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44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华不知的是,王鏊这人特别喜收集官场趣闻,准备老了给这些同僚们都写个个人小传。

    他家这一窝小孩这么有趣,王鏊已经决定好以后必须帮他记上一笔!

    唉,王实庵不必太谢他,这是他这个当同僚的应该的!

    可惜王华可能要几十年后才知王鏊这人的兴趣好了,到那时候他兴许已经习惯现于无数人的作品集以及回忆录里面了吧!

    好在《王状元三两事》虽然用词沿用了文哥儿的活泼逗趣,容却也算是弘扬优良传统,哪怕大家看的时候哈哈大笑,笑完以后对王华这位状元郎的观还是不错的。

    不愧是能养王小神童的状元郎,自己也颇不一般啊!

    王华才刚抚平自己被几个儿女伤到的心,大兴隆寺的主持和他们余姚县龙泉山寺的主持突然联袂来求见。

    王华有些不明所以,不过家女眷有信佛的(虽然是有事没事去佛寺拜拜的业余信徒),他也不好把人拒之门外,便让人把两位主持请了过来。

    两边坐一聊,王华才知现在余姚第一名的依然是治《礼》的名师,第二名的却是龙泉山寺的苦乐寮。

    大伙都是手里有余钱且年轻玩的读书人,既然都来余姚求学了,不得去王状元读书玩一玩、沾沾王家“一门三士,父两状元”的福气?

    听说当初钱福钱状元送王小状元回乡考试时也去苦乐寮玩过,还亲自题写了文章,三个状元的名可太引读书人!

    所以慕名来余姚求学的人必然会去龙泉山寺玩耍,这已经是近两年来余姚的捆绑项目了!

    苦乐寮如此红火,连京师的佛寺都有耳闻,这次趁着京师名僧广邀各地主持前来论经的机会,众人把龙泉山寺的主持也约过来了。

    双方行了亲切友好的谈(易),最终决定把只让余姚年轻人沉迷其的苦乐寮开到京师来。

    只是征用一个禅院的事而已,有什么难的?他们这些佛寺最不缺的就是空闲地方。

    只不过想要用人王小神童的创意以及王家父的名,怎么都得跟人打个招呼谈好笔费才行。

    王华怎么说都是个五品官,回要是来发现他们直接挪用岂不是要大问题?

    佛家人生意……哦不,有益于广大香客与信徒的事,最讲究的就是和气生财。可不能钱没赚到还得罪人!

    王华与两位主持一通来,算是会到家人有多能说了(其实很大一分说辞是当初文哥儿给的)。听他们这么一讲,这件事有益于百姓,有益于大明,更有益于他这个当事人。

    他要是信佛,这事儿就是度化众生;他要是不信佛,这事儿就是教化百姓。

    最后还隐隐透一个极诱惑力的意思:笔费给你送上门了,你就说要不要吧?

    王华:“…………”

    王华肝疼。

    要是文哥儿没去西北,被这些人找上门,铁定二话不说就卖了他这个爹换钱了。

    现在文哥儿不在,他是要把这笔笔费给拒之门外吗?

    王华叹了气。

    他拒绝了又有什么用,家里三个娃儿都把他在龙泉山寺的光辉事迹画成那什么连环画了。如今京师外还有人不知吗?

    王华还是应了这件事。

    就是觉整个人麻麻的。

    自己亲自卖自己,还不如被儿卖!

    真是造孽啊!

    王华想得没错,《王状元三两事》这本连环画确实卖得火,毕竟这书图多字少,画风又格外活泼快,小孩拿起来都能读,不少人都乐意带一本回家给小孩启蒙用。

    有的人看到自家坐不住的居然能捧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兴得直呼祖坟冒青烟了!

    随着这本书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面也越来越广,京师五六岁的小娃娃都能夸上王华几句。

    王华这位状元郎的群众基础这不就来了吗?

    瞧着这火的讨论度,朝都有人暗怀疑那书是不是王华自己授意人的了。

    没想到你个王实庵平时人模狗样,私底居然使这样的办法给自己扬名!

    连朱厚照都听说了这本火遍京师的书,叫人了本回来读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跟杨玉几句,说这是小先生给他讲过的!

    他收到过文哥儿不少带画的信,一就能看这书肯定不是他小先生画的,也不知到底是谁把他小先生的话给画成了这样的图册!

    哼!

    以后他也要画《小先生三两事》……不对,怎么都得是《小先生三百事》,“三两事”太少了,本不够画的!

    朱厚照哼哼唧唧地把这件事记在小本本上。

    他的画册一定卖得比这人的画册更火!

    傍晚朱厚照还跟他父皇分享了这一宏伟构想。

    朱祐樘:?

    朱祐樘:“你是太,不可耽于书画之。”

    算来朱祐樘也是个书画好者,自己平时得空会写几个大字陶冶

    可是自古以来吧,皇帝过于沉迷个人喜好都不是什么好事,比如沉迷写诗的陈后主陈叔宝,给人留的印象是《玉树后》;比如沉迷书画的宋徽宗,直接把半江山拱手送人……

    朱祐樘可不希望朱厚照走岔了路。

    书画这东西,最好是有余力的时候学上一、平时用来消遣消遣就好,绝不能投过多的力。

    不然到时候骂人的可就不止是朝老臣了,天人恐怕都要骂上几句!

    朱祐樘把那什么陈后主、李后主的亡国事迹都给朱厚照讲了,又把宋徽宗那会儿的靖康之耻也提了几句。

    朱厚照也是跟着文哥儿学了不少经史容的,听他父皇讲到靖康之耻顿时就气愤地跟着一起数落起来。

    他要是也那么喜书画,一定打听清楚北边哪些地方有好颜料,全都在舆图上打好圈圈,亲自带兵过去把它们挨个打来!

    那不是想怎么画画就怎么画画吗!

    才不会像宋徽宗那么丢人!

    朱祐樘:?????

    不对,这小不对

    为什么他这么个温吞格的爹,会生这么个好战的儿

    朱祐樘只能劝:“照儿啊,古人说得好,‘国虽大,好战必亡’……”

    朱厚照麻溜接话:“天虽平,忘战必危!”

    嘿!

    他跟小先生学过一整句!

    父皇休想用半句话诓他!

    朱祐樘:“…………”

    算了,他说不过这小

    朱祐樘决定让小神童以后自己烦恼去。

    谁叫他什么都给这小教?

    父俩正聊着,就听有人说西北那边来信了。

    作者有话说:

    小猪:孤乃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是也!冲鸭!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