上士了!

    当初他祖父以书法书科,熬了三年得了个书舍人,结果被人嘲笑是靠钱砸来的官职,一直被调侃为“金书”。

    他父亲从小才名远扬,发愤图要参加科举一雪祖父之耻,乡试考了第三。

    那可是应天府的第三名啊!

    他祖父和他父亲都喜不自胜,没想到第二年他父亲会试落第,备战二试期间过于用功熬尽了心血,人直接没了。

    他祖父也随之撒手人寰。

    徐经小小年纪就没了两位至亲,场考试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求能完成徐父他们的心愿考上士。

    他天资不如父亲,所以场应试之前一直都在埋苦读,直至前几年一试不利之后才开始砸钱结钱福、唐寅他们这些声名在外的才,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拨(或者通过他们接更多才与贵人)。

    现在他不仅考过了会试,还险险地得了个

    这可是他父亲到死都心心念念要考上的士!

    延续了三代人的心愿终于由他这个孙儿实现了。

    徐经很没形象地呜呜直哭。

    得别人都想在这个大喜的日痛哭一场了。

    对他们这些考生来说,在这张薄薄的黄榜上看到自己名字的一刹那,代表着他们十几二十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也代表着他们背后的家终于否极泰来。

    上承载着几代人希望的又岂止徐经一个?

    许多人的境甚至比徐经更加煎熬,因为徐经家有家财万贯、仆如云,唯一的痛苦只是被人嘲笑“以财买官”罢了。更多的人考上举人前可能是全家人节衣缩、砸锅卖铁挤钱来供他们读书!

    只要是有儿羞耻心的人,便会为此到焦急和惭愧,恨不能一场就金榜题名,早些让家里人脱离这困苦。

    看到有人直接嚎哭声,周围也没人嘲笑。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堂,这便是有那么多人挤科举独木桥的原因所在!

    接来几天属于新科士们狂的日,不仅有诸多仪式等着他们走,还有一本《士录》要编。上次文哥儿他们来《士录》至今仍有许多人求购,唐寅觉得文哥儿他们有的,他们也要有。

    文哥儿那届有文徵明、祝允明,他们也不差啊,当他唐大才唐探不存在的吗?

    经过一通络的联合活动之后,唐寅与同年们的关系也拉近了不少。他和文叙更是格外投契,两人在酒桌上一对起对来就没别人什么事了,充分诠释了什么叫“没完没了”。

    比起一拍即合的唐寅和文叙,榜丰熙倒是比较蓄。

    他在传胪大典后便去登门拜访了谢迁他们这些浙江前辈。

    丰熙祖上也过官,他祖父丰庆曾是个颇有廉名的布政使,算是一个圈里的人。

    谢迁颇看好这个后辈,与他好好聊了一会才笑着说:“你沉稳,了翰林院记得帮我们多看着文哥儿一,他年纪小,行事难免有不周全之。”

    丰熙自是认真应允。

    丰熙去王家拜访时,王家父几个正好都在家。

    文哥儿与丰熙早在新社聚会见过面,关系虽然算不得多亲厚,却也知不少关于丰熙的事。他乐滋滋地给他哥介绍:“哥你和原学兄的志向撞一块了,你少年时对爹说你读书是为了圣人,原学兄也曾在墙上写‘立志当以圣人为的’!”

    丰熙脸上不免有些赧然。

    谁没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

    他也是后来定决心埋苦读才练就如今的沉稳

    王守仁倒是一都不在意他弟说起自己少年时的豪言。

    他朗笑着说:“若是原学兄志向没变,我们平日里倒是可以多多探讨。”他在兵的活并不忙,平日里还是对什么都很好奇,力旺盛得不得了,自然特别很喜朋友。

    丰熙哪有不答应的理。

    一番来,文哥儿发现丰熙与王守仁更聊得来,心依然滋滋的。

    他自小有名师教导,文章和学问都不算差,可要论真正的钻研神他和他哥还是有差距的。

    大概就是追求度和追求广度的差别。

    他好奇心也,但知稍作了解就满足了,他哥却是那能在新婚期间跑去跟老士比谁能“静坐”更久的家伙。

    那执着劲是一般人学不来的。

    等丰熙走后,文哥儿就拉着他哥表示自己的短板还是很明显的,以后要是有这样的学术型人才就他哥搞定。他们兄弟齐心,一定能结遍天有能之士!

    旁边的王华听得脸都黑了:“你们那么多朋友什么?还嫌你的那个新社不够显吗?”

    王华在得知一甲三人早在参加会试之前就全被拉新社,差了一冷汗。

    这都什么事啊?!

    你小是想结党吗?!

    文哥儿一都不慌:“爹你别慌,太殿也在新社里。难还有人弹劾太结党不成?”

    明朝的太自己用得趁手的人又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他们把握好游的度便不至于被人说是结党。

    何况他们招揽社的都是年轻人,平日里主要的事也是偶尔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或者帮没考的成员答疑解惑,在朝又没太大影响力,谁会在意他们!

    王华听他还振振有词,开始起

    文哥儿兄弟俩对视一,齐齐起撒丫跑走了。

    事实上这次闱之后确实有不少人注意到了新社的存在,尤其是都察院的御史们更是盯了新社久。

    他们盯着盯着发现他们这些年轻人经常除了凑一起吃喝玩乐,就是结伴去义务活,比如给养济院的鳏寡孤独送温(或者搞岗前培训)、给詹事府整理新报投稿容之类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