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45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我只是想邀朋友一起闹,何必费心费力联合那么多人筹备这场演?”

    文哥儿信忽悠起边听边哼哼唧唧的小猪崽:“真正的朋友,闲暇时我提几条腊,他几棵芹菜,你再来一小包茶叶,坐来就能吃吃喝喝畅半天,哪里需要那么大费周章呢?”

    朱厚照听着听着气就消了大半,他对号座了一,他们就是随便坐着聊聊都很开心的真朋友没错了!

    想到文哥儿确实只邀请了李东他们,平时和文哥儿玩得好的杨慎等人都没过去,就算去了也是忙前忙后帮着活,所以这确实不算是文哥儿不带他玩。

    朱厚照不由问:“这样就行了吗?”

    只要让大家都知河西走廊和敦煌,难就可以开发西北了?

    文哥儿:“当然不是,孔圣人说过治理地方的几个步骤,首先吧,要让人多起来,接着是要让人富起来,人多了也富了,就得着手搞好教育工作了。现在我们连第一步都没成,谈什么‘这样就行了’?只能说是刚刚起了个。”

    不是给政策倾斜还是搞招商引资项目,都是为了引人去西北。

    自古以来移民实边就是边防政策,秦汉时期都是把商贾和百姓行安排去边境,实打实地用数十万百姓筑成血城——你家就在这里,你不豁命去保家卫国你家就没啦!

    所以说,有人的边防线才是最好的边防线。

    至少在冷兵战争时期是这样。

    只是人都向往安定好的生活,没有人喜生活在随时有外敌过境抢掠的地方。比起那又缺又危险重重的西北,人们还是更喜生活在富饶的江南地区,常年雨充足,什么作都容易

    明朝的执政方式也注定了皇帝不可能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大手一挥直接把几十万人迁到边境去。

    毕竟现在的皇帝没有这么权威,现在百姓也没有那么听话。

    更何况哪个地方没几个官?这些官谁愿意把自己老家直接刨了?

    反对的声音多了,事就办不成了,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目前这些边境比较多的地区基本只剩军屯和稀少的原住民。

    明代的移民实边政策基本靠军来落实。

    军吃了最多的苦、承担了最大的风险,到来朝廷还会当成负累,每年都要拎来批判一养这么多军了多少多少钱。

    于是军越发被人瞧不起。

    想要西北真正发展起来,就得让别的地方能住的宽敞舒适的好房他们也能住,别的地方能买到的好东西他们也能买到,别的地方能拥有的教育条件他们也会拥有。可那太难了,他们目前只能先一地把短板补起来。

    至少得到不缺衣少

    朱厚照听到文哥儿提起秦始皇汉武帝他们一声令,几十万人家立撵到北边去落实移民实边政策,很有些心神激。等文哥儿说不能效仿,他才郁闷地:“好难。”

    怎么什么事都好难!

    文哥儿笑:“事不难,想把事好才难。其实当年太宗皇帝迁都北京来了个‘天守国门’,便是最好的边防政策了。”

    国都都给你摆在这儿了,军事、政治、经济还不得跟上?文武百官阖家老小都在这里,你敢不尽心尽力把北边的外敌压制去?

    文哥儿敢捣鼓河西走廊的开发计划,不就是因为北方边境相对于唐宋时期说得上是非常安宁的吗?如今草原上几乎找不称得上大明心腹大患的势力。

    趁着世还算安稳,卯足劲搞发展啊!

    一听到“天守国门”这句话,朱厚照那颗小心脏顿时又沸腾起来了:“太宗皇帝,聪明!威武!”他起了自己小小的脯,骄傲地宣布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太宗皇帝那样聪明又威武的存在!

    见他有这样的伟大决心,文哥儿笑眯眯地问:“太宗皇帝迁都的时候很多百姓不愿意北上,殿要是碰上这样的况该怎么办?”

    朱厚照冷不丁被这么一考校,不由陷沉思。他犹豫着回答:“不愿意的统统砍?”

    文哥儿乐:“殿可以去找找当时的记载,看看太宗皇帝是怎么应对的。”

    他继续笑地给朱厚照提新问题:等到百姓愿意搬了,准备正式营建北京了,你派谁负责这项大工程?你需要多少方面的人才?你修紫禁城的银钱和资又从哪里来?建好紫禁城后你又如何保证南北粮路通畅?

    文哥儿随手扯了张纸,给朱厚照细化串问题,并表示只需要亿政治素养和亿数学基础就可以轻松解决!

    朱厚照:?????

    他怀疑他小先生是因为自己假期被喊来东,故意题为难他!

    只是他可是要成为太宗皇帝那么威武的存在,怎么能连这小问题都解决不了!

    朱厚照哼唧两声,掷地有声地夸:“孤肯定能把这些问题统统解决掉!”

    文哥儿笑而不语,在旁边陪着一生要的小猪崽冥思苦想老半天,直至把桌上的茶都消灭净后才溜溜达达地去。

    文哥儿一走,朱厚照地,抱着那的一大串问题蹬蹬蹬地跑去找他父皇。

    有问题,找大人!

    当爹的帮儿答疑解惑,难不是应该的吗!

    他才不会笨笨地一个人苦苦思索,他可是了嘴的!

    猪崽骄傲jpg

    朱祐樘正在和张皇后棋,享受对他这个勤勉皇帝来说同样难得的闲暇时光。

    看到自家儿一阵风似的跑了过来,朱祐樘微微讶异,搁手里的棋:“照儿你怎么跑这么快?是碰上什么事了吗?”

    朱厚照把手上的卷咻地展开,对朱祐樘:“父皇,我有这么多问题要问你!”

    朱祐樘:“…………”

    你这是从哪来这么多问题?

    朱祐樘接过卷一看,认了上的字迹。

    这不是小神童的字吗?!

    朱祐樘转问:“你召你小先生了?”

    朱厚照用力直,然后就给他父皇描述了一当时的形。

    他们聊着聊着,小先生的问题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往外蹦!

    小先生一定是恼了!

    不兴休假期间被召到东

    朱祐樘:“…………”

    听起来确实是小神童能来的事,难得你小还有儿自知之明。

    朱祐樘仔细看那一串问题,百姓不愿意北迁,太宗皇帝是怎么办的来着?他回忆了一,给朱厚照解答起来:“当时太宗皇帝令减免随迁百姓五年的赋役,自然便有百姓愿意北迁。”

    南方的地固然好,可南方人也多,而且许多土地被乡绅豪把持着,算来缺地的百姓还是多不胜数。那时候给他们分足土地,还给予达五年的赋役减免,肯定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