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45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哥儿:“我只知宋朝有‘弹发御史’,没想到我们大明的御史也会这样。”

    宋朝御史台有个规定,凡是一百天没上书言事的就得罢为外官。

    有个叫王平的被提为御史后一直没吭声,大家都觉得他在憋大招。

    等他踩着百日线终于上书了,所有同僚忍不住齐齐动去打探他讲了啥。

    结果打开他的劄一看,他弹劾的居然是“御膳里面有发”!

    人写得还很文雅,说是“是何穆若之容,忽睹鬈如之状”!

    可不就被世人嘲笑为“弹发御史”吗?

    南宋有名的词人刘克庄写诗时都没忍住顺嘴嘲一句“膳有鬈如不必言”。

    由此可见,御史也愁kpi!

    哪行都不容易啊!

    没得罪人的胆量最好还是别当御史了,上是会闹笑话的。

    既然知晓御史是把自己当准业绩来盯梢,文哥儿也就不纠结了。反正他也不啥坏事,随他们盯去吧!

    作者有话说:

    文崽:震惊!御史业绩竟是我自己!

    更新!

    注:

    1膳有鬈如不必言:自刘克庄的《送洪侍御二首》

    总觉这词人很熟,但是一首词都不记得,搜了搜,果然是我记不住的风格(开始文盲

    -

    2弹发御史:参考冯梦龙的《古今笑史》,应该是宋代笔记,但他能从那么多史料里扒拉这么多八卦也很了不起,不愧是写ooc历史同人的明代大佬(bhi

    《古今笑史》:【宋御史台仪:凡御史上事,一百日不言,罢为外官。有王平,拜命垂满百日,而未言事。同僚讶之,或曰:“王端公有待而发,必大事也。”一日闻,众共侦之,乃弹御膳有发。其弹词曰:“是何穆若之容,忽睹鬈如之状。”】

    过了重京师依然闹,今年两京十三的乡试已经圆满结束,不少京官接了外差去地方上当考官,都到不少好苗

    这些外派考官不少都是翰林院的文哥儿也第一时间获得了一份好苗名单想着来年有多少是可以拿来祸害的。

    比如今年南直隶的解元就是老熟人了唐寅唐伯虎!

    既然新一的会试明年开要开始了,他们这届庶吉士也该开始考虑去路了。

    文哥儿已经授了官自然不必考虑太多王九思他们则是得趁着年前年后这段时间开始找准方向跑动起来。倒不是送礼走关系(礼当然也是要送的),只是一来要提前摸好底别全都给撞到一块,二来要探探自己的理想衙署有没有缺、乐不乐意接收自己勉是没有幸福的!

    王九思他们时不时便凑在一起商量怎么选考理想岗位。

    对他们来说,这可是能决定未来仕途的大事。

    文哥儿虽然不用为前路发愁却也没有空闲到哪里去。过年了,他也该着手安排西北诸事了,趁着年前年后这段时间天齐聚京师,他要搞一波丝绸之路的宣传。

    这波宣传要面向朝廷面向商贾也要面向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要是他们明年天落榜了正好可以去趟西北沉淀一两年说不定经过一番磨砺可以脱胎换骨!

    这波宣传难度有大毕竟西北是真的苦,这些肩不能抬手不能提的读书人确实很难适应。只不过试试又不亏哪怕一百个人里只能说动一个也算是迈了成功的第一步。

    丘濬知文哥儿的准备摇着:“你直接把今年副榜上的人全要过来不就行了吗?”

    每年会试都会有个副榜了这个榜的人虽然没有却可以授个官职主要是各地官学的训导之类的学官。要是上榜的到了一定年纪甚至不许辞官,必须要你去赴任。

    大概就是朝廷对考了很多都没考上的考生的一个安奖:你虽然没考上功名,但是你好歹有俸禄领了,别浪费时间瞎考了赶回去好好活养家糊吧!

    桑悦当初就是了这个榜又被填错了年龄才去地方上当了好几年的学官。

    文哥儿也知这个副榜,这些人本来就会被安排去各地补缺,河西走廊那边更缺人,把他们要过来完全合合理。他想了想,摇着说:“就算想要他们,也得他们心甘愿才行。”

    要不然人去了,心没去,那不是既拖累了人家,又拖累了西北那边的人?

    丘濬也摇着:“世上哪有那么多心甘愿?”

    不念过多少遍“人之初,本善”,都得承认人本来就不全是好的。比如你当老师的想教好学生,学生难就一定会乖乖跟你学?

    人一旦能过更舒服的日,就不会想去吃苦,世上能有多少像文哥儿这跑到哪都觉得很好玩的人?

    不是律法还是礼法,都是用来引人向善的。若是凡事都看“心甘愿”,恐怕早就了!

    文哥儿:“事在人为嘛!试试看又不会吃亏!”

    丘濬:“你心里有数就好。”

    文哥儿便跟他讨教起戏曲方面的问题来。虽然老丘的《五全备记》写得一言难尽,但他能捣鼓成这么完整一戏,显见是对这方面有研究的,文哥儿便想跟他先了解了解,回再找张灵、王九思他们这些戏曲好者讨教一番。

    丘濬警觉:“你怎么突然琢磨起这个来了?”

    文哥儿一脸腼腆:“没什么,就是想着过年了,京师可以更闹一。梦晋兄他们不是从敦煌带回一批图册吗?我就想着比照着图册编几新戏,好叫大家都知我们把什么样的宝贝落到关外去了。”

    丘濬皱起眉说:“你已是翰林修撰,不可耽于此。”

    文哥儿:“您写《五全备记》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王恕对他的大作评了几句,他还一直记仇到现在来着!

    老丘啊老丘,人不能太双标!

    丘濬脸更臭了。

    丘濬:“本来都察院就盯上你了,你还和这些三教九的人打,以后如何在朝立足?”他那会儿是在朝待了几十年了,看已经没什么盼,可不就想什么就什么吗?文哥儿的本不一样!

    文哥儿见丘濬一脸不兴,立刻保证:“我心里有数的,不会耽误正事。您看我这不是第一个来找您了解吗?”

    丘濬听后脸稍缓,给文哥儿划拉了几本戏曲相关的书。与其让文哥儿去找别人追问,倒不如他来给文哥儿讲清楚。

    文哥儿在丘濬这边啃了几本介绍戏曲的书,又去找张灵他们讨论此事。很快地,术指导有了(张灵和周臣),音乐指导也有了(王九思),他们都对这个计划很兴趣,特别想把丽到令他们连忘返的敦煌画搬上戏台。

    由于从小就以各各样的方式拿笔费,文哥儿还能联系上一串的文创产品生产商,可以轻松将敦煌画衍生文创产品渗透京师今年的正旦与元宵假期!

    对张灵和周臣来说,这不仅是极好的赚外快的机会,还能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