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44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弘治七年他还想要复职:【……命致仕监察御史倪贤及闲住知府沃頖于锦衣卫狱,贤,徽州府人,由庶吉士为御史,素无行检媚事,大学士万安,士夫丑之……至是,二人皆潜至京师夤缘求复起,为科所劾,故狱,既而赎杖,仍命致仕闲住,且令兵并回乡,不许在京潜住】

    -

    附带冯梦龙的倾八卦:【大学士万安,老而痿。徽人倪贤以药剂汤洗之,得为庶吉士。授御史时,人目为“洗鸟御史”。】

    还有其他人更细致的八卦:【……成化戊戌。徽州倪贤。阁老万安之门。得庶吉士。安病痿。贤自誉善医。药渖。为洗之。因改御史。】

    -

    甚至还“为洗之”!

    秋以后土豆就差不多可以收获了。这是大家一起照料过的作,所以大家都期待这批土豆的收成。

    关于土豆留的培训也在锣密鼓地展开。

    早前没有讲起这事儿,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大家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要是不能搭着实践活动加记忆哪怕早早讲完了恐怕也会被忘光光。

    所以文哥儿把这门最要的课程安排在临近收获的日

    关于土豆的特、优、缺植注意事项也会一一在课程上讲清楚。文哥儿甚至还给大伙留了自己在京师的收信地址要是大家在植过程发现什么新问题或者研究什么新方法,可以托人给他捎一封信。

    这等要事还是可以跟驿站商量着送的。

    大伙知晓文哥儿一行人正是为这东西过来的这三个月来也是悉心照料地里的新奇“庄稼”。听文哥儿说这土豆亩产量有多,众人都睁大了睛,有不太相信这说法。

    可人家王小状元带着这么多士老爷过来他们苦哈哈的甘州难是光是为了过来吃苦吗?何况王小状元又何必撒这一戳就会破的谎!

    即便心里有那么一怀疑,所有人还是认真听讲。

    连那些个没分到文哥儿他们手底的军也三三两两地结伴杵在社学外旁听,都想知文哥儿他们不远千里带来的是什么新粮

    文哥儿也乐意让他们来旁听,毕竟这次试的产量要是不错,估计就可以把土豆分给更多人去了。

    这东西的好和辣椒之类的差不多每家人多找边角地几排那收获也是十分可观的并不需要像他们试一样把原来的耕地给占了!

    每次搞完留培训的空档文哥儿还跟着元思永他们去别的军屯里面转悠见到别人田里有人就过去聊几句,顺便摸着那秋后越发沉甸甸的麦穗万般垂涎。

    光是看着这饱满的颗粒就觉得一定好吃!

    到时候看看谁家的粮最好买带回去

    就算土不一样会导致有差别这样的好来的粮一准不会太差。

    他这不是为了一吃的而是为了让元思永他们更好地展开育研究工作!

    文哥儿把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跟元思永他们讲了元思永却说:“正要找机会和你们说来着,我们觉得你说的西北培育基地很可行,所以在这边多留两三年。”

    听了元思永的打算,文哥儿有担心起来:“你爹不会提刀上门找我吧?”

    元思永一噎。

    “不会的,我会写信和他讲明白。”

    文哥儿没劝元思永不要留在这里吃苦,而是拍着脯给元思永打包票:“你放心吧,我回去后就给你们申请研究经费。就算朝廷不批准,我也可以想办法走东的账。”

    元思永笑了起来,他看起来依然是个相当敛的青年,只有在地里观察植势时才会神采奕奕的样

    文哥儿依稀记得自己以前被人带去农研所玩,见过很多他们这样的人。他们之很多人的姓名甚至没任何人知晓,却还是年复一年地扎在研究所和实验田里。

    这边的环境苦不苦?当然是苦的。

    只是当人着自己想的事时,很多苦便是能忽略、能克服的了。

    京师的皇庄环境好,日也十分清闲,可有时候总觉是在虚度光。不像在这边一样,每天总有许多新发现,每天总有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是以元思永想跟赵渊他们留在这边搞个大本营。

    要是元思永他们自己没这样的打算,文哥儿是不会祸害他们的。

    既然现在他们自己想留,文哥儿便拉着他们讨论接来的河西走廊发展计划:首先,争取明年开始普及土豆植,尽量让每人家都能囤足土豆过个好冬,不让老百姓饿着过冬;其次,想办法考察一荒漠边缘地带的况,寻找能够扎滩的树

    防止荒漠化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少砍多!!

    可惜对于百姓来说,平时烧饭需要柴火,冬天取需要柴火,建屋造房也需要木材,什么防风固沙都是虚脑的玩意。难能比吃饱穿更重要吗?

    百姓这些消耗只是小,还有更重要的是达官贵人们的需求。

    百姓要是建夯土房,所需要的兴许只是几小小的房梁。达官贵人不一样,他们要造大宅大院,什么都得往气派里造,不砍几棵几十上百年的老树估计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要是朝廷要搞大工程把任务摊派过来,那需求量就更可怕了。

    像当初隋唐时期经常搞大工程,不是建殿就是造大船,竟是把偌大的秦岭都给薅秃了。据说到了唐代开元年间已经“近山无木,远求之岚、胜间”,也就是要沿着黄河跑去山西、蒙一带砍树!

    可见是倾秦岭之力才打造盛唐时期那般繁荣昌盛的安城。

    好在明朝煤矿利用效率已经,而那荒漠边缘的树大多不怎么健壮,估摸着也不适合拿来建房,多监督监督应该能把原有的树和草给留

    同时还得挑选一些适合的树和草

    这事儿不急,毕竟植树造林这事少说也得几十上百年才能勉儿成效(而且这成效可能哪天别人一声令就毁了)。

    反正有缘分就选育一,实在没缘分也不求。

    作为一个蹭过好多回王派关学(科学)讲座的编外成员,元思永还是能理解文哥儿在心什么的。他认真了文哥儿的话,表示自己平时会多多留意。

    文哥儿看着元思永看起来越发毅的脸庞,忍不住拉着他由衷慨起来:“我怎么这么好运气,能认得像你们这么好的朋友!”

    人在世上想找到志同合的友人应当是很难的,他确实到了很多很多这样的朋友。有时候不必他开,他们自己便定不移地走向他们共同的目标。

    元思永笑:“因为文哥儿你自己就很好。”

    要不是结识了文哥儿,也许现在的他还在埋首苦读,准备熬个功名或者受父亲荫佑当个书舍人或者县令之类的。

    那算是一条能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坦途,只是他兴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